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有文章后,完成下列习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

阅读下面有文章后,完成下列习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    手执卷末,      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      足,鲁直现       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揖。揖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妒,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客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1.文中空白处依次应填的一组方位词是(    )

A. 右  左  右  左    B. 左  右  左  右

C. 左  右  右  左    D. 右  左  左  右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一句的意思是(    )

A.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约长度相等的两膝。

B. 从衣褶上可以看出东坡、鲁直隐蔽在手卷下边的互相靠近的两膝。

C. 东坡、鲁直两膝相对应的地方都各自隐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D. 东坡、鲁直互相靠近的两膝好像藏在卷着的衣褶中。

3.下面这句话读音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B.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C.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D.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4.对这三段文字之间的关系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总分总关系    B. 先总后分关系

C. 先分后总关系    D. 并列关系

 

1.C 2.B 3.D 4.D 【解析】选自《虞初新志》 作者:魏学洢 年代:明 参考译文: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苏轼),佛印(苏轼的好友)位于右边,鲁直(黄庭坚)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卷的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都被遮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的轮廓)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着胸脯,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似。佛印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简直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者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着一根横木上,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喊的样子。在左边的人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轻按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笔画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枚篆书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说明顺序的把握。阅读原文可知,人物的位置关系是: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据此进行补充即可。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是“比”,是“靠近”的意思。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这句话的意思是:船的背面较平,作者在上面提上自己的名字。故选D。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从“船头坐三人”“舟尾横卧一揖”“其船背稍夷”这三个句子可知,文段是按照船头、船尾、船背三个部位分别对核舟进行介绍的,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有文章后,完成下列习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           ”,左刻“②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C. 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D.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3.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A. 《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B. 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C. 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D. “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C.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D. 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A. 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 能以径寸之木(径:直)

C.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 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6.简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7.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查看答案

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查看答案

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查看答案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