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那一年,父亲的怀抱 范泽木 (1)十六岁那年,我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

那一年,父亲的怀抱

范泽木

(1)十六岁那年,我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开学前,父亲几近愁眉不展,喃喃自语地说:“干吗要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呢,在县城读多好,天气冷了,我可以给你送衣服,我可以定期来看看你,可是你到了省城,我怕是路也找不到。”

(2)他或许不知道,我就是为了避开他,才选择千里之外的省城。在我读小学、初中的九年时间里,他没少来看我。他的出现总能在我的同学里引起不少的哄动。他头戴草帽,永远穿一双解放鞋,背着一个破皮袋。久了,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草帽”。他一出现,同学们就纷纷跑来告诉我,小范,草帽来了,在门口等你。在一阵哄笑中,我脸白一阵红一阵地跑出校园。

(3)见到我,他很欣喜,马不停蹄地嘘寒问暖。路边不时有同学经过,认识的同学会与我打招呼:“小范,你爸呀?”我吱唔着,半天说不出话。

(4)上初中后,他依然常来学校。许多次,他拉开破皮袋的拉链,掏出几块蕃薯,或拿出几个板栗。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今年,家里的蕃薯又丰收了,家里收获了好几百斤板栗。我低着头,躲避着同学们的视线。他却全然不顾我的神情,继续喋喋不休。到最后,我朝他吼了一声:“你什么时候才能不戴草帽,不穿解放鞋,不背这个破皮袋!”他有些惊讶,搓着手说:“庄稼人嘛,习惯了,别的鞋子穿着不舒服。”

(5)我跺了跺脚,飞似的跑回教室。

(6)很快就开学了,父亲开始显得焦躁不安。他为我准备好生活用品,又往破皮袋里塞了不少零食。开学那天,他依然背着那个破皮袋,穿着解放鞋,唯一不同的是少了头上那顶草帽。

(7)我们乘汽车、坐火车,终于到了我就读的学校。我很快认识了一个名叫小胡的同学。缴费、领寝室用品,我和小胡一路相随,有意把父亲抛在身后。烈日炎炎的九月,他拎着大包小包走在学校宽阔的水泥路上。我突然有些难过。但这样的感觉转瞬即逝,我很快又沉浸到和小胡天南海北的闲聊里。

(8)父亲帮我安排好了床铺,又补充了一些生活用品。午饭过后,我催促他,可以回家了,再晚没车了。他的脸上掠过一丝犹豫:“刚来,你一个人可以应付么?你毕竟才十六岁。”我不耐烦地说:“不是还有小胡嘛,我晚上和他睡。”

(9)在我的再三催促下,父亲决定回家。临走前,他深深地看着我,那样子,仿佛要把我刻进脑海里。我送走了他,心里长长地舒了口气。

(10)我们寝室总共四个人,离家近的都回家了,寝室里只剩我和小胡。临近傍晚的时候,小胡忽然接到他父亲的电话。他看了我一眼,有些歉意地说:“不好意思,我爸爸来接我了,叫我晚上回家住。”

(11)那一刻,我懵了,巨大的孤独和落寞感紧接着袭来。想到要一个人在寝室里,面对这座城市的黑暗,我突然恐惧起来。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空荡荡的寝室里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我后悔送走了父亲。他的草帽、解放鞋、破皮袋,都在我的脑海里清晰并且亲切起来。

(12)眼下,我不知道到哪里吃饭,更不知道夜晚要如何入睡。我关上寝室的门,准备到校园里到处走走。

(13)我走出宿舍,愣住了。是我父亲!他正挎着破皮袋,在门口愣愣地看着我。“你没回家?”我发觉自己已经有了哭腔。“我还是担心你,决定不回家,在你们学校附近逛了几圈就回来找你了”。

(14) 我飞快地奔到他跟前,一头扎进他的怀抱里。那是第一次,我那么安静地趴在他怀里,感受着他那么温暖的气息。

(15)他拍了拍我的背说,哭什么?爸爸在这里呢。我吸了吸鼻子,眼泪如洪水般涌了出来……

1.阅读全文,请简要分析题目“那一年,父亲的怀抱”蕴含了作者对父亲的哪些感情?

2.文中多次写到“我”对父亲的不满,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临走前,他深深地看着我,那样子,仿佛要把我刻进脑海里。

②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空荡荡的寝室里白炽灯发出昏黄的光。

4.“我”为什么在十六岁那年报考了一所远在省城的三加二学校?

5.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如山”父爱的理解。

 

