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并填写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

根据课文默写,并填写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淮南秋雨夜,____________________。(韦应物《闻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晒翅常疑白雪消。(白居易《池鹤》)

③临风一唳思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池鹤》)

④翅湿沾微雨,____________________。(葛天民《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⑥俱怀逸兴壮思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

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______《天净沙 秋思》)

 

①高斋闻雁来; ②低头乍恐丹砂落; ③怅望青田云水遥; ④泥香带落花 《迎燕》; ⑤长风万里送秋雁; ⑥欲上青天揽明月; ⑦浊酒一杯家万里; ⑧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解析】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定要在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诗默写要重点注意“雁、乍、揽、浊”这些字词不要写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        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在横线处填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的称呼或名字,补全题目;围绕中心,精心选材,多方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

(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选段叙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并说出理由。

原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改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都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3.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4.选段主要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精神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写句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孔子云:“何陋之有?”

3.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989年,“重阳节”被国家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同格中学七年级(2)开展了相关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1)(宣标设计)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简明、形象的宣传标语,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俗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重阳节“佩茱萸”习俗的内涵。

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很盛行,所以重阳节又叫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插茱萸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点追踪)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5年年末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22亿,占总人口的16.1%,65岁以上的人口1.44亿,占总人口的10.5%。全国老龄委指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2033年前后将达到4亿,到2050年左右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

材料二:报告显示,每年全国走失老人约有50万人,平均每天走失约1370人。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

①阅读材料一,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阅读材材料二,请你提出两条预防老人走失的可行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画横线部分,在下面横线处仿写一个句子,构成排比。

文静,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为美;心静,不单在经历,尤在觉悟透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莫不是广阔心胸的外在写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莫不是静夜游子的心灵呼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随手可及充满静美的细腻文字、传神之笔,因为静的心态、美的意境,早已融进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