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2)一切都是瞬息,__________________,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诗文。

 

(1)深林人不知 (2)一切都将会过去;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恋”“逢”“朔”“雌”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目:我的世界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本写作。(3)文中不得出 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

 

查看答案

最是醉人银杏黄

①喜欢那笔直的树、那丝扇状的叶子、那令人心醉的淡黄。

②最初对银杏的记忆,是在十几年前。

③那是一个夏天,我在官庄镇官庄村的德馨庄,遇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绿叶婆娑。听当地干部介绍,那是一棵千年银杏,与之相距不远的香山寺还有同样的一棵。从此,这厚重的一树翠绿,就定格在记忆深处,肥沃而悠远。

④再次对银杏的关注,是在八年前。

⑤那年十月,我到官庄镇督查计生工作。返回途中,有人提议去香山寺。朋友说:香山寺的门前有棵千年银杏,与几里外的德馨庄里那棵银杏,历经千年遥遥相望,痴痴相守。就因为“痴痴相守”四个字,我便对这两棵银杏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几经周折,终于在一个破落的寺庙门前,看到了那棵古树。虽然饱经沧桑,但却苍劲有力,枝叶茂密,犹如一位年迈的老人坚守在门前。

⑥不过,这两次记忆,除了枝繁叶茂外,并没有对银杏留下太多的眷恋。就像记忆中的邻家小妹,在过往的季节里,只轻描淡写地留着一些印象。等到有一天,突然发现她长大了,亭亭玉立般春色撩人,这才眼前一亮,为之怦然心动。这感觉,就是我对银杏的重新认识!这情,浓的有些化不开!

⑦前些年,住宅门前修筑了一条西环路,路中间绿化带上移栽了一排排银杏树。在一个深秋,无意间,车窗外的一片金黄,通体透亮,闯入我的眼帘,给我不小的震撼。惊喜中,我探头细看,银杏,是银杏。我惊诧于她的美丽,原本灰暗的天空,突然阳光灿烂,一股暖流在身体里开始弥漫,一种甜美的感觉,一点点涌向心田。

⑧就因那惊鸿一瞥,我便对深秋的那抹银杏黄有了一种热切的期盼。

⑨多想,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约几个挚友,去赴那场盛宴,让自己徜徉在金黄的海洋里,如痴如醉,心驰神往。

⑩今秋,终于如愿以偿。

⑾那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应朋友的盛情邀请,我们一行四人一同乘车前往痘姆乡求知村,观赏银杏林。

⑿从县城,到乡村,我一路冥想,自我陶醉在和银杏相遇的各种境况中,不能自拔。不知不觉,半个小时已经悄然过去。一幅充满乡土气息油墨画慢慢铺开,白墙红瓦隐于山丘之间,鸡鸭慢步田间地头,炊烟飘缈于白云深处。车窗外的银杏树开始在房前屋后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像是挂满了熟透的黄色杏子。是这抹黄,丰润了秋天的村落。

⒀“哇塞!好美啊!太美了!”车刚停下,朋友就赞不绝口。

⒁站在山岗上,放眼望去,一片片黄得耀眼的银杏叶在飒飒秋风中舞出一片盈动的金黄,流动着一道道美丽的弧线,就像一袭霓裳羽衣,在天上自由地飞翔;又像一首无韵的诗,洒落一地醉人的天籁之音,金灿灿的银杏叶铺成的地毯,汇成美轮美奂的画卷,展现绝美的童话。有的树树叶落尽,银杏果挂满枝头,惹人喜爱。林间小鸟时而在枝头蹦跳着,时而窃窃私语,让人心生醉意。

⒂走下山坡,当突如其来的大片金黄伸手可触时,大家已经按捺不住那份澎湃,争先恐后,涌向景点。两位女士兴奋地摆着各种pose,朋友赶忙举起相机不停地抓拍。眼前的银杏参天连片,高大的躯干、金黄的叶子,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象,那就是一树树阳光。此刻,我莫名其妙地想起“春深似海”,感觉心门被完全打开,有大片的阳光直涌进来。

⒃诗人说:“春深花浅笑,秋浓叶忧伤”。此刻,诗意正浓。此时,杏叶正旺。即便为赋新词,也难寻到半点惆怅。眼前的片片金黄,阳光般通体透亮,就像一群甜美的少女嘴角上扬。

