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松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我那时世俗地想: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地装上。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看你,小心淋病了。”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停下挑拣的动作。

“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但那个雨夜及时出现的那把雨伞却罩着我。而且,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因而,那把雨伞便更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却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肯定不是我,如果是我,那就太富有戏剧性了,而且我对她的挂念也会有充分的理由。报纸上没有她就读的校址,只有她的很美的名字。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⑾“先生,你需要一把伞吗?”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⑿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1.结合文章,请简要概括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2.请从不同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1)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修辞的角度)

(2)“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描写的角度)

3.第⑧段写道:“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这句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4.“此时的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①小姑娘为了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人 ②从“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诚实善良、温柔耐心的人。 ③从“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余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人。 2.(1)比喻的修辞,将无形的思念化作有形的雨,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生动形象的表达了“我”对小姑娘强烈的思念之情。 或者:一个“裹”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雨的细腻缠绵的特点。(2)语言描写,交代了小姑娘卖伞的原因,突出了小姑娘的自尊,自强。 3.①景物(环境)描写,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飘泊狂暴的大雨,让“我”庆幸雨伞买的及时,免遭大雨浇淋,让“我”感受到有雨伞的温暖、安全以及小姑娘的温柔美好;(内容的角度) ②瓢泼大雨为下文小姑娘在暴雨中等待失主做铺垫(或使文章前后照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结构的角度) 4.示例:小姑娘既弱小又高大,既平凡又高贵,她心灵的纯洁美好靓丽的自己也感化了别人,更美丽了这个世界。小姑娘的精神品质让“我”感到无比温馨,伴“我”走过每一天。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果还要求摆出理由和举例,就要从原文中概括例子来证明。根据文本中的小姑娘为了勤工俭学而出来卖伞可知:她是一个自尊自强自立的人。根据“姑娘极有耐心地把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可知:她是一个诚实善良、温柔耐心的人。根据“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 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 而昏倒在街头”可知:她是一个心灵纯洁美好,拾金不昧的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们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看上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

2.本文②③段,列举__________以及“我“的一位亲人在下放农村时因喜欢而通读《资本论》《列宁全集》这两个事例,证明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

3.第⑤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实现“有重量”的阅读?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只需答出两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元镇读书

元镇,长安人也。家贫,不能从师,彼时无书,尝取旁舍儿书,避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邻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而叱之,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但闻书声不绝,遂毕身不忘。久之,反长安,与诸儒以时文名天下。镇自小至老手不释书,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入则秉烛达旦。其精勤若此,人皆叹之。

【注】①外兄:表兄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取旁舍儿书   

闻书声不绝

③镇自小至老手不

长安   

(2)下列加点字与“出则以骡马捆书自随”句中“以”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蒙辞以军中多务    B. 公亦以此自矜

C. 徐以杓酌油沥之    D. 投以骨

2.用“┃”线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

责往田则携至田畦踞高阜而诵

3.翻译下列句子。

⑴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⑵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4.你如何看待元镇“取旁舍儿书”和“见《诗经》取而疾走”的做法,并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 发

韦 庄

早雾浓于雨,田深黍稻低。

出门鸡未唱,过客马频嘶。

树色遥藏店,泉声暗傍畦。

独吟三十里,城月尚如珪。

(注释)珪(guī):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

1.诗歌题为“早发”,请简要分析全诗是怎样扣住“早”字来写的。

2.诗歌尾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在我们心中,“祖国”不是一个普通的名词。她意味着大地、江河、文化、民族、同胞等。爱祖国,就是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学校七年级⑵班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⑴【爱国诗词我来背】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完整的一句爱国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活动形式我设计】围绕本次活动,班级将开展三项小活动,现向全班学生征集活动形式。请参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爱国名言展示会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爱国”之我见】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新京报快讯(记者赵凯迪)  据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3月8日发布的消息,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寻衅滋事的男子孟某某,被南京警方行政拘留8日。此前,其因发表“南京杀三十万太少”等言论被拘留5日。

经查,孟某某,男,35岁,曾因在微信群中发表“南京杀三十万太少”、“侮辱了怎么样”、“杀少了”、“才三十万而已”等言论,于2月23日被上海市公安局杨浦分局以寻衅滋事行政拘留5日。3月3日下午,孟某某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镌刻着“遇难者300000”等纪念性文字的灾难之墙前,拍摄包含有侮辱性语言和低俗词句的视频并上传网络,侮辱向上海警方举报以及批评他的网友,挑衅公众良知和正义感,破坏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3月3日,你在现场看到孟某某的所作所为,你应该对他怎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

(1)下面关于《骆驼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的第一辆车被抢走以后,千辛万苦聚积的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给洗劫了。

B.《骆驼祥子》中祥子偷来三匹骆驼卖了35个大洋,“骆驼祥子”的外号在祥子卖了骆驼之后起的。

C.祥子在曹太太家的生活吃得饱、有间宽绰的屋子、饭食不苦、主人对他不错。

D.祥子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刘四爷想招祥子为女婿。

(2)(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

(乙)他觉得这无论怎样也比拉车强,挣钱不多,可是不用卖力气呢。打着面小旗,他低着头,嘴里叼着烟卷,似笑非笑的随着大家走,一声也不出。到非喊叫几声不可的时候,他会张开大嘴,而完全没声,他爱惜自己的嗓子。

(甲)文中的祥子给我们展现出一个   __________    的形象。

(乙)文中的祥子则又给我们展现一个    _________  的形象。

(3)请结合小说中祥子命运的“三起三落”,说说祥子为什么前后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