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刘汉杰 ①立秋是送走夏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刘汉杰

①立秋是送走夏天、迎来秋天的节气。作为古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立秋不只表明暑热天气的结束,也预示着收获季节的来临。在宋朝,立秋这一天,宫廷里要把盆栽的梧桐移入大殿内,待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报完毕,梧桐会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围绕着“秋来了”这一节气,古有帝王迎秋的仪式,后世民间也有一些特定的习俗。

②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立秋有“三候”,分别有3种“候应”:“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礼记·月令》中也有“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的记载。意思是说,立秋这天,凉风吹来;5天之后,降下白色的露水;再过5天,寒蝉开始鸣叫。如果上述3种“候应”不能如期而至,则国家就会出现政令无威严、百姓多患咳喘之疾、大臣们会以力逞强等灾异。

③立秋之后,天气开始变得凉爽,但仍然会有暑热的气候出现。民众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清人顾禄在《清嘉录》中也说:“土俗又以立秋时之朝夜占凉燠。谚云‘朝立秋,渹飕飕;夜立秋,热吽吽’。自是以后,或有时酷热不可耐者,谓之秋老虎。”民众认为,立秋的时辰与天气的凉热有关:如果早晨立秋,其后的天气会比较凉爽;如果晚上立秋,天气则会比较闷热。

④先秦之时,立秋就已经是古人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据《礼记·月令》记载,立秋之日,周代天子要举行迎秋的仪式。立秋之前,天子要斋戒;立秋当天,天子亲率僚属到西郊迎秋,祭祀白帝少昊。祭礼过后,天子在朝堂上要赏赐将帅和勇士。

⑤至东汉时,此俗发展成了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祀活动。其中,立秋日帝王要迎秋于西郊,祭祀白帝和蓐收。白帝即少昊,是黄帝之子,生于穷桑,主西方之神。蓐收是少昊的辅佐神,又说是少昊之子,是神话传说中的秋神,他左耳盘一条蛇,右肩扛一柄巨斧,驾乘两龙。《山海经》上说他住在能看到日落的泑山。帝王五郊迎气的祭礼在唐宋时期仍有存续,明清以来则废弛不举。

⑥皇家立秋日要迎秋,民间立秋日也要“标秋”。所谓标秋,就是祭祀土地的一种仪式。人们先于家中献瓜果祭祀,继而把纸幡插到田地里,祈求庄稼丰收。在有些地方,田家则干脆备办酒肉在田边祭祀。标秋其实与古人的“春祈秋报”有关。所谓春祈秋报,即在春秋两季祭祀地神,春季祈求风调雨顺,秋季则要报答地功。

⑦立秋之日,民众也占验天气和农事。在北京,若立秋日得雨,则秋田畅茂,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在浙江,“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在江苏,立秋日忌雷,谚云“秋礴碌,损万斛”。民间又有“睁眼秋、闭眼秋”之说,立秋交节气在白天为“睁眼秋”,交节气在晚上则为“闭眼秋”。俗信,睁眼秋兆丰收,闭眼秋主歉收。农谚说:“睁眼秋,收了收;闭眼秋,丢了丢。”

⑧立秋是七月的节气,七月初七又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此时的降雨也被注入了人文色彩。据北宋吕原明《岁时杂记》记载,时人以七月初六日的雨为“洗车雨”,以初七日的雨为“洒泪雨”。唐代诗人杜牧有《七夕》诗,其中有“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的咏叹。后世民间,也有以初七日降雨为“洗车雨”的。谚云:“七夕不洗车,八月依旧车。”意思是说,如果初七这一天不下雨,八月田必旱,民众就要戽水浇田。

⑨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清人陈淏子在《花镜·梧桐》中说:“梧桐清明节开花,如果花不开,岁必大寒。”梧桐树每枝有12片叶子,一边6叶,象征一年12个月。如果当年有闰月,就会多出一片叶子。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有“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认知,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③段从节候表征、④⑤段_______、⑥段从_________、⑦⑧段从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

2.试分析文章首尾使用的手法及其作用。

3.古人为什么喜欢凭梧桐报秋?

