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阅读会让你享受到很多乐趣,生...

朱永新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其阅读史”。阅读会让你享受到很多乐趣,生活中你一定读过很多书,请你把你的体会写出来,跟同学们分享一下。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例文展示: 生命的欢歌 青岛市黄岛区弘文学校 徐冠芳 “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若你问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那么我会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法布尔的《昆虫记》是我的最爱。 当第一次见到《昆虫记》的时候,我就被它精致的封面所吸引。我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打开它,它给了我一个奇妙的世界,给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异彩纷呈的世界的大门。闲暇时,我会沉浸在法布尔描绘的昆虫世界里,不能自拔,仿佛我也成了昆虫世界的一份子。 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把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倾注在《昆虫记》里,历经整整三十载,终将这部精彩绝伦的科普巨著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这三十年里,他不厌其烦地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追踪观察,假设求证,挖掘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真相。“为什么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爬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生活几周就死去?”“为什么切叶蜂不使用任何工具就能准确切割出圆叶片来筑巢?”这些关于昆虫的奥秘,法布尔都一一去观察、探究、验证……尽管在探寻真知的过程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挫折,也遭到了当时人们的讽刺和嘲笑,法布尔曾这样反驳他人对他的质疑与责难:“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及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让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去面对舆论的冲击,反驳对他的质疑。 法布尔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他一一克服求知路上的坎坷,将自己的探索与发现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部世界昆虫史诗横空出世。这部伟大的著作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力的书,是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就是这样一位对生命有无限敬畏,热爱生命,赞美生命的昆虫学家,使昆虫世界有了灵魂;《昆虫记》也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让我们惊奇的探索与发现的昆虫之旅。 《昆虫记》给予我的不仅是对昆虫的了解,更有法布尔对知识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一丝不苟,甚至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在生活中,我们应尊重那些弱小的生命,给予它们更多的关怀与安慰。 让“法布尔精神”铭记在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回味。希望《昆虫记》也成为你的“枕边书”,给予你精神上的慰藉与启迪! 【解析】试题分析:写读后感。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对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炼,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我们所说的联系实际范围很广泛,可以联系个人实际,也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可以是历史教训,也可以是当前形势,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级或家庭状况,但最主要的是无论怎样联系都要突出时代精神,要有较强的时代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杨银叶

①记忆里,爷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种庄稼,就长杂草。”

②那时年少,还不大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每次听到这句话心里都有点小小的反感,因为每次爷爷说这句话的时候,大都是我们不愿跟大人去地里干活、想偷懒磨滑的时候。

③小时候,总感觉家里大人有忙不完的活,总感觉大人看见我们小孩子玩耍就老大不乐意,总要逼迫着我们也去忙活。倘若我们流露出丁点儿的不愿意,就要遭到父亲的一顿呵斥,爷爷的一句说辞:“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其实,有哪个孩子愿意顶着毒辣辣的日头,跟着大人一起去地里干活?割麦子,麦芒扎得人胳膊生疼;掰玉米,在高我们一头的玉米秸子里穿梭,闷热难耐;拔花生,弄得满手洗不掉的油绿,弄得满身泥乎乎的土尘;给水稻打农药,在没膝的泥水里跋涉,要忍受呛人的药味,还要担心瘆人的水蛭……

④那时,家里养过牛、马、羊和驴子,这些都是食草动物,除了羊,那几个都是大饭量的。所以每到夏天甚至秋天,我们大人小孩都要去割草喂牲口,吃不了的草还要晒干,然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当饲料。每天早上和下午,爷爷都要带我们去割草,一人背一个大筐,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只要有田地有沟渠的地方,我们都去割过草,有时还到邻村的田间地头去割。

⑤既然目的是割草,自然喜欢草多的地方。每每看见大片蓬勃茂盛的草丛,看见谁家田地里长满了杂草,我们都很开心,爷爷也很开心,但是他总要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懒得吧,地都荒了,杂草都长扑腾了。”遇见谁家地里干干净净的,草毛也没有,我们就很生气,爷爷却很高兴,依然会说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瞧瞧,这家人多勤快,庄稼长得多喜人!”我们有时会忍不住问爷爷:“爷爷,您到底是喜欢草多还是草少?”爷爷就乐呵呵地笑:“都好都好!”

