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炽烈(chì) 收敛(liǎn)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   )

A. 烈(chì) (liǎn)  溅(bèng)   藏污纳(hòu)

B. 视(chēn)  笑(shàn) (diàn)  尽职守(kè)

C. 古(gèn)   笑(shn)   窗(líng)  而不舍(qì)

D. (lu)     抽(tì)   悍(piāo)   气冲牛(du)

 

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藏污纳垢”读作“gòu”;C项“哂笑”读作“shěn”,“锲而不舍”读作“qiè”;D项“脚踝”读作“huái”,“气冲斗牛”读作“dǒu”。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完成﹣题。

(1)对下面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王羲之《丧乱帖》)

A、《兰亭集序》中“群贤毕至”的“毕”的一竖,以中锋运笔为主,显得遒劲,稳健。

B、两幅作品比较看出:《兰亭集序》笔法精巧,纤细;《丧乱帖》笔法更加率意,天然。

C、结体方面,《丧乱帖》基本采用往左倾侧之势,但比《兰亭集序》字的倾侧感更强。

D、章法方面,《兰亭集序》动感更强,字与字的连贯性更强,整体上,由静向动,由徐趋疾。

(2)用正楷或行楷将下列文字抄写在下面。要求:正确,流利,美观。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文化无处不在。各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天南地北的风土人情、别有韵味的传统习俗、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别具匠心的文学艺术……不一而足。文化,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文化,寄寓着我们的情思。

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文化的理解,以“你也在这里”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修改下面的习作片段。

(甲)每年元宵节,我最惦记的地方肯定是夫子庙。正月十五下午七时,(乙)天已经黑透,【A】从密密麻麻的人头上方就能【B】望见夫子庙上空的灯火。进了夫子庙,到处张灯结彩,有一个园里的花灯特别有趣。这园里人很多,许多大人的肩上扛着小孩子。(丙)有的咿咿呀呀指指点点,有的津津有味地吃着糖葫芦,更多的则提着的灯笼流光溢彩。似乎大人们的肩上是另外一个世界,那里不拥挤,而且能以更好的视角欣赏花灯。

(1)文中(甲)句的主干是:_________

(2)如果把“远远”一词放在(乙)句中,该放在____(填字母)处。

(3)(丙)句表达前后不够连贯,可以改成:_______

 

查看答案

龙 灯

罗念生

太阳是红的,桃符是红的,女人的脸也是红的,这是新年的一般喜象。你耳边不时透过爆竹的炸裂声,儿童的欢呼声,和亲友们道“拜年拜年”的祝贺声。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

初八晚上,龙王庙竖起了天灯,柱旁挂起两行菱角形红灯,招引着远近的人。十一晚上,庙里的人挤得不通风,欢跃着,狂呼着,等候出龙。忽然从龙王的宝座后,爬出一条大而发光的海龙:头上一对金亮的触角,比牛角还大;一对眼球突出尺来长,口张着,舌摆着,颏下还有青龙须;身子有十来节,每节都有丈长,上面满画着鳞甲;尾巴是扁的,像鲤鱼尾鳍。全身点着浸过油的纸条,纸条上还沾有火硝。龙身移出正殿,锣鼓花炮响闹喧天,前面是一对元宝引灯,后面是各种彩灯:鲤鱼、莲花,还有鼓形的花灯,提灯人尽是天使般的儿童。后面有个红元宝,上下转动,龙头紧紧地追逐那元宝。龙尾上跟着一大群赶龙的人。

街坊的店户远远听龙灯锣响:“当当,钱钱,当啾当啾钱啾钱!”连忙焚起香烛,香烛前还有一个红纸包着的青钱,送给龙王作贺仪。海龙走来,向神龛叩头拜年,还给主人招财进宝。主人化了束钱纸,海龙又移向他家。每条街上架起一副牌坊,上画着戏图和劝善的彩画,里面的灯光都是很亮的。龙头行到此处,要低头穿过。

远望前面火光四射,花炮一阵阵地爆着,这不是接龙,是替王大爷送求子的宝灯:一对童子抬着这宝灯在火炮欢呼里送进王家的堂屋,不到明年王大娘准添贵子!海龙进到王氏堂前,一心想吞下那个宝灯,忽然听说主人要烧花筒,心中一怔,水倒不怕,火可受不了。它朝了家神,转身出来,长长的摆在街心。主人先放几串花炮,中间夹有“天冲子”和“地耗子”,燃着时到处乱穿,有时会穿进龙的眼里,或观客的袖中。花筒点燃了;起初朝天放,等火力燃足时,火花射出几丈,放花的人才提起花筒指着龙烧。耍龙人不住地抖动身子,火花一簇簇地坠下,龙头和龙尾烧得顶惨。耍龙人不怕冷,更不怕烧,这几个花筒算得什么。一连放了十来个,有两筒因为火眼太小爆炸了,耍龙的人还要请主人烧;但主人回道:“是好手明晚再来!”大家才叫一声:“恭喜发财!”海龙又耍到他家。

又穿过几座牌坊,忽听大锣大鼓迎到面前来,走近一看,才是一条彩龙。这是两人耍的小龙,全身披上绫罗彩缎,金晃晃的在灯光下闪耀着。二龙相对点了点头,跟着抢一回宝,彩龙小巧玲珑,一会儿在地上滚动,一会儿又腾上空中;但大龙不慌不忙地用尾子将小龙缠住,转头过去却擒不住宝。这时前面燃起了九连联火炮,彩龙因怕受伤,早就逃之夭夭,剩下大龙又遭了一次火攻。