4.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和什么有关?

5.根据本文的知识,解释下列“立秋”谚语里的物候现象。

【材料一】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

【材料二】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

 

1.皇家祭祀民间标秋天气农事 2.文章首尾呼应,列举了梧桐报秋的故事,并照应了标题。 3.古们喜欢凭梧桐报秋,是因为梧桐有灵性,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会落下。 4.选文中介绍的立秋习俗、谚语,大多与收成有关。 5.【材料一】是指如果立秋不下雨,就会长时间不下雨,农田缺水。【材料二】是指立秋日如果下雨,以后雨水充足,农作物会长得很茂盛。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知道,文段从节候表征、皇家祭祀、民间标秋、天气农事四个方面介绍了立秋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收尾写作特点的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尾“并有了开篇宋朝宫廷里梧桐报秋的礼俗故事”一句与文章开头一段相呼应,所以文章首尾呼应,并照应了文章标题“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仔细阅读最后一段,结合“在古人的观念中,梧桐是有灵性的树木”“立秋之时,梧桐树的第一片叶子就会落下,因此……”这两句话来作答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文章引用了大量的立秋习俗、谚语,这些句子大都与收成有关,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本题考查学生对谚语的理解。理解谚语的大意,根据意思分析作答。“秋旱接伏旱,棉田还得灌”意思是如果立秋不下雨,就会长时间不下雨,农田缺水;“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意思是立秋日如果下雨,以后雨水充足,农作物会长得很茂盛,就会获得大丰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课内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选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4.为什么“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教授、主任医师张效房来说,门诊坐诊是他的头等大事。每周二上午,是医院安排的坐诊时间,只要没有特殊原因,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诊室。面对诊室外排着长队的患者,张效房经常加班到中午一点,有时连水都顾不上喝。张效房认为,医生就该给病人服务,减轻病人的痛苦。张效房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不断学习、搞科研,努力攻克眼科难题。张效房设计的“眼内异物定位摘除法”,被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世界眼科学的两大贡献之一。如今,97岁高龄,身患癌症、经历十几次手术的他,仍坚守在坐诊查房的工作岗位上。

材料二:18年前,郑州市豫剧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宽和妻子王淑荣把5个孤儿先后接回家里,同时还要抚养残疾的外孙。为抚养好这几个孩子,已过花甲之年,又患有冠心病、关节炎的王宽走进茶楼“卖唱”。很多次,为了挣60元钱,已经睡下的他也要爬起来,骑车赶去茶楼。王宽坦言:“茶楼唱戏那7年,很少睡过囫囵觉。想着过几年就唱不动了,要抓住每个机会多挣点钱,才能养活这几个孩子,供他们上大学。”王宽夫妇不仅尽心尽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还通过言传身教,让几个孩子学到了“厚善、厚德、厚道”的好家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王宽夫妇的“爱心大戏”演了一辈子,而且这场戏,比任何一场都演得投入和精彩!

材料三:“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标志

(1)请研读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张效房、王宽成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述材料三这个标志的构图特点及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年至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主要是次子傅敏)的186封家信。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C. 作为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 傅雷一生翻译的法国文学和艺术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以及伏尔泰的多部小说。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江山社稷”中的“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 阿西莫夫,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品有《基地》《新疆域》等。

D. 四书指的是《论语》《庄子》《中庸》《大学》。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抓住了主要矛盾,就牢牢把握了事物发展方向。

②认准的、看好的事情,毫不犹豫、毫不放松地去抓去干。

③否则,迟缓犹豫、畏手畏脚,走一步退三步,就会错失战机,贻误大事,让“有所为”变为“无所作为”。

④所以,该“有所为”时,就要“敢为”“快为”。

A. ②③①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