⑥小孩偷人家的瓜果梨桃,故意毁坏别人家的篱笆院墙……爷爷看见了就会大声地制止,还不忘教训人家一句:“不种庄稼,就长杂草。你们这是要毁呀!”邻居姐姐每天给瘫痪的姥爷送饭;大叔在河里打捞鱼虾,卖不了就分给大家吃;车子在崖头不好通过,有人过去帮忙……爷爷看见了总要笑呵呵地表扬人家:“不种庄稼,就长杂草。好人总会有好报,你们的善心老天都知晓。”

⑦如今,我们都长大了,爷爷也日渐苍老。每次回家去,跟爷爷拉呱,说起人到中年,拖家带口的,家庭、工作压力都很大,有时心情烦躁,也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的操心操劳和脾气为什么会时有暴躁。爷爷还是会用这句话来劝导我们,还告诉我们“所有的勤劳都不会白费的,所有的善心也不会白费的”。

⑧是的,爷爷说得对,“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并且勤奋地除掉庄稼里的杂草;要想内心不荒芜,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地修养自己的品德,只要内心充满了真善美,自然就不会生发出假恶丑来。

1.本文题目有何含义?

2.年少时,“我”为何听到爷爷说“不种庄稼,就长杂草”这句话就很反感,而长大之后却认为爷爷说得对?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文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4.第⑤段中为什么爷爷看到谁家的田里长满了杂草也高兴,谁家的地里干干净净也高兴?

5.请你评价一下文中的爷爷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锄头·镰刀·石磨

董国宾

①锄头、镰刀和石磨,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我更是感到熟悉和亲切。从农村走出来的我,在这些过往的事物里似乎看到了根脉和故土,产生了与生俱来的眷恋和怀想。

②逆着时光追赶,抵达一个不起眼的村子,零乱的草房横在一片土梁上。早晨、午间和傍晚,每座茅舍的烟囱里都飘出袅袅炊烟,它们呼应着升上天际,村庄里到处弥散着柴草燃烧后的淡淡糊糊的气息。我的家人和乡邻,在这里不挪窝地过了一辈又一辈。他们在土里刨食,与柴草相伴,用锄头、镰刀和石磨,打磨着时光和岁月,在柴米油盐里艰难而快乐地度年月。

③记忆里,父亲整天和锄头在一起,天不亮就扛着锄头往地里赶。到了田间地头,袖子一卷,“哧溜”钻进地垄里。锄草,松土,浇水,施肥,一垄一垄地往前移,再从地块的那头返回来。父亲的身影从南头移到北头,又从左边移到右边,一大块地眨眼间就在父亲的锄头下变了样,一块又一块泥土翻了个身,褐黄的颜色呈现在天空下,散发着浓郁的乡土味。父亲一辈子都在和锄头打交道,一辈子都在做同一件事,这件事做完了,下一个年头还要重复做一遍。父亲的青年、壮年和老年,父亲一生的时光都在锄头挥舞的岁月里长大和变老。

④父亲用过多少把锄头,我记不得了,曾有一把长一米半,锄把是一棵核桃树的树干。父亲一出门就带上它,起早摸黑到田里去干活,将它插入土地,翻起土层和草皮,回到家里,竖在院墙的拐角处。那锄头的锄把磨得光亮又圆滑,锄刀明晃晃的,刀口中间有一个豁口。10岁的我走过去,用手拭了拭那豁口,心里直发悚,好家伙,什么东西使它变成这样,它真是一头能出力干活的牛!在一次次不停歇的劳作中,父亲的锄头一点点磨亮了,又一点点磨损了。在过掉的时光和岁月里,父亲走过的地方,都有锄头的影子在晃动。

