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

唐僧,为啥不飞过去

姜仲华

    ①小时候看《西游记》,心里总有个问题:唐僧取经那么难,其实有好办法呀,孙悟空会驾云,只要背起他,十万八千里,一飞不就到了吗?近日偶读《孟子》,看到有句话: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②“科”是俗语的“窠”,就是坑、洼。孟子的意思是,流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不把坑、洼填满,就不向前流。联想起《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经历,忽然若有所悟:唐僧师徒不飞,原来如此啊!

    ③我豁然明白,唐僧师徒的取经路,像流水一样,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这是极其注重细节的人生。这每一个坑坑洼洼,都有上天的美意;这些坑坑洼洼,是熬人的苦杯,其实,也正是盛满祝福和营养的福杯啊!如果用巧法省下走哪个坑洼,坑洼里含着的福分和养分,就得不到了。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他们的心如钢铁,在反复灼烧、锤打,抵达西天时,已经不是取经最初的凡铁了,他们脱俗成圣了。

    ④盈科而后进,是一种厚实、沉着的坚守和忍耐;成就的,是不寻常的质地和品格。据说,如今的白酒调酒师,能用酒精、香精、味素,快速调出美味的酒。但是真正的好酒,必须在地下默默无闻地埋藏、发酵多年。

⑤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写了一篇围棋讲座稿,开头有段话,提醒学棋的人:“我以为,与其一心想着要赢棋,倒不如专心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以留内容充实的棋谱。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围棋的每一手也都有其正确的方向。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围棋也是如此。”曹薰铉“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不正是唐僧师徒扎实无比的取经之路吗?

⑥童年读《西游记》,读到的是巧;人近中年,读出的是拙。我为童年的小聪明而惭愧,也明白了,真正称得上美好的事业、真正品质恒久的果子,都来自流水一样的“盈科而后进”的精神啊。

(选自《时文选粹》)

1.第⑤段论证的观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3.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原来如此”指师徒四人一个一个地战胜八十一难,一步一步地走过十万八千里,最终脱俗成圣。

B. “盈科而后进”指出做任何事必须默默无闻,低调而不张扬,要沉着和坚守。

C. 第⑥段中的“巧”指取巧,“拙”指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干好每一件事。

D. 第①段引孟子的话,引出论证的论点“盈科而后进”。

4.下面链接的材料能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请说明理由。

有作为的人(实际是指有志成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样,贵在持之以恒,如果挖井都挖到九仞(轫同仞,仞,古代以八尺,一说以七尺为一仞)还没有见到井水,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停下来,要是停下来,就前功尽弃,那个挖了这么深的井就还是一口废井。

 

1.“下好每一盘棋的每一步”“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的每一瞬间都有正道”均可。 2.示例一:比喻论证。将“取经路”比为“流水填满空洼前行”,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示例二:比喻论证 。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形象生动地阐明了“唐僧为啥不飞过去”的原因。 3.B 4.不能。因为“掘井”句阐述的观点侧重“坚持才能成功”,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 【解析】 1.本题考查段落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解答此题要根据段落论证的内容来判断。第⑤段主要是引用了韩国围棋大师曹薰铉的一段话,通过对话语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为了论证句后总结的话语:“专心下好一盘棋中的每一步”。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从段落内容来看,作者将唐僧的取经路比作“流水”,是比喻论证,后半段又将“师徒四人战胜八十一难”比为“钢铁在反复的灼烧、锤打”,也是比喻论证,再根据比喻的内容分析其论证的观点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盈科而后进”指遇到的每一个坑洼都填满了,再向前走一步。 4.本题考查论据的判断。判断论据是否符合原文的要求,关键是分析论据是否可以支撑论点。答题时首先明确观点:不能。题干中所给的链接材料,主要讲述“掘井”,表现不能坚持到底就无法成功的主题,而本文论述的观点侧重表现“磨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历经磨炼,品味过程,才是成功”,所以此论据不合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好 雪 片 片 (林清玄)

⑴在信义路上,常常会看到一位流浪的老人,即使热到摄氏三十八度的盛夏,他也穿一件很厚的中山装,中山装里还有一件毛衣。那么厚的衣服使他肥胖笨重有如水桶。平常他就蹲坐在街角歪着脖子,看来往的行人,也不说话,只是轻轻地摇动手里的奖券。

⑵很少的时候,他会站起来走动。当他站起,才发现他的椅子绑在皮带上,走的时候,椅子摇过来,又摇过去。他脚上穿着一双老式的大皮鞋,摇摇晃晃像陆上的河马。

⑶如果是中午过后,他就走到卖自助餐摊子的前面,想买一些东西来吃,摊贩看到他,通常会盛一盒便当送给他。他就把吊在臀部的椅子对准臀部,然后坐下去。吃完饭,他就地睡午觉,仍是歪着脖子,嘴巴微张。

