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

阅读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注】①任末:人名,东汉经学家。②笈:书箱。③庵:圆形小草屋。④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笈从师________

(2)言人若不学________

(3)其衣裳________

(4)常以净衣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记其事

A. 蒙辞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 修身(《诫子书》)

C. 公亦此自矜(《卖油翁》)

D. 刀劈狼首(《狼》)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4.请从学习态度和方法角度,谈谈你从任末的成功中获得的启示。

 

1.(1)背(2)每每,常常(3)写(4)换 2.B 3.(1)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习的人,即便是活着,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2)略(3)略 4.学习态度上:①要不怕困难②要勤奋刻苦③要喜欢热爱学习。方法上:要勤动笔,随时记录。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负”:背。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B项与例句意思和用法相同,都是表目的的连词“用来”之意。A介词“用”C介词“因”。D介词“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

(1)该选段出自__________(作者)的小说《__________》。

(2)请参照示例,为“他”“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配上文字,要求结合故事情节,用描写性语言表述画图,不超过60字。

图1 “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        图2 “三起三落”中的“第二落”

(示例)

图1  配文字:出了西直门,连一辆车、一个行人也没遇上,祥子知道事情要坏。他刚要抄土路走,就连车带人被十来个乱军捉了去!

图2  配文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七(1)班组织“天下国家”的主题活动,在“观点碰碰车”环节,小彤同学认为,一个人能不能很好地生存,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做怎样的努力,和当时的社会制度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同学,你不赞同这一观点,并准备根据上面名著中主人公的命运进行反驳。你的发言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万里赴戎机,____________。(《木兰诗)

(6)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请写出自己积累的表达诗人爱国情怀的两句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普通人,虽然不能像伟大人物那样对历史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在他们身上,也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huī),引导我们向善、务实、求美。普通人,也一样可以活得精(cǎi),(dǐ)达某种人生的(jìng)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作品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作家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的生活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活化真实化的鲁迅,可谓是中国现代怀人散文的楷模。

B. 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以小见大,反映了德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C. 当代文学家杨绛的回忆性散文《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D. 《孙权劝学》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言辞简洁,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富于情味。长篇叙事诗《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民歌,诗中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放学后,我同学们一起学校操场上篮球。”

解说:这句话中的加点词分别是连词、副词和动词。

C.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解说:这句话主要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D. 大兄何见事之晚

解说: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表示感叹语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