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

独立宣言

龙应台

安德烈:

你昨天的话是这么说的:“MM,你跟我说话的语气跟方式,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理解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安德烈,那一刻就是儿子在向母亲做斩钉截铁的独立宣言,我没办法应付这局面,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你根本不知道大多数的亚洲母亲是怎么对待她们的儿女的。

你记不得你香港的数学家教?他是博士生了,谈妥要来上班之前,还要打电话回北京问他父母同不同意他做家教。你记不得大三的小瑞?她到台北和朋友晚餐,结束之后还打电话问她妈准不准许她搭计程车回家,结果电话里妈妈说计程车危险,她必须搭公交车。你记不记得大二的阿芬?拿着暑期创意营的选课单,说伤脑筋,不知道她妈会不会同意她选她真正想要的课程。

这些,都是典型的镜头,我不是这样的母亲。

但是同时,我也看见二十一岁的女儿跟母亲手挽着手亲密地逛街,看见十八岁的儿子很

“乖”地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访友,跟母亲有说有笑。

老实说,安德烈,我好羡慕啊。

我也觉得,刚成年的人跟母亲太亲近,太“乖”,恐怕代表着他本身的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我渴望和你们保持儿时的亲密,但是又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幻想。我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亚洲母亲了,而且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力普给我的“课”。

十六岁的菲力普曾经说:“妈,我觉得,欧洲人是看年龄的,譬如在德国学校里,你只要满十四岁了,老师便要用‘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人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辈份。不管你几岁,只要你站在你妈或爸身边,你就是‘小孩’。你就没有身分,没有声音,不是他讲话的对象。所以,他会眼睛盯着你的妈或爸发问,由‘大人’来为你代言。”

菲力普做这归纳的时候,安德烈,我这有名的社会观察家,真的傻了。

菲力普给我另一次“震撼课”,是在垦丁。我们一大帮人坐在凉风习习的海岸咖啡座看

海。过了一阵子,我想去洗手间,起身时问菲力普:“要不要上厕所?” 你老弟从一本英文杂志里抬眼看我,说:“妈,我要不要上厕所,自己不知道吗?需要妈来问吗?第一,这种问题,不是对三岁小孩才会问的问题吗?第二,上厕所,你不觉得是件非常非常个人的事吗?你是怕我尿在裤子里吗?”

我们之间的矛盾,安德烈,我想不仅只是两代之间的,更多的,可能是两种文化之间的。

我常常觉得你们兄弟俩在和我做智力对决,价值拔河。譬如你的中文家教来到家中,我看见你直接就坐下来准备上课;我把你叫到一旁跟你说,“安德烈,虽然你的家教只比你大几岁,你还是要有一定的礼节:给他奉上一杯茶水,请他先坐。他离开时,要送客送到电梯口。你显然觉得太多礼,但你还是做了。

我也记得,譬如住在隔壁的好朋友陈婉莹教授来到家中,你看她进来,对她说了声“嗨”,还是坐在椅子上读报。我说,“不行,再熟她都还是你的教授,在中国的礼仪里,你要站起来。”你也接受了。

我们之间,有很多价值的交流,更何况,德国的传统礼节不见得比中国的少,欧洲社会对亲子关系的重视,不见得比亚洲人轻,对吧?

可是,昨天发生的事情,还是让我难以消化,隔了一夜还觉得郁结在心中。

你和菲力普到上海来做暑期实习,我一个做母亲的快乐想像:母子三人共处一室,在上海生活一个月,多幸福。让我来引导你们认识中国大陆,多愉快。

你说,“我好不容易可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为何又要和妈住一起?而且,难道以后我到某一个城市去工作了,做妈的都要跟着吗?”

