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家乡的枣 肖复兴 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当然...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家乡的枣

肖复兴

枣有多种吃法。枣可以入菜,当然也可以有多种做法,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吃法,这样的做法。

一般用枣做菜,枣只是陪衬,比如红枣煨肉,枣只是肉周围一圈的护兵,将军肯定还是中间昂昂乎的肘子肉。在家乡沧县吃的这道菜,却是全部用小枣做成的。一盘端将上来,红扑扑的,玛瑙一样层层叠叠全是枣,只有将枣去核后,中间塞上的一层粘面,使得这道菜红白相间,色彩多了一份明快,再浇上一层拌有桂花的浓汁,又使得这道菜玲珑剔透、晶莹透明,多了一份浓郁的香味。

关键是这道菜不仅看起来赏心悦目,吃起来更有味道,一颗颗小枣虽然只有手指甲盖大,枣肉却厚实有劲,夹上粘面,就更有嚼头。粘面中不用加糖,小枣本身就足够甜的了。北方人都爱吃粘面,有了这层粘面,绵绵软软之中,多了扯不断理还乱的回味。

我是第一次吃这样新鲜而有味道的菜,对它情有独钟。和我一起来的全家人也是如此,不一会儿竟将这盘菜风卷残云一般吃得只剩下了盘子底。主人见我们喜欢这道菜,又特意要了一盘,这一盘依然被我们津津有味地吃光。

这道菜的名字叫做“心系枣乡”。这名字起得直白了些,却是这里的人们一份心情。书记告诉我,在沧县到处是枣树,光枣的品种就有两百多种,说这里是枣乡,名副其实。

家乡即枣乡,打我小时候记事时起就知道。虽然,父亲年轻时候就离开了沧县,我们一家人一直住在北京,但最让他骄傲的就是沧县的武术和小枣,不知多少次提起过沧县的小枣,说得他的嘴唇、听得我的耳朵都起了茧子。家乡人从老家给他带来小枣,是让他最高兴的事了。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的,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对于我来说,虽然一眼认不出来,看不出它和其它地方的枣的区别来,但只要吃上几颗,就会和别的枣判若两人般分的清爽。

那时,我家住的大院里有两棵枣树,秋天打枣,曾是我们孩子的节日。但那枣吃起来,确实不如沧县的小枣甜。当然,甜不是沧县小枣比别的枣多出的唯一优势。有一阵子在北京到处卖一种叫做伊拉克蜜枣的,足够的甜了,父亲说甜得鼻句嗓子,哪里赶得上老家的枣!老家的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

家乡的小枣,一直弥漫在父亲的回忆里和对我们的絮叨里。父亲自年轻时离开沧县四十多年之中,只回去过一次老家,没给我们带回别的什么东西,但没忘记给我们带回家乡的小枣。所以,沧县小枣的影子和味道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那里有父亲的一份乡情,也有我的一份朦朦胧胧的乡情。虽然,还没有到过家乡;即使,离家乡还很遥远;有了这小枣,家乡便像是会飞的云一样摇曳在眼前了。有诗人曾经说过乡情是一枚邮票,对于父亲和我,乡情只是家乡的小枣。

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

家乡热情的主人告诉我这道菜的做法:先将小枣用开水煮一下,去掉土腥味,让枣肉蓬松;再去核过油炸一遍;然后在中间塞上粘面烹调;最后浇汁起锅。做法并不复杂,但想出做这道菜的人,确实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创造。

回到北京,照这种方法,我如法炮制,也做了这样一道菜。枣是从家乡带回来的,方法是有条不紊一点不差,也就是用料和步骤完全一样。但做出的味道却和那天在沧县吃的不一样。真是怪了,莫非真是桔易地而成枳?

其实,在沧县吃过那道菜之后的第二天,在沧州市里吃饭,有一道也是用枣做的同样的菜,味道就已经是大不一样了。虽然,离沧县只有一步之遥。毕竟那是在家乡。

(有删改)

1.家乡的小枣与其他地方的枣相比,有什么特点?它对于“我”和“我的父亲”有什么特殊意义?