⑤乡村生活里,镰刀和锄头都埋头干农活,锄头使庄稼快乐地长大,而镰刀挥舞的时节,乡亲们便迎来了丰收和喜悦。父亲锄草、施肥和耕种,没日没夜地在田间劳作。庄稼有了好收成,父亲就找来镰刀准备收割。田野上小麦熟透了,一棵棵麦子挺得很直,麦穗饱胀欲裂,父亲先是磨镰刀,然后再把它们收回仓。他有节奏地晃动着臂膀,镰刀在磨石上发出“沙沙”的响声,每磨几下,就在刀刃上试试手。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锃亮的镰刀当中,有一把为父亲专用,刀柄很长,上面缠了一层丝线,刀身优美地弯成弧形,在一年年的收割中,父亲用它收获了多少金黄的麦子,流了多少汗,没有人去想过。

⑥麦浪像个金色的沙丘拥向天际,又从天际拥过来。麦浪的一角,父亲一镰刀一镰刀地收割着自家的麦子,虽然这是个慢活,但他动作麻利又娴熟,我躲到一边闲散一会儿再跑回来时,他身后麦子已倒下一大片。父亲直起腰来,回头看上一眼,兴奋地说:“今年收成好,咱农民有指望啦。”话还没说完,他心思又沉重起来,慢吞吞地说:“李海的庄稼遇上了病虫害,他家的口粮不知够不够。”镰刀能给人带来喜悦,但不是每个庄稼人都高兴得起来。

⑦庄稼收获了,乡亲们就用石磨磨成面粉。在庄稼人的生产和生活里,锄头、镰刀和石磨,都是他们朝夕相处的家什,不可或缺。昔日的农家院落里,几乎家家都摆放着一盘石磨,它们从岁月的深处走过来,打磨着乡下人简单的日子和时光。石磨构造并不复杂,它由上下两个磨盘组成。磨盘用石头打造而成,靠近边缘凿有一个鸡蛋大小的添谷孔。谷物通过添谷孔流入磨膛,均匀分布在四周,通过转动,被磨齿磨成面粉,从夹缝中流到磨盘上,再流入事先准备好的盆或瓮里。

⑧石磨像头任劳任怨的牛,磨豆子,磨高粱,磨小麦,什么活都干。母亲常常一大早就起床,把金黄的玉米倒进磨孔。父亲力气大来推磨,石磨沉重地转动起来,发出沉闷的“嗡嗡”声。炊烟升起来,母亲把磨好的细面做成面饼,日子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过来。在忘不掉的记忆里,庄稼收成好,石磨磨出的细面多,乡亲们就有饭吃。但发生自然灾害后,石磨就磨不出面来,乡亲们只能忍饥挨饿。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

⑨锄头、镰刀和石磨已成为一段历史和记忆,但它还是一段走过来的路。这段路酸楚又漫长,但最踏实和厚重。回头看一看过往的锄头、镰刀和石磨,我仿佛看到祖辈们从岁月的那头挺着胸走过来,一步步把我们送进了新生活。

1.本文主要记叙了哪几个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无比锋利了,父亲猛地站起,响雷似的喊道:“明天下地收庄稼喽!”

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文章第⑧段中“石磨啊石磨,这既温暖又令人无奈的石磨”一句中的“温暖”“无奈”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少日,自解归(自动离职)

B. 以为彭泽令(认为)

C. 为镇军、建威参军(又)

D. 应束带见之(告诉)

2.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弃官过起了田园生活,在他的《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便扶路,处处志之。

(2)未果,病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有多个成语出自这篇短文,请找出其中任意两个写在下面。

4.下面句子中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B.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C. 如鸣珮环

D. 尝贻余核舟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赏析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