十八岁的菲力普,刚从德国降落,天真的眼睛长在一百八十四公分的身躯上,认真地说,

“我不要你牵着我的手去认识中国大陆──因为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安排得好好的,但是真正的世界哪里能这样。我要自己去发现中国。”

我听见自己可怜巴巴的声音说,“难道,连一个周末都不肯跟我去玩?青岛?苏州?杭州?”你们眼睛都不眨一下,异口同声说,“妈,你能不能理【解析】
我们要自己出去,自己探索?”

安德烈,我在面对你们的“欧洲价值”,心里觉得彻底的失落:可是,转念想想,你们俩,是否也努力在抵抗你们母亲身上的某些“亚洲价值”而觉得“有点累”呢?

昨晚,我一个人去散步。月亮黄澄澄的,很浓;梧桐的阔叶,很美。我足足走了一个小时,然后,叫车到你俩的住处,看见你们自己洗好的衣服袜子凌乱地散在沙发上。我想,“不行,我也不能帮你们清理家里。” 在沉沉的夜色里,菲力普送我到大马路上搭车。他忍受我一个深深的拥抱,然后,大踏步走到马路的对岸。

MM

2007.4.25

(选自《亲爱的安德烈》,有删改)

【链接】安德烈,龙应台长子,生于台湾,八个月大时随母移居欧洲,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他,返回台湾,母子年龄相差三十岁,且存在中西文化差异,为了重新认识成年的安德烈,龙应台用书信与他交流,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间互相通信,这些信后来汇集成书信体散文集。《亲爱的安德烈》

1.文中所说的典型的亚洲母亲是怎样的?请分点概括。

2.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

譬如你站在沙滩上,突然一个浪头,天一样高,眼睁睁看着它扑下来,你其实不知道躲到哪里去,反正趴着躺着都会被击倒。

3.结合文本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

(我)还一直认真地在上你和菲利普给我的“课”。

4.作者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什么矛盾?你认为能否化解?请简述理由。

 

1.①一边给孩子自由,一边觉得是“授权”或“施予” ②干涉孩子的工作、交友娱乐、学习 ③渴望与孩子保持儿时的亲近 ④过分关心孩子个人生活,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与信任 2.心理描写,写出“我”听完安德烈的“独立宣言”后内心的感受,表达了“我”当时内心的愕然、无奈与无助。 3.“我”作为一个不典型亚洲母亲,一直认真了解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观念,进行价值交流,体现母亲对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以及不同文化冲突的谅解。 4.矛盾:两代人,价值观念的不同;两个国家,东西文化的冲突。我认为矛盾可以化解,因为“我”与两个欧洲长大的孩子一直都有价值交流,我的孩子们可以接受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待人接物的礼节,我也一直在上着孩子给我的课。(我认为矛盾不可化解,因为安德烈和菲利普不能理解亚洲母亲的很多行为,渴望独立,我在面对他们的“欧洲价值”也是彻底失望) 【解析】试题分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莫泊桑: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悲惨世界》等。

C. 《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著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 《海底两万里》: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

 

查看答案

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________、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______、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秦王使人安陵君曰   太守    B. 而去之        相而去

C. 焉置土石    九十    D. 良田美池桑竹之    引凄异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

中国经典诗文,因为情怀,自带光芒。触摸经典,既为遇见,也为远方。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________________”,时序交替,匆匆不待。乡书归雁,轻染惆怅。北固山下,王湾把故乡放的那么好:我有亲人,我就有故乡。

面对春花凋零的景象,晏殊发出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而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写下的“(3)__________”,则道出了他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心志。    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4)___________”。

我爱惜自己,我亭亭净植;我身处俗世,我不蔓不枝。“(6)____(7)____”,周敦颐借莲明志;我要我的心,和莲一样干净。

 

查看答案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暮春四月,伴随着kuài_____炙人口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盐城形象宣传月亮相瑞视新闻pín____道,优雅圣洁的丹顶鹤、骄健雄壮的麋鹿、气势磅_____的海港、清新茂密的森林、古色古香的水街……一个个盐城元素闪亮登场,一幅幅精彩画面震憾人心,向海内外观众展示了盐城的独特魅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