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鲁迅从年轻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鲁迅从年轻时代起,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宏伟志向。”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鲁迅立下志向”。

B. “波涛汹涌”“独立完成”“杨柳青青”“健康发展”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C. “幻灭”“莫名”“情愿”“意图”都是动词。

D. “只有每一个扬州人都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它迷人的魅力。”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的语法知识进行判断作答。B中“波涛汹涌”是主谓,其他的是偏正。C中“意图”是名词;D中第一层是因果关系。A正确,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诵读经典”读书活动,使我们的心跟着文字一起跃动。

B. 一个人能否约束自己的言行,很大程度上要靠自身的品德修养。

C. 只要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D. “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月的扬州花香满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三(1)班学习氛围浓厚,同学间相互不耻下问,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B. 父母对小明的关爱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C. 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D. 新开的超市,货架上的商品济济一堂,琳琅满目,去过的顾客都非常满意。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圈(yùn)    恹(yān)    滋暗长(qiǎn)

B. 信(dǔ)     益(bì)     秀(qí)     聒不舍(qiǎng)

C. (wù)宁     溅(bèng)   宽(yòu)    大义然(lǐng)

D. (chà)    啁(qiū)    角(líng)   轻怕重(niān)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是灵魂的感受,美是视觉的盛宴,美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阅读中……

你一定有过与“美”相遇的经历。请结合自我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自拟一个带有“美”字眼的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乡愁的模样

凸凹

①回望故乡,它的存在,依托于几个老物件:一口古井、一盘石碾、一棵老柳树和老柳树身上悬挂的钟。

②这些故乡的标志,对故乡人来说,那时与今天,所蕴含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为不同,所以故乡永在。

③那口古井,是村里的唯一水源,因为年代久远,村里的老人也无人能讲得清它的来历。好像它是个天然的存在。即便是古井,也不长青苔,也不深,一人多高,清澈见底。一些怨妇也不在此寻短见,因为它清浅,不存留死亡。所以这口井,始终纯净。

④在平常年份,虽供奉全村人畜的饮用,也不见水位下降,好像它用之不竭。只有到了大旱之年,人们才对它有了深刻记忆,才觉得它是人畜的生命之源。持续的干旱,使井水干涸,人们取水,要下到井底。井底有一凹陷,是水眼,洇着一汪水,只能容得下一把瓢,舀过一瓢之后,要等待片刻,等到它重新盈满,才能再舀。这么一个小小的凹陷,人们总担心它会被舀干了,有危悬一线的恐惧。但它总是不能被舀断,舀过又汪上,不让人绝望。古井就是这样维系着全村人的生存,让人惊惧着也感恩着。

⑤到了平原,到了水量丰沛的地方,人们回望,不禁感慨:故乡的井才真的是井呢,它让人感到水的存在,懂得珍惜。

⑥故乡的石碾与古井一样,也久远得不知来历。也因为是唯一,它要昼夜碾动。石碾的背后,是一堵石头花茬的墙,在墙缝里从上到下依次插着一把一把的笤帚,这是村人约定俗成的秩序证明。张三碾完了谷物,就把代表自己的那把笤帚取走,把下边那把移上来,意思是该你李四了。其实各家各户的笤帚都有相同的形状,上眼看去,并没有绝对的区别。然而,先后的秩序却从来都没乱过。

⑦现在看来,故乡的石碾规定了本分的重量,提醒人们,和谐的生活,不是靠外在的法典和制约而形成的,关键的是每个人都自觉地养成和谐的信念,守信、守诚。故乡人对我说,“慧”字是“心”字上边有个向里的笤帚,这就形象地告诫人们,生活的智慧,源于时时能够清扫自己心灵的杂质,是自我的修炼,方使生活和事业都能双双有丰硕所得。

⑧说到故乡的老柳树,也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儿时的那棵老柳树遭过一次雷劈,后来就朽了。但是从它的侧畔,又萌发了新芽,多年之后,也壮大、也老,延续了原来的地标形状。村里也不做严格的区分,认为它从来就是“本来”的那株。如此一来,就乡情凝聚,即便是游子归来,也能找到过去的来路。

⑨至于老柳树上的那口钟,其实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钟,它只是一块铸铁,能敲出钟声。对这口钟,人们特别留恋。因为在过去的日子,它既带来公平,也激活了勤勉。无论尊幼、无论贫富、无论男女,只要它一响,你就得起床出工,不能懒。村里发生了事情,它一旦响过,就代表着对众人的召唤,一个不缺地参与论辩。统一意志、辨明是非、警示行为——它让村里人有“整体”的概念,不能游离其外,各行其是。

⑩现在再看那口钟,不禁生出化不开的忧伤。过去的钟,天天要经受敲打,所以钟的表面闪闪发光、伤痕累累。但是,它不疼,因为被击打,它所以欢快,而欢快的响声给人的生活带来警醒,让人活得清明。而今天的钟被闲置了,锈迹斑斑,不过是一块废铁。所以我感到,它特别疼。因为死痂的下面,往往是不流通的血脉,预示着肌体的败腐。不被敲响的钟,意味着它已心死,是更深刻的疼痛。

⑪而没有钟声响起的日子,常常是死寂、慵懒、昏聩这类东西无声登场。

⑫所以我想,在生活中,怎么能够容忍没有钟声敲响的时光

(本文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5日,有删改)

1.作者借哪些物品来表现乡愁的模样?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3.文中的老物件儿分别有什么寓意?

4.关于本文的主旨,有人说表达思乡之情,有人说表达人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你的看法是什么?请阐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