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阅读时评,思考天下事,完成题。 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 毛建国 在爱...

(三)阅读时评,思考天下事,完成题。

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

毛建国

在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是谁?在很多人的答案里,这个人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霍金曾经写下《时间简史》,这是很多人的书橱必备,可在这个春天,他却被时间带走了。3月14日,霍金的子女正式发表声明,“我们深爱的父亲今天去世了。”声明称,霍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个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在当代科学家中,霍金可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之一。他到中国的次数其实并不算多,但他的影响早已经植入中国人的内心深处。从一个侧面看,评价一个名人的影响力,可以看其进入了多少中国学生的作文。从小到大,一代又一代人,霍金是经久不衰的励志案例。有人感慨:你是我从小到大作文里必写的例子,是我们的榜样。

有一种鸟儿的光芒,是无法压抑的,再大的风雨,也挡不住一颗奔向天空的心。很多人提到霍金,都要讲到他残缺的身体。霍金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卢伽雷氏症),全身瘫痪,不能言语,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无法想象的一切,却成为霍金的“磨刀石”,让其光芒愈加熠熠生辉。霍金曾经说过,“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这句话打动了无数人,激励了无数人。

但是,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在霍金的心里,更在意的可能还是自己的学术,而未必是自己的“故事”。霍金主要研究领域是宇宙论和黑洞,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和普朗克创立的量子力学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不是所有人都懂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需要科学,需要真正的科学家。正如霍金子女所说,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响将会持续多年。当我们谈论霍金时,首先把其当成一个科学家,站在科学的角度谈论他,而不只是关注他的身体,关注他经受过的苦难。

今天,人们向霍金致敬,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1918年11月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正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一个“往好里去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这是一个有利于科学家诞生的时代吗?这样的答案是沉重的。在消费主义浪潮里,人们看到了无数的诱惑与障碍。

但不管如何,请相信,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穷尽一切努力,让所有有志于科学的人,带着温暖前行。科学高峰是不容易攀登的,这条路上往往伴随着艰辛与孤独。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未必在乎社会评价,但我们还是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就像现在,人们争相谈论着霍金,关心他曾经的一切。这样的礼敬,是一个科学巨匠应该得到的,也是一个社会应该展现的价值导向。

那个写下《时间简史》的人被时间带走了。但时间带不走他的精神,带不走他的学术。今天,对霍金的最好纪念,就是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那些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来源《北京青年报》2018-03-15)

1.认真阅读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本文的论点。

2.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述这样运用的作用。

3.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4.霍金是生于忧患的典型,请再例举古今中外类似的人物。(例举二人即可)

 

1.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 2.举例论证。引用梁济父子“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对话,论证了“一个“往好里去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本文首先由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去世引出议论的话题,接着从“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学术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取得学术上的成果,来自学术的评价可能是其最为看重的。”“人们向霍金致敬,其实也是在向科学致敬。”“这个世界一定会有人有志于科学”等方面论述我们应该如何纪念霍金,最后得出“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前行。”的论点。 4.越王勾践,闯王李自成,贝多芬,秦末陈胜,汉光武帝刘秀,张海迪,居里夫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能力,其实是对作品的整体感悟能力的考查。中心论点需要自己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表示简明判断的完整的句子来表达。文章通过论述,在结尾提出论点“努力营造一个尊重科学的环境,让那些有志于科学的人温暖”。 2.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文章内容和论点套用格式即可。引用梁济父子的对话,属于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一个‘往好里去的’世界,应该是一个由科学引领的世界,应该有着一批像霍金一样的科学家”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 “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 “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 许昌: 古地名, 在今河南境内。 如礼: 按规定礼节。 就:本义为 “接近”,此指“得到”。驯谨:顺从而谨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富人一子            吾德馨 (《陋室铭》)

B. 富人病死北山愚公者    年九十(《愚公移山》)

C. 如得灌园就食百姓       孰敢不箪食壶浆迎将军者乎?(《隆中对》)

D. 不复有           望其旗靡,逐之。(《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表现了张孝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三个方面回答)

 

查看答案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言:回答,说。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B. 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鄙视之情。

C.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

D. 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2.诗人访隐者不遇,心情是惘然若失的;也有人说,诗人虽然访隐者不遇,但心情是欢畅愉悦的。对诗人访隐者不遇的心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出理由。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古诗文中的空缺部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__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5)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查看答案

(18届湖北随州市曾都区中考适应性考试)2018年初的大雪,是我们随州五十年一遇的大雪,那漫天雪花,大地银装,你一定还记忆犹新,请你运用下面的词语和诗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片段。(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漫天飞舞  罩上  苍苍茫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捍卫母语, 珍爱母语,是我们的责任。            

①的确, 作为文化主要载体的语言, 一旦丧失, 就断了历史,断了文化之脉。

②汉语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沿用至今的语种之一, 它的强大生命力本身就是对其价值的最好证明。

③有人说: “一个民族的语言就是它的历史。”

④它连接起中华民族, 是每一个华人血管里流淌的血液。

⑤汉语之于我们, 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

A. ③①⑤②④    B. ③⑤④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③①②⑤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