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崔立的《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

阅读崔立的《父亲是一盏灯》,完成后面小题

儿子与父亲在漫无边际的森林中行走。

原本,他们不该迷路。

看时间差不多了,父亲说:“儿子,咱们回吧。”儿子玩得兴起,说:“爸,我想再玩一会儿。”儿子14岁,正是贪玩的年纪。

直到天微微黑了,他们还是找不到来时的路。

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看不到灯光,就意味着看不到走出去的希望。儿子害怕了。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还有……

儿子想哭。儿子说:“爸,我害怕。”

儿子说:“爸,都是我的错,要是听你的就好了。”

儿子还说:“爸,我们不会真的被狼吃掉吧?”

父亲忽然笑了,拍了拍儿子的肩说:“别怕,没那么可怕的,我们一会儿就走出去了。”

父亲说着话,抬起头,激动地说:“快看,前面有灯光──”

儿子顺着父亲说的方向看去,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到。

父亲说:“你个子矮,当然看不真切了。”

儿子其实也就比父亲差半个头的高度。

但既然父亲说看见了灯光,儿子心头的恐惧瞬时就淡化了。儿子拉住父亲的手,说,“爸,那我们赶紧走吧。”

父亲说:“好啊,你跟好了!”

父亲在前面走,儿子在后面跟,黑乎乎的森林里,只听见两个人走路的脚步声。

走了好一会儿,儿子有点儿乏了,说:“爸,怎么还没到啊?”

父亲说:“快了,快了,你再坚持坚持,你看,前面就有灯光了。”

儿子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还是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见。

继续走,父亲在前走着,儿子在后面跟着。

不知又走了多远的路,走在前面的父亲突然踉跄了一下,差点儿摔倒。儿子说:“爸,你怎么了?”

父亲说:“没事,被绊了一下,赶紧走吧。”

儿子点点头,两个人继续赶路。

不知又过了多久,儿子又累又饿,但走在前面的父亲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儿子看着父亲的身影,咬咬牙,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终于,儿子也看到灯光了。

一片树林里,有一间小木屋,屋里亮着灯。

父亲拍打着门,门开了,暖暖的灯光亮亮的,原来是森林管理员,一个老人家。

“你们是不是迷路了?快进来吧。”

父亲进门时长舒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汗珠。

儿子看到,父亲走路一瘸一拐的,应该是那次被什么东西绊到了,扭伤了脚踝。

那是儿子14岁时发生的事了。眼下,又有一件天大的事。儿子轻信一个朋友的话,以自己的名义给他贷款好几十万元。朋友生意失败,整个人消失得无影无踪。

追债的上了门,儿子还不起钱。追债的上诉到法院,结果只有两种:儿子要么还钱,要么被判刑。

儿子在家里,像热锅上的蚂蚁走来走去。反复说着:“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父亲说:“儿子,别怕,总会有办法的。”

“有办法!有办法!能有什么办法!”儿子突然歇斯底里地朝父亲吼起来。

儿子想过逃跑,可是往哪里逃呢?更何况,这个时候,外面一定有人盯着自己,想逃,没那么容易!

儿子被传唤去了法院。开庭半个小时,原告方突然说钱款已付,提出撤诉。儿子愣了半天,想,是谁帮自己付的款呢?

直到走出法院,儿子看到了在门口等着的父亲,明白了。

儿子问:“爸,那么多钱你是如何筹集的?”

父亲说:“不管了,咱们回家。”

出租车将儿子带到了另一个地方,一个陌生而狭小的地方。儿子明白了,父亲把他的房子卖了。

儿子的声音哽咽,说:“爸……”

父亲说:“别想了,一家人住这里也挺好的。”

儿子突然想起了什么,说:“爸,14岁那年,我们迷路那次,你真的看到灯光了吗?”

父亲没有说话,只拍了拍儿子的肩,像很多年前,在那片森林里一样。

1.请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父亲是一盏灯”的理解。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3.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4.这篇文章对父亲描写最多的是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

5.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1.是文章的抒情线索,也表明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讴歌了父爱的伟大。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事件一:父亲带领贪玩迷路的儿子找到林中小屋;事件二:父亲卖房帮助儿子还清了贷款。 3.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渲染了黑夜迷路的可怕,突出儿子内心的极度恐惧。 4.语言 父亲是一位沉着、会教育引导孩子、无私关爱孩子的人。 5.结构上:点题,前后照应,深化中心。 内容上:突出了父爱的深沉和无私,给儿子的成长指明了方向。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题含意和作用的把握。通篇阅读,整体把握,理解内容后再作答。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帮助和影响,从而讴歌了父爱的伟大。从结构上看:标题是文章的抒情线索,同时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试题分析: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父亲”为陈述的主体。分别概述出“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找到林中小屋和还清了贷款这两件事。 3.试题分析:考查描写手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微弱的月光下,只能隐约看见自己的两只手,脚底下一片漆黑,远方也看不到一星半点的灯光”是环境描写;“往日在电视里看到的一幕幕骇人的场景,都在眼前跳了出来。闪着一双绿光眼的狼、碗口粗的蟒蛇、吸血的蝙蝠,各种千奇百怪的野兽”是心理描写。环境描写是为了渲染了黑夜迷路的可怕;心理描写突出了儿子内心的极度恐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赏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后面小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这首诗关注的社会焦点是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2.下面对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怒号”从听觉上突出了秋风之狂;“卷”从视觉上形象地写了秋风之肆虐;“飞”“渡”“洒”“挂”“飘转”等词写出了秋风对茅屋的破坏,这样的描绘为后文写屋漏遇雨和自己境遇之惨蓄势。

B. 诗歌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C. 从表达方式上看“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是议论;“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一句是叙事。

D.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

 

查看答案

(题文)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从儒家文化到现代的交友之道、为人之道,乃至治国之道,无不与“和”字相连。请完成下面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任务。

(1)对联天地。活动现场同学们得到这样一个上联,请根据对联知识,选出下联空格处应该填写的正内容。

上联:以和为贵历尽劫波兄弟在

下联:________修得公心义理真

A.静以修身        B.广积善缘

C.惟诚则灵        D.普渡众生

(2)活动项目。为丰富活动形式,请根据示例再拟写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举办“和文化”图片展

项目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警句欣赏。下面的句子均与“和”相关,请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赏析。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家和万事兴

以和为贵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我的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拓展。请运用至少一种修辞说说你对“和”字的理解。

我的拓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口语交际。夏天到了,张小明同学邀请你周六下午去附近的池塘游泳,你感觉不安全,这样劝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诗文积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5)《卖炭翁》一诗中抒发主人公矛盾心理的句子是: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

(6)《马说》一文中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点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主人公当过童工,从小就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______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