⒄在林中穿梭,淡黄的叶子落在地上,如同一幅碎花窗帘铺在路上。踩在这些落叶上,悄无声息,不像踩在其它的树叶上,会发出脆性的声响。这是平静的凋谢,也是最美的凋零。它没有面对死亡的惊惶,也没有歇斯底里的埋怨。

⒅这些落地的杏叶,柔无脉痕,洁如肤肌。这一片片淡黄的银杏叶子,是一封封寄给心灵的信笺,每一片树叶都有灵魂。“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无论读没读过李清照的这句诗,我想你都不想踩在这么美的落叶之上。而当你又不得不踩在它的上面的时候,你的心会是怎样的纠结?你怎么忍心去轻易践踏一片落叶对美的最后的一丝眷念?

⒆人常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飘落又怎样?来年,仍然一树翠绿,深秋,仍然一树金黄。我整整用了3个多小时,和这些银杏耳鬓厮磨,缠绵缱绻。此刻,世外银杏黄,我独喜,独爱,独霸占。

⒇在饱尝美景后,的确有些微醺微醉。此刻,我多想,沏一壶绿茶,捧一本新书,或者干脆闭上眼睛,做个美梦,让灵魂肆意漫步,听这些老树,讲述经年的过往。

(2017年12月12日11: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翀  有删改)

1.第⑦段划横线的句子:在一个深秋,无意间,车窗外的一片金黄,通体透亮,闯入我的眼帘,给我不小的震撼。联系上下文,说说“我”震撼的是什么?

2.文中四次写到银杏树,请分别指出它们的特征。

十几年前: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些年:____________________  今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写去痘姆乡求知村观赏银杏林之前,先写了三次对银杏的感受,这有什么作用?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⑥⑦两段划线的句子。

(1)眼前的片片金黄,阳光般通体透亮,就像一群甜美的少女嘴角上扬。

(2)它没有面对死亡的惊惶,也没有歇斯底里的埋怨。

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结尾段在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6.银杏在植物界有大熊猫之称,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随州洛阳镇银杏谷是世界四大密集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之一,景区内树龄百年以上的银杏17000千余株,其中千年以上的308株,绵延12公里。如果本文中的作者到了随州洛阳镇银杏谷,他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请描述一下他的心理活动。

 

查看答案

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牍所传,人以为法。高丽尝遣使求之,帝叹曰:“彼观其书,固谓形貌魁梧邪?”尝行见索靖所书碑,观之,去数步复返,及疲,乃布坐,至宿其傍,三日乃得去。其所嗜类此。贞观初,历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卒,年八十五。

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通乃刻意临仿以求售,数年,书亚于询,父子齐名,号“大小欧阳体”。褚遂良亦以书自名,尝问虞世南曰:“吾书何如智永?”答曰:“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曰:“吾闻询不择纸笔,皆得如志,君岂得此?”遂良曰:“然则何如?”世南曰:“君若手和笔调,固可贵尚。”遂良大喜。通晚自矜重,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管皆象犀,非是未尝书。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三》有删节)

  询:欧阳询,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之一。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通:欧阳询之子。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询初仿王羲之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三日得去         悟前狼假寐(《狼》)

B. 所嗜类此太       守即遣人随往(《桃花源记》)

C. 书亚询           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D. 褚遂良亦书自名   何战(《曹刿论战》)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通蚤孤,母徐教以父书,惧其堕,尝遗钱使市父遗迹。

(2)“吾闻彼一字直五万,君岂得此?”曰:“孰与询?”

4.从选文的内容中,找出表现欧阳询书法影响力大的三句话。

 

查看答案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写秋夜夜深独吹笛,写乱花使诗人迷惑看不清道路,所表达的正是被贬后焦虑、失意之情。

B. 第三句写人世间容易变换。

C. 第四句直写思念家乡,表达的是诗人对无聊的官场的幻灭和厌倦,从而即便是酒醉、酒酣也想着返回家乡。

D. 四句诗写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这不符合“梦中作”的特点。

2.请说说“路暗迷人百种花”的“暗”字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①子曰:“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虽有佳肴》)

___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