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因为乡间空旷,容得了更多的人。远远望去,真像一条活龙,前前后后还有千百个灯笼火把。首先走过一间茅屋,屋主人是个渔夫,他恭恭敬敬地向海龙进香叩首,惟愿龙王今年多送他几尾大鱼。

跟着龙灯耍到保正庄上,打引灯的会首先向保正贺年,祝福他人财两旺。保正把祭台抬出大门,上面摆一台很体面的茶食。保正亲身接了龙,大家齐声道个“恭喜发财”。龙进了正堂,向神主朝贺,叩三下头,摆几下尾,才仰起退出。在地坝上兜了几道圈子,打了几个滚,现出很活泼的样儿,花炮不断在它身周响,地面的纸壳积了很厚一层,满屋中缭绕着火药的烟味。看热闹的人尽都挤上阶沿,地坝上只剩龙灯在火花中四处浮游,做出各样的舞态。花筒围着龙烧,火花充满了天空,没有一丝儿空隙;有时更听得几声巨响。烧到后来,龙灯里的火全舞熄了,保正看见,笑得半天合不了口。等他合了口,便吩咐一声:“饶了他们,明晚再来!”耍龙人立定了,高唱几声:“恭喜发财!”请到堂中吃茶点。大家谢了主人,舞起龙灯又耍到他家,像这样的花火不知今晚还要碰着几回。

  (选自《现代散文鉴赏》, 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有删改)

1.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六字短语概括所写的几件事。

海龙出庙逐宝——____——海龙吞灯被烧——______——海龙下乡贺年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你听了,有一种道不出的快感从头上一直流到脚跟。(这里的“流”不能换成“掉”字,为什么?)

(2)耍遍了街坊,海龙耍下乡去,人更是多。(这里的“耍”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何妙处?)

3.围绕“海龙”,作者描写了各色人等的表现与反应。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4.结合选文和出自《社戏》的链接材料,说说戏曲、民俗等传统文化艺术怎样才能被儿童接受和喜爱。

  【材料一】 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 。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小旦虽然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了一个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材料二】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

 

查看答案

红颜薄命的蜉蝣 张晶

仲夏时节,你会发现窗户玻璃上粘着星星点点的东西,乍一看像蚊子,近前一看是一些“颜值”比蚊子高很多的飞虫。这些小家伙全身透明,翅膀纹理清晰,甩开长长的尾巴,一对炯炯有神的小眼睛好像一直在直勾勾地瞪着你。墙上、门帘上、路灯上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名字叫蜉蝣。

蜉蝣身体细长,成年蜉蝣体长约2.5厘米,长着极薄且花边羽翼带有光泽,尾部拖着2~3条燕尾式发射状的尾翼。蜉蝣能够拥有如此美丽的外表,是它们不停地换衣服——蜕皮的结果。

蜉蝣常常会把卵产在水洼、池塘或流动缓慢的小溪里。卵一般7~14天孵化成幼虫,幼虫靠吃水中的藻类和其他小虫为生。在接下来1~3年里,幼虫要蜕皮20多次,有些甚至多达40次。经过反复蜕皮,它们的身体逐渐长大,发育为成虫,才能获得繁育后代的机会。

蜉蝣的幼虫长出翅芽变成亚成虫的时候,会顺着水草爬出水面,趴在水边的草丛或石块上,然后蜕去最后一身暗淡的“旧衣”,换上洁白透明的“新装”,变成成虫。紧接着,它们展翅飞舞,热烈追寻自己的伴侣,竭尽全力地繁殖后代。

蜉蝣在变成成虫的同时,用来进食的上下颚也开始发生变化:上颚消失,下颚退化,完全丧失了咀嚼能力。从成为成虫到交配结束,蜉蝣一点东西都不能吃。这个过程长则一天,短则几个小时。交配完成后,蜉蝣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

生命极其短暂,但在生命进化史上,蜉蝣可算得上是“寿星”。它属古生翅类,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最古老的蜉蝣化石出现在石炭纪地层,距今约3亿年。不同种类的蜉蝣遍布世界各地,充分证明了蜉蝣是生命力极强的优秀昆虫种群。

蜉蝣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的蜉蝣大约有2000种。中国已知的蜉蝣有100多种,欧洲的品种更多一些,比如匈牙利。据报道,2013年8月25日夜间,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现数百万只蜉蝣,弥漫在空中的蜉蝣,要么黏在了行人的脸上,要么爬满车身。场景相当壮观。

蜉蝣对生存条件十分挑剔,它们大都会把自己的卵产在水质纯净、没有污染的水域。因此被人类评为测定水质污染程度的“水污染指示生物”。水污染指示生物,如蜉蝣、田螺等,可以在一定的水质条件下生存,对水体环境质量的变化反应敏感,常被人们用来检测和评价水体污染状况。也就是说,有蜉蝣出现的水域,水质会比较洁净。

(选自《环球探索(青少年版)》2017年第9期,有删改)

1.文章围绕“蜉蝣”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1)在接下来1~3年里,幼虫要蜕皮20多次,有些甚至多达40次。(这句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选文,给“水污染指示生物”下个定义。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红颜薄命”的理解。

4.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A. 蜉蝣幼虫长出翅芽变成成虫,会爬出水面,趴在水边,蜕“旧衣”,换“新装”。

B. 蜉蝣拥有美丽的外表是它们在1~3年的“漫长时光”里经历多次蜕皮的结果。

C. 匈牙利多瑙河沿岸突现数百万只蜉蝣, 说明当地的水体环境质量非常不好。

D. 如今,蜉蝣分布在热带至温带的广大地区,全世界已知的蜉蝣大约有2000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