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有些话,许久未听,却萦绕耳旁;有些人,许久未见,却仿佛在身旁;有些事,不管大小,...

有些话,许久未听,却萦绕耳旁;有些人,许久未见,却仿佛在身旁;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份情,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他们(它们)未曾远去。

请以“未曾远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写、抄袭;(4)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门、人名等。

 

未曾远去 那味道是我所熟悉的满溢的浓香萦于身体中。却不知为何,袅袅蒸汽中我潸然泪下。 还是那样一个普通的小院,低矮的瓦房长满了青苔的墙壁,灿烂美好的笑颜——我的童年。那时的年纪尚小,记事起便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身子骨十分硬朗,矮胖胖走起路来,仿佛一只行动灵敏的企鹅;她总是眯着一双眼睛笑起来,眼角边泛起一阵美丽的皱纹,层层叠叠的排列着,每当我伤心苦恼时,她总是把我轻轻搂在怀里,低声轻叫着,“宝贝乖,宝贝乖”那声音称不上很好听,反而还略带沙哑,但就是藏着一股魔力每当响起时,仿佛有一只温暖的大手,在缓缓抚平我心中的不顺烦躁。 不得不提的是,奶奶的手很巧,那个手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温暖。冬日里她总是喜欢用手在我脸上摩挲着,那温暖便顺着脸的皮肤一直蔓延到脚底,整个人都暖和起来,记得那次冬天大雪纷飞,从早到晚我都一直流着鼻涕,不论加几件衣服都感到了奶奶心疼地将我抱在怀里,最后想起了什么似的,牵着我的手走进厨房。 我坐在灶炉前的板凳上,看着奶奶灶口跳跃的火舌,将我的视线都晕染得充满暖意奶奶的身影越发亲切清晰起来,只见她将一团被好的面团在手中大力揉搓面团在她手中变为各种不同的形状,只见面团均匀后,奶奶迅速的切好,一片片面片轻盈薄如蝶翼的面片在空中留下一串美妙的舞姿后,直接一跃翻身下锅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停顿,我目瞪口呆,怔在那里,直到一碗浓香四溢的面食在面前才回过神来。 “尝尝,我最拿手的刀削面!”奶奶将筷子递到我手中,眉目之间已溢满,惊喜期待之色,我看着面前色香味俱全的面,金黄的鸡蛋,翠绿的葱花,浓郁的汤汁,小心翼翼的挑起一根,顿时香味就溢满了口腔,“好吃”说罢,我便开始狼吞虎咽,奶奶的笑容愈发灿烂了,在朦胧的热气中若隐若现,自此那份味道便一直留在心中,但没能再尝一次那份温暖,我便被父母接走了,分别之际,我只记得奶奶那硬朗温暖的身影,因各种原因竟是五年不得相见不吃那味道是否已经远去。 时隔五年再回故乡,院子里更多了些岁月的色彩,奶奶那健壮的身体也佝偻了,目光在眯缝的眼中更显浑浊,我看着眼前的奶奶幸福的笑容,擦擦脸,将脸埋入碗中。幸好,幸福的味道不曾远去。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未曾远去”。关于这道作文题目的审题,还应在“未曾”上多下功夫。细细琢磨品味,你会发现,这一副词对于行文构思、谋篇布局具有很强的暗示性。“未曾”这一词语是“立于今而言于往”,言外之意,这些往事在事发当初不曾深深触动过你,不曾让你感慨不已,也不曾让你铭记于心。它们就好比我们人生的“底片”,储存有我们的经历、我们的身影。但是,只有经过时间的冲洗它们才能愈发显现得清晰明朗。这样理解“未曾”的话,这次记叙文写作就有一个潜在的要求——叙事要有波澜有起伏,抒写感受要有对比有变化。这样的构思就会使得写出的文章立体感较强,有层次有情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定林(1)所居                        二月四日作

