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战国策•燕策》)

1.选出下面几项中“雨”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墙坏

B. 会天大

C. 夜阑卧听风吹

D. 明日不

2.选出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B. 渔者得而并禽之

C. 两者不肯相舍

D.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3.源于本文的一个成语是什么?

4.你从文中苏代讲的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1.C 2.B 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答案不唯一,如:团结起来力量大、要善于合作等。 【解析】译文: 一只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鹬和蚌都不肯互相放弃,渔夫就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1.A、B、D三项中的“雨”都是动词,“下雨”的意思,C项中的“雨”是名词。 2.B项“禽”通“擒”。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概括、理解能力。这是一个寓言故事,有些积累的同学都能回答 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4.解答此题时,学生可以先将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概括文章大意来确定所讲的道理。只要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但要贴近故事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文默写。

(1)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赠从弟(其二)》]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4)无言独上西楼,___________。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见欢》)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烦。

B. 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览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

C. 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消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的不可调和,而使心情更加的忧愁苦闷的境遇。

D. 诗的开头两句可以翻译为:“昨日”那些时日弃我而去,不能挽留;现在的时日扰乱着我的心,使我有许多烦忧。

 

查看答案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两句蕴涵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 三、四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 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 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去者           弃:嫌弃

B. 我心者           乱:使……乱

C. 欲上青天明月     览:通“揽”,摘取

D. 明朝散发弄扁舟     散发:这里形容狂放不羁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如何繁衍    如何筑巢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B. 如何筑巢    如何繁衍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C. 如何筑巢    如何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繁衍

D. 如何繁衍    如何迁徙    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筑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