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

(2)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晚春》

(3)岑参的《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东望故园,亲人远隔,禁不住泪雨滂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______________,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1)深林人不知 (2)百般红紫斗芳菲 (3)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4)万里赴戎机 朔气传金析 将军百战死 【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菲”“漫”“戎”“柝”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作家作品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

A.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选自《呐喊》

B. 《最后一课》——都德——代表作《小东西》

C. 《卖油翁》——欧阳修——《归田录》

D. 《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收敛    哽咽    妇儒皆知

B. 崎岖    斓语    气冲斗牛

C. 赫然    怪诞    荒草萋萋

D. 同窗    骊歌    一拍既合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páng)    屏(zhàng)    鸣(háo)    哀(dào)

B. 果(shuò)    山(diān)      古(gèn)     粗(zhuō)

C. (xǖn)     住(gěng)     污(suì)     作(zuò)

D. 绑(kǔn)      气(fēn)      斑(lán)     午(shǎng)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蒙蒙细雨中,你风一样擦肩而过;丛丛鲜花中,我瞥见你的微笑;偶然跌倒时,我抓住你伸过来的手……就这样遇见,留下美好的记忆。

请以“就这样遇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不得抄袭、套作;要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家乡的枣

肖复兴

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这样的做法。

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乎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一盘端将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只有将枣去核后,中间塞上的一层粘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

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粘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的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这层粘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

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对它情有独钟。和我一起来的全家人也是如此,不一会儿竟将这盘菜风卷残云一般吃得只剩下了盘子底。主人见我们喜欢这道菜,又特意要了一盘,这一盘依然被我们津津有味地吃光。

这道菜的名字叫做“心系枣乡”。这名字起得直白了些,却是这里的人们一份心情。书记告诉我,在沧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这里是枣乡,名副其实。

家乡即枣乡,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它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的清爽。

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做伊拉克蜜枣的,足够的甜了,父亲说甜得鼻句嗓子,哪里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对我们的絮叨里。父亲自年轻时离开沧县四十多年之中,只回去过一次老家,没给我们带回别的什么东西,但没忘记给我们带回家乡的小枣。所以,沧县小枣的影子和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那里有父亲的一份乡情,也有我的一份朦朦胧胧的乡情。虽然,还没有到过家乡;即使,离家乡还很遥远;有了这小枣,家乡便像是会飞的云一样摇曳在眼前了。有诗人曾经说过乡情是一枚邮票,对于父亲和我,乡情只是家乡的小枣。

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

家乡热情的主人告诉我这道菜的做法:先将小枣用开水煮一下,去掉土腥味,让枣肉蓬松;再去核过油炸一遍;然后在中间塞上粘面烹调;最后浇汁起锅。做法并不复杂,但想出做这道菜的人,确实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回到北京,照这种方法,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方法是有条不紊一点不差,也就是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桔易地而成枳?

其实,在沧县吃过那道菜之后的第二天,在沧州市里吃饭,有一道也是用枣做的同样的菜,味道就已经是大不一样了。虽然,离沧县只有一步之遥。毕竟那是在家乡。

(有删改)

1.家乡的小枣与其他地方的枣相比,有什么特点?它对于“我”和“我的父亲”有什么特殊意义?

2.品析文章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

3.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用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味道,有什么作用?“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想想,两位作者为什么都感到不一样?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