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注释)①钱思公:即钱惟演,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从其父归宋,宋景枯中以枢密副使任西京留守。②西洛:西京洛阳。僚属:官府的佐助官。当时,欧阳修、谢绛等都是钱惟演的僚属。③谢希深:即谢绛,欧阳修的朋友。④宋公垂:即宋绶,家富藏书,以读书敏慧强记著名。

1.解释加点的词。

(1)在西洛时尝僚属________

(2)讽诵之声琅然________

(3)于远近________

(4)笃学如此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3.文中介绍钱惟演、宋绶两人读书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读书的共同点是(    )

A. 都喜欢在上厕所时读书。

B. 都是抓紧时间勤奋读书的。

C. 都是边读边诵,声音洪大响亮。

D. 都是不良的读书习惯。

4.作者介绍了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又补充了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目的是告诉我们                    的道理。

 

1.(1)对……说(2)形容清脆响亮(3)使……听见(4)也 2.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3.B 4.成功来自于勤奋 【解析】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作者:欧阳修 年代:北宋 参考译文: 钱惟演虽然出生长大在富贵人家,却很少有特别的爱好。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自己一生惟独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着的时候就读笔记小说,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词,不曾有一刻放下书。 谢绛也说:宋绶和他同在史馆任职,每次上厕所一定带着书去,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远近都能听见,他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我于是对谢绛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大多写于“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这些时候更有利于构思。 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1)句意为:他在西京洛阳时曾经对自己的下属官员说。“语”,对……说。(2)句意为:诵读的声音洪大响亮。“琅然”,形容清脆响亮。(3)句意为:远近都能听到。“闻”,使……听见。(4)句意为:也专心好学到了这种地步。“亦”,也。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语有:“平生”,一生;“乃”,是。故译为:我一生所写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即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写的。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后可分析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知,这两人在学习上的共同点是都能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故选B。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从而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分析文章中钱惟演、宋绶两人的读书故事和作者自己“三上”的写作经历,可知他们学习上的共同点是都能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告诉人们成功来自于勤奋的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选自《______》,相传为_______所作,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体史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肉食者______

(2)牺牲玉帛______

(3)神弗______

(4)一鼓作气,而衰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

B. 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

C. 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

D. 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臣之妻______(2)今齐地方千里______

(3)王之甚矣______(4)数月之后,时时而______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1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本文第2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本文第3、4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不胜其烦,压力重重,却又还不能怪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虽然在体育方面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把“虽然”改为“不但”)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保护”)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删掉“之一”)

D. 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把“顺利地”移到“找到”之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B. 国庆节当日,同学们不言而喻地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