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面语句中的加点词语

(1)臣之妻______(2)今齐地方千里______

(3)王之甚矣______(4)数月之后,时时而______

2.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1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 本文第2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 本文第3、4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 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1.偏爱土地方圆受蒙蔽偶尔 2.D 3.(1)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2)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 4.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解析】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地来,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说:“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照镜子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睡觉时想起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事想要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有一千多里,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侍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齐威王说:“说的好!”于是下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并使我听到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事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私”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地方”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土地方圆”的意思,今义是“处所”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D.说法有误,本文的主旨应该是邹忌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故选D。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孰”,谁;“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上”,上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口语交际。

临近中考,父母对你的学习越来越关注,对成绩也越来越在意。常常是三餐询问,早叮嘱,晚督促,还不时在你学习的时候进房巡查,让你不胜其烦,压力重重,却又还不能怪怨他们的一番好意。你不想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该如何对父母说,才能既得体又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明虽然在体育方面有天分,在审美方面也有过人之处。(把“虽然”改为“不但”)

B.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保护并了解”改为“了解并保护”)

C. 是否多读书,也是提高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途径之一。(删掉“之一”)

D. 我们顺利地按照村长的指引,找到了那位佝偻着身躯的羌族老奶奶。(把“顺利地”移到“找到”之前)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舞蹈家杨丽萍对自己的每一个舞姿都有极高要求,甚至自认为有点吹毛求疵了。

B. 国庆节当日,同学们不言而喻地来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C. 学习不能囫囵吞枣,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D. 我们对别人说的话千万不要断章取义,这样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chóu  chú__________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2)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láng jí __________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留下眼泪。

(3)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huò bù dān xíng____________的日子。

(4)我huǎng rán dà wù ____________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现了他。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衫湿!(秋瑾《满江红》)

(2)《十五从军征》中写老兵遥望家园所见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朝天子·咏喇叭》中描摹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怀》)

(5)请把杜牧《赤壁》默写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