1.有对自己没对父亲尊重和对父爱不理解的自责(愧疚)之情;有对深沉、伟大的父爱的感动、赞美之情;有对那一年那一次那么安静地趴在父亲怀里感受着他那么温暖的气息和对父亲的怀念之情。(答到两方面即可) 2.因为在“我”读小学、初中的九年里,父亲经常来学校看“我”,父亲穿戴形象很丑,说话喋喋不休,同学们为他取了绰号,“我”受到同学们的哄笑,“我”认为父亲让“我”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我为了避开父亲,所以才选择到省城读书。 3.(1)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临走时对“我”的担忧(牵挂、不舍、疼爱)(2) 环境描写,烘托了此时“我”的孤独和恐惧感。 4.“我”对父亲的不满,与父亲经常来学校看我,给“我”带吃的、穿的,送我到省城读书并悄悄留下来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父爱的伟大,为后文我感受到浓浓的父爱而十分感动作铺垫,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5.例:父爱是宽容的,文中的儿子对父亲多年来不满、不耐烦,甚至是训斥,但父亲仍然无私无怨地关爱儿子;父爱是无声的(沉默),文中的父亲朴实,话语不多,一直在各方面默默地关心自己的儿子;父爱是温柔、细腻的,小学时他就无微不至照顾我,“我”到省城读书,他对“我”今后的生活的忧虑,为我准备一切;父爱是坚强的,稳重的儿子在孤独寂寞的时候,父亲给儿子最坚实的怀抱,并宽慰儿子… 【解析】 1.本题是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考查。认真阅读文章,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等语句,分析作者的心理或找出表达感情的词语即可。根据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可知“那一年,父亲的怀抱” 蕴含了自己以前对父爱不理解的自责(愧疚)之情;有深沉、伟大的父爱的感动、赞美之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回答。因为父亲经常来学校看“我”,父亲穿戴形象很丑,说话喋喋不休,“我”受到同学们的哄笑,“我”认为父亲让“我”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所以这样写为“我”选择到省城读书埋下伏笔。 3.此题考查赏析句子。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1)“深深地看着”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父亲临走时对“我”的担忧。 (2) “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运用了环境描写,烘托了此时“我”的孤独和恐惧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那年花开

钱海燕

①夏季,是栀子花盛开的季节。那纯洁的花瓣,幻化成一张张灿烂的笑脸,那弥散在空气中的花香,凝聚成记忆中的欢声笑语。那些深藏在记忆深处的想念,便随着这清新的栀子花香弥漫开来。

②初三那年,我对写小说特别感兴趣,经常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班里的好朋友看,他们都夸我写得好。我高兴极了,写得更起劲。有次上课的时候,一位同学偷偷看我写的小说,被老师抓个正着,于是我被请进了老师的办公室。

③“这么闲啊?”班主任徐老师拿着我写的小说,摇晃着举到我面前。

④“老师,我写小说没有占用课堂时间,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我吞吞吐吐地说。

⑤“作业做完了,再做其他的练习题巩固啊!要知道,你现在上初三,正是关键的时候,怎么还有空写这些东西!”徐老师显得非常失望。

⑥“老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写了,您别生气。”我小心翼翼地说。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墙上的钟“嘀嗒嘀嗒”地走着,仿佛在敲打着我的心,我紧张得快要窒息了。

⑧谁知他看完后,对我说道:“文笔很不错嘛!不过目前学业最重要,千万不能因为写小说而影响了学业。我倒是很愿意做你的第一个读者。”他顿了顿,接着说道:“我这里有杂志社的征文启事,你可以试着投稿。”我听了他的话,惊讶地抬起头看着他。看到他脸上微笑的表情,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⑨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征文比赛。不过出师不利,什么名次都没有得到,我气得把稿纸全部撕掉,发誓再也不写小说了。徐老师得知后,又把我喊到了他的办公室。

⑩“喝杯茶吧。”徐老师温柔地拍拍我的肩膀,把一杯热气腾腾的茶递到我手上。“今天找你聊聊,给你讲个故事。”看着我沮丧的神情,徐老师微笑着说道。

“在伊朗德黑兰的一座宫殿,人们会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建筑。宫殿的天花板和四周墙壁都闪闪发光,好似镶满璀璨的宝石。但如果你走近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宝石其实只是普通的玻璃碎片。”听到这儿,我疑惑地看着徐老师。

“建筑师原本打算把当时十分珍贵的镜子嵌进墙面。镜子运到的时候,不小心被工人打碎了,工期又非常紧张,再运镜子已经来不及了,建筑师灵机一动,把那些碎裂的镜片敲得更小,镶嵌在天花板和墙壁上,从远处看,那些镜片就像是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这太神奇了!”我不由得惊叹道。

“是的,”徐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谁的梦没有被打碎过?挫折是把双刃剑,既会让你感受到失败的痛苦,又会让你快速成长。听说你把稿子撕成了碎片,希望你能把失败的碎片,变成成功的宝石。”

听了徐老师的这番话,我重拾了信心,写作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有越来越多的文章刊登在报刊上。在那年中考中,我发挥出色,作文得了满分。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那年花开的含义。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都是在作业做完了以后再写的。吞吞吐吐地说。

(2)徐老师知道后竟然一反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起圈来……

3.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从人物描写或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A徐老师坐到椅子上把小说从头看到尾时而眉头舒展时而嘴角含笑一直没有再说话。

B在我的记忆里那一年校园里栀子树上的花笑了笑得那样灿烂!

4.文中徐老师给建筑师的故事有什么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5.文中的徐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1)上述文字选自《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

(2)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爱占小便宜→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蒙以军中多务_____            往事耳_____

③盲臣安敢其君乎_____          鲁肃过寻阳  ______

2.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蒙辞军中多务             自为大有所益。

B. 炳烛明                   大兄何见事晚乎

C.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D. 结友别                   博学笃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4.孙权与师旷均劝学成功,但劝学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③②④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那批公开了的外交文件    了日本政府曾故意隐瞒战时绑架并造成中国劳工大量死亡的事实真相。

②联合国送往伊拉克的首批人道主义    物资于昨天运抵科威特。

③我们有的党员对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困难      , 漠不关心,这种状况应当引起重视。

A. 透露  援助  不闻不问    B. 披露  救援  熟视无睹

C. 揭露  支援  充耳不闻    D. 显露  救援  置若罔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