王安石                        陆游

屋绕湾溪竹绕山,                 早春风力已轻柔,

溪山却在白云间。                 瓦雪消残玉满沟。

临溪放杖依山坐,                 飞蝶鸣鸠俱得意,

溪鸟山花共我闲。                 东风应笑我闲愁。

【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 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年),作者 落职闲居家乡。

(1)《定林所居》中的分别具有               的特点;《二月四日作》通过            和消残之雪来描写早春的景色。

(2)尽管两首诗都有字,诗人心境却不一样,请作具体分析。

 

 

查看答案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     ⑵如外人      _______________  

⑶便还家 ___________________     ⑷其丈夫担粪灌园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屋舍俨                见四野禾苗油油

B.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      余顾而慕

C. 答之                  老幼男女耘于田间

D. 不足外人道也          以此一家之中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⑴其 中 往 来 种 作          ⑵其 丈 夫 方 担 粪 灌 园

4.翻译下列句子。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 ,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

2.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以下2题任选1题回答。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

示例: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查看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大数据

材料一:

日前,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此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2014年起,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先后落户贵州,伴随贵阳城区无线WiFi全覆盖的建成,让贵州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追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材料二:

大数据来了,普通民众的手机多了一张免费的网,而公务员却多了一个“紧箍咒”。一款名为“数据铁笼”的APP,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公务员的时间、权力管了起来。贵阳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孙某某的每一天都有精确到秒的记录。与门禁卡、饭卡、公务消费卡相连接的考勤系统显示他4月某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8点40分22秒到达局大楼,两分钟后坐上电梯。中午12点18分出现在食堂吃饭,12点35分59秒离开,四分钟后回到办公室。下午15点12分35秒,通过公务卡网划一笔3561.00消费款到建行622*户头,中途还曾遇到钓鱼网站骚扰,还好有反诈骗引擎及时提醒,才无误地完成网上消费交易。17点52分45秒才下班回家,途中还接到400开头的一条诈骗信息。像“数据铁笼”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专门的反诈骗项目,可以利用大数据针对行骗者常用伎俩进行研究,以技术对技术,让行骗者无处遁形。

材料三:

东方祥云的分责任李胜在1999年创办企业时,希望利用数据库对洪水进行预报来摆脱传统洪水预报方式的弊病。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几次公司都濒临死亡,为了生存,甚至还被迫倒卖过电脑。直到2015年,恰遇到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东方祥云获得了机遇。东方翔云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得以收集到全球所有公开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各个主要河流的水文数据及各种图片、视频。现在可以将洪涝灾害的预测从20分钟延长到72小时。是大数据技术和水利的结合让东方翔云大数据项目在中国“云上贵州”商业模式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最高奖——“云端大奖”,并获得500万元扶持 资金。

材料四:

有人对2015年反信息诈骗联盟发布的大数据作了如下统计:

表一:

年龄段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受骗者人群比例

8%

15%

37%

40%

诈骗者人群比例

80%

10%

6%

4%

 

表二:

年代

90年代

2000年-2009年

2010年-2012年

2013年-2015年

诈骗手段

传统手段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丢包、设圈套

电话+短信

发布中奖信息

电话+短信,虚拟号码400开头

伪基站、钓鱼网站

电话+短信,冒充公检法等

“线上支付”转移,“网购退款”等

所占比例

85%以上

80%

10%

75%

21%

52%

43%

 

(以上材料来自《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数据的特点。

2.请从表一、表二中归纳出三点有意义的结论。

3.下列内容,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据铁笼”将公务员关了起来。

B. 贵阳市依托大数据,实现了无线WiFi全覆盖。

C. 预计未来大数据的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

D. 东方祥云大数据项目只能将洪灾预测期提前20分钟。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利用大数据进行反诈骗。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春天,万物复苏,有很多同学外出踏青了。有的去博物馆参观,有的清明去扫墓,有的去公园放风筝,有的去山间挖笋……如果让你把你春天踏青的经历编辑一下,发布一条朋友圈,你会选择写什么景色抒发什么样的感受呢?

请将你的踏青所见所感,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5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