⑷到夜晚,他会找一块干净挡风的走廊睡觉,把椅子解下来当枕头,和衣,甜甜地睡去了。

⑸我观察老流浪汉很久了,他全部的家当都带在身上,几乎终日不说一句话。从他的相貌看,应该是北方人,流落到这南方热带的街头,连最燠热的夏天都穿着家乡的厚衣。

⑹对于街头的这位老人,大部分人都会投以厌恶或疑惑的眼光,小部分人则投以同情。

⑺我每次经过那里,总会向老人买两张奖券,虽然我知道即使每天买两张奖券,对他也不能有什么帮助,但买奖券使我感到心安,并使同情找到站立的地方。

⑻记得第一次向他买奖券的那一幕:他的手、他的奖券、他的衣服同样的油腻污秽;他缓缓地把奖券撕下,然后在衣袋中摸索着,摸索半天掏出一个小小的红色塑胶套。这套子竟是崭新的,美艳得无法和他相配。

⑼老人小心地把奖券装进红色塑胶套,由于手的笨拙,使这个简单动作也十分艰难。

⑽“不用装套子了。”我说。

⑾“不行的,讨个喜气,祝你中奖!”老人终于笑了,露出缺几颗牙的嘴,说出充满乡音的话。

⑿他终于装好了,慎重地把红套子交给我,红套子上写着八个字:一券在手,希望无穷。

⒀后来我才知道,不管是谁买奖券,他总会努力地把奖券装进红套子里。慢慢我理解到了,小红套原来是老人对买他奖券的人一种感激的表达。每次,我总是沉默着耐心等待,看他把心情装进红套子,温暖四处流动着。

⒁和老人逐渐认识后,有一年冬天黄昏,我向他买奖券,他还没有拿奖券给我,先看见我穿了单衣,最上面的两个扣子没有扣。老人说:“你这样会冷吧!”然后,他把奖券夹在腋下,伸出那双油污的手,要来帮我扣扣子,我迟疑一下,但没有退避。

⒂老人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我的扣子扣好,那时我真正感觉到人不管外表是怎么样的污秽,明净的善意都会从心的深处涌出。在老人为我扣扣子的那一刻,我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鼻子因而酸了。

⒃老人依然是街头的流浪汉,把全部的家当带在身上,我依然是我,向他买着无关紧要的奖券。但在我们之间,有一些友谊,装在小红套,装在眼睛里,装在不可测的心之角落。

⒄我向老人买过很多很多奖券,多未中奖,但每次接过小红套时,我觉得那一刻已经中奖了,真的是“一券在手,希望无穷”。我的希望不是奖券,而是人的好本质,不会被任何境况所淹没。我想到伟大的禅师庞蕴说的:“好雪片片,不落别处!”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美丽地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

1.仔细阅读(8)—(15)段,请用简介的语言归纳“我”与老流浪汉之间发生的两件事。

2.品读文章,请说说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作者极力渲染流浪老人的形象特点有何用意?

4.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买奖券实质上是自己以可能的方式把同情施予老人,所以感到心安;

B. 同情老人有了一定的方式,能够尽一点对老人的责任,这就是同情找到了“站立的地方”。

C. 崭新、美艳的红色塑胶套与肮脏的身子、奖券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我的无奈和感动。

D. 作者把老人的美好心灵,看作是“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的“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美,存在于作者和读者的心头。

5.读了本文,你觉得老人和我是怎样的人?

6.作者说“我们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也是如此,在某时某地当下即见,美丽的落下,落下的雪花不见了,但灌溉了我们的心田。”结合实际,请谈谈“生活中的好雪、明净之雪”在文中象征着什么?“好雪”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 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陋室铭》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 秋思》马致远

(4)《马说》一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净沙 • 秋思》表达出诗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是高尔基写的《春天的旋律》的开头部分,海燕有“暴风雨的报信者”或“暴风雨来临前的预言者”的意思。

B. 《马说》选自韩愈的《昌黎先生集》,韩愈与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并成“唐宋八大家”。

C.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代诗人,铭是一种问题,全部都是用韵的。

D. 《河中石兽》中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原因就在于他们善于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②实践证明,要获得破解难题的底气和办法,领导干部就应该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当好 “小学生”,开好“诸葛亮会”。

③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中,在向群众虚心请教中,增长聪明才干,练强干事本领。

④从焦裕禄到沈浩,从谷文昌到廖俊波,他们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并不比别人少,但他们的办法总比别人多。

⑤“坐在家里满脑子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满眼全是办法”,这是今天不少领导干部的深切感悟。

⑥底气在人民群众中。

A. ②③①④⑤⑥    B. ⑥②⑤③④①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⑥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最务实的筑梦人,而且是最伟大的造梦者。

B. 只有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C. 今年全国“两会”,一个个诚意满满、干货满满的“大礼包”也让人民对新时代充满希望。

D. 让承载着13亿多中国人民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