2.品析文章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那种来自家乡的小枣,对于父亲来说一眼就能认出来,就像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乡亲一样。

3.文章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用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味道,有什么作用?“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文章最后一段想想,两位作者为什么都感到不一样?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家乡的小枣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小枣是“我”和父亲乡情的寄托。 2.加点词写出了父亲辨认家乡小枣的速度快,表明父亲对家乡的小枣非常熟悉,表现了父亲对家乡的深情。 3.、家乡的小枣是一种对故乡情感的寄托,文章详细介绍这道用家乡的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味道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可惜父亲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没有能吃到这道菜感到无比遗憾的心情。 4.《社戏》中“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与小伙伴们相处时那种淳朴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所以我吃了豆,觉得没有昨夜的豆好吃。《家乡的枣》说在沧县吃的用枣做的菜好吃,也不仅仅是指菜的味道,主要是因为其中有着浓郁的乡情,而在沧州市里吃的用枣做的同样的菜中没有乡情,所以觉得不好吃了。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和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根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7段末一句“刚下树甜中带脆,晒干了甜而绵软”一句作为答案。 2.试题分析: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一眼就能认出来”写出了父亲辨认的速度,表明对小枣的熟悉程度,表现了父亲对家乡的深情。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情感倾向。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一问,详细地介绍了家乡用小枣做的这道菜的做法、色泽和味道,是为更好地抒情服务。二问,“可惜,父亲从未吃过用家乡小枣做的‘心系枣乡’这道菜”表达的是作者对父亲没有能吃到这道菜感到无比遗憾的心情。答此题,一定要看懂上下文,组织语言时,一定要考虑到这个重要句子对抒发人物情感和表达中心思想的意义。 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问两位作者都感到不一样的原因。首先要读懂文章的最后一段,然后研读题干所给的材料内容。《社戏》中“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是因为此时此刻缺乏了与小伙伴们相处时的那种淳朴真挚、和谐亲密。《家乡的枣》结尾“味道就已经是大不一样了”接下来的一句是“虽然,离沧县只有一步之遥。毕竟那是在家乡”。很显然是要表达,家乡用枣做的菜好吃,主要是因为其中蕴含着浓郁的乡情。组织答案时,一定要考虑到作者的情感因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雪山窃贼

毕淑敏

①女孩子的胃比男孩子的要小,所以,她们正餐时吃得很少,但经常要吃零食。

②西藏能供给女孩子打牙祭的东西实在太少了,我们每天馋得思来想去,只好“精神会餐”。有一天,果平对我们说:“喂!想不想吃烤羊肉啊?”

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还用问?当然想吃啦。”连我也跟着一块儿喊,虽然我不吃羊肉,但我喜欢凑热闹。

④果平说:“那我们先筹集原料。”大家就分头活动,很快就搞到了孜然、辣椒面和盐。但烤羊肉最主要的材料——羊肉,还在羊身上长着呢。

⑤大家很着急,果平如此这般地把她的计划说了一遍,我们就只好耐心地等待一个日子。

⑥西藏的羊群经过了一个夏秋的游牧放养,冬初的时候最肥了,要是不杀,经过一个冬天的折磨,到了来年春天,就骨瘦如柴了。在第一场暴风雪来临之前,炊事班长带领人,在操场上把预备整个冬季吃的羊都杀完了。然后,把羊堆积起来,拎来水桶往剥了皮的羊肚子里灌水。这样经过一个严寒的夜晚,水就结成巨大的冰坨,羊像琥珀中的昆虫一般,保存得很新鲜。

⑦羊肉暴露在室外,一年只有这么一个晚上。天一亮,班长就会把冻好的羊搬进库房。再想偷出羊肉,比登天还难。

⑧那天,我们每个女孩子手里都捏了一把手术刀,静静地躲在屋里,盼望黑夜降临。半夜时分,我们身穿皮大衣,偷偷地溜出房门。

⑨我们手持利刃,纷纷持刀而上。手术刀倒是很锋利,但它太小了,好像一片银色的柳树叶,面对着骨骼完整的冻羊,简直是杀牛用鸡刀,实在力不从心;再加上羊身上结满了冰,好像披了水晶盔甲,又硬又滑,刀尖儿根本插不进去。

⑩大伙儿忙活了半天,没有一点儿战果。果平不慌不忙地说:“别着急,两个人一组,一个人扳住羊身子,另一个人用刀切羊腿上的肉,那儿的肉最好吃了。”

⑾调整部署果然奏效,我们割了几块羊腿肉,得胜回朝。牙齿冻得直打架,但心里得意极了。

⑿到了屋里,把羊肉摊在桌子上的玻璃板上,切成樱桃大的块,蘸着作料腌好,这才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还没有烤羊肉的铁签子哪!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⒁我们用酒精棉球给毛衣针消了毒,然后,串上羊肉块,撒上辣椒面,开始在炉子上烤。

⒂那一瞬间,屋子里很静很静,听得见屋外狂风的呼啸,听得见羊油滴落在火焰上的吱吱声。袅袅的热气在女孩子们的头顶蒸腾着,有一种家的气氛在我们心中涌动。

⒃那一夜,我们房间的灯很晚才熄灭。

⒄第二天一大早,炊事班长吃惊地说:“我的羊腿被谁挖去了几大块肉?雪山上出了窃贼,看来还是个老手,把羊身上最好的肉割走了。”

⒅我们面面相觑,谁也不作声。

⒆炊事班长又说:“其实,我巴不得大家多吃些肉呢,吃了肉身体好;只是这种冻了冰的肉,没有高压锅,谁能把它炖熟?可别吃坏了肚子。”女孩子们得意地交换了个眼色,大家还是不说话。

⒇让炊事班长永远蒙在鼓里吧!他绝对想不到这些柔弱的女孩子,吃起烤羊肉来,个个像绿林好汉呢!

(选自《新一代》2015年第9期,有删改)

1.梳理故事情节,将下列内容填写完整。(每空不超过4个字)

提议烤肉→筹集原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守秘密

2.你觉得文中的炊事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3.按要求答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为什么要写灌水冻肉这一细节。

(2)品析下列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妙处。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大眼瞪小眼。果平一拍脑门说:“把每个人的毛衣针拿出来。

4.本文以“雪山窃贼”作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禹锡终连州______

(2)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______

(3)时人______

2.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时 郎 州 司 马 刘 禹 锡 得 播 州 刺 史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欲穷林/人视端容寂

B. 有良田美池桑竹属/鱼有水

C. 迷,不复得路/与外人间隔

D. 不知有汉/重修岳阳楼

2.下列句子加点的字在本文中相当于现代汉语中“都”“全都”,在词性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B.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C. 男女衣着,如外人。

D. 叹惋。

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当时时代特征,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查看答案

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二》)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望岳》中表达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与豪情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6)在我国古诗文中,有许多写莲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

九(1)班开展“汉字在我心中”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消息概括】同学们收集到下面一则消息,请你拟一个简洁的标题,15字以内。

日前,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主办的“汉语盘点2016”揭晓了年度国内字词和国际字词。“规”“小目标”“变”“一带一路”分别当选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

同时盘点出的还有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是:长征精神,两学一做,杭州G20峰会,南海,里约奥运会,脱欧,美国大选,亲信干政,天宫二号,阿尔法围棋;十大新词语是:两学一做,冻产,表情包,洪荒之力,阿尔法围棋,网络大电影,摩拜单车,山寨社团,吃瓜群众,闺蜜门;十大网络用语是:洪荒之力,友谊的小船,定个小目标,吃瓜群众,葛优躺,辣眼睛,全是套路,蓝瘦香菇,老司机,厉害了我的哥。

(《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2日12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漫画解读】右图是一幅名为《仓颉补课图》的漫画,请你说说其蕴含的寓意。(注:仓颉为黄帝的史官,是中国文字的始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