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你崇拜的人很多吧?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与你素...

你崇拜的人很多吧?可能是亲人,可能是明星,可能是老师,可能是同学,也可能是与你素不相识的人……你要崇拜他(她),自然有你的理由。

请以“我崇拜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要线索清晰,并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必要时,明星以外的人名一律用张爷爷、张叔叔、张阿姨、张老师、张同学等代替,地名用A城、B村等代替,校名用某中学、某小学等代替);

④不少于600字。

 

我最崇拜的人——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是一位体内流着善良、正义、不畏邪恶的优秀魔法师血液的孤儿。他的父母是在与黑魔法势力的决斗中英勇牺牲的,而伏地魔也因此被打得魂飞魄散,从此不能再横行霸道、作恶多端。但伏地魔还在不断修炼黑魔法,不择手段寻求可以再生的机会。 哈利·波特从小寄养在姨父家饱受欺凌。在他11岁生日那天,在被告知自己身世的那一刹那起,他便来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寄宿学校学习,他立志要完成父母没有完成的心愿——铲除黑魔法势力,并注定无法摆脱与黑魔法的纠缠。他在学校里学到了许多魔法知识,还成了优秀的魁地奇找球手,更重要的是哈利·波特一次次落入伏地魔的魔爪,又一次次凭着自己的沉着勇敢和美好的品德,有惊无险,死里逃生。哈利·波特深知,只有自己才能最终战胜黑魔法,拯救魔法界,于是更努力钻研魔法技术,不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巫师。 在第一学年时,刚刚接触魔法的哈利·波特和他的两位好朋友为了拯救能使人永生的魔法石而冒着生命危险,破解了为魔法石而设置的重重防守,最终来到魔法石所在的房间时,他们仨都已筋疲力尽了。可前面等待他们的还有另一个同样冲破了重重关卡,而非常渴望得到魔法石的人。显然,他的法力要比自己厉害得多。但哈利·波特并没因此而退缩,而是第一个站出来拯救魔法石。在争斗中,魔法石被摧毁了。但正因为哈利·波特的勇敢和努力,避免了魔法石落入那位想偷魔法石而附在别人身上的伏地魔的手里。同时,伏地魔不得不离开了附生体,使邪恶的力量暂时得到压制。 在第二学年时,学校里的学生接二连三地被石化,更不幸的是好朋友珍妮失踪了,学校面临着关闭的危机。哈利·波特不计较因懂蛇佬腔而被师生们排斥和怀疑所受的伤害,和两位好朋友用尽办法,无惧毒蜘蛛的袭击,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密室。又是哈利·波特第一个站出来,勇敢地与巨蟒搏斗,直到蛇妖毒牙刺进他的体内,他还是依然只身与法力高强的少年伏地魔继续拼斗……直到取得胜利,解救了整个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四年级的时候,当哈利·波特莫名其妙地成为第四位勇士,在三强争霸赛中克服重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三个惊险而艰巨的魔法项目,赢得三强杯时,出乎众人的意料,这又是一个伏地魔设下的圈套。伏地魔早已让他的食死徒把三强杯偷换成门钥匙,哈利·波特就这样毫无防备地被带到邪恶的伏地魔身边。伏地魔跳入用哈利的血、彼特的肉、父亲的尸骨做成原料,熬成的汤,使自己得以再生。在哈利·波特被折磨得大伤元气,而伏地魔终于强大得恢复人形之时,伏地魔竟提出要与哈利·波特决斗。为了整个魔法界,哈利·波特并没有过多地考虑自己,而是爽快地答应了伏地魔的挑战,并沉着应战。最后哈利·波特在闪回咒的帮助下成功逃脱,再次凭自己的勇敢、机智和正义,与黑魔法抗争,打败了能力比自己强得多的大魔头。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已经被这个勇敢而顽强的“小英雄”所感动了呢?是啊,哈利·波特在经历了这么多生活的磨砺,已锻炼出如此优秀的品质,怎么能不成为我们的偶像呢?还犹豫什么,今天就去看《哈利·波特》呀。 我真的喜欢哈利·波特,盼望自己将来也会像他那样机智勇敢,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解析】试题分析:用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你敬佩的这个人的精神品质。先审一下题,找一下题眼。题眼就是“崇拜”。也就是要紧扣“崇拜”来写。写“崇拜”,就要写出他令人敬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质。写好作文,选材是最关键的,选材典型,才会使自己的文章生动感人。1、可以写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的精神;2、可以写他乐于助人、默默奉献的高尚品质;3、可以写他不畏艰难、奋勇拼搏的坚强意志;4、可以写他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当然你可以选择上面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来写。从题目来看它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既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写偶然遇到的陌生人。关键在于选取典型事例来体现人物特点,记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而服务的,写人离不开事,因此事例一定要典型,写人叙事要相结合。写人要写出 他的音容笑貌,要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使人物逼真,活灵活现。叙事要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完整,注意详略得当。突出中心。横线上可填“人”“爸爸”“警察”“清洁工人”“班主任”“李白”“阿炳”“杨利伟”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以为/大有所益    B. 蒙/乃始就学

C. 非复/吴下阿蒙    D. 及鲁肃/过寻阳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 辞__________     (2)岂 ___________       (3)及_____________

3.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背后那双眼

尤今

那一年,我读中学二年级。

清清楚楚地记得,当时南洋商报辟有服务版,每周都拨出一定的版位,让读者免费刊登“征求笔友启事”。

我是个终日把自己囚禁于文字的十四岁女孩,既爱读、也爱写。握在手中那管笔,仿佛藏着千军万马,老是呼啸着想冲出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是个木讷口拙而又孤僻离群的人。因此,以笔交友,对于社交生活一片空白的我来说,有着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力。

一日,鼓起勇气,以“漪佩”为笔名,拟了一则“征友启事”。

两周过后的一个早上,才迈出房门,便听到爸爸喊道:“过来。”

指着报上的那则征友启事,问道:“漪佩,是你吗?”

爸爸那张脸,好像“发霉面包”,我本能地起着战栗性的惧怕,不敢否认,以细若蚊子的声音应道:“是。”

接着下来那一周,信件惊人地多,不是一封一封地飞来的,而是一叠一叠地涌来的,信箱几乎都被撑破了。

爸爸坐在桌边,拆信、读信,然后,成堆成堆地用橡皮筋捆起来,表情肃穆地嘱我拿去丢掉。

倔强的我,死死地忍着眼泪,照他的指示做。信从十多层楼的垃圾桶掉下去时,发出了闷闷的声音,我明显地感觉到悲哀像一股黑黑的风,冷冷地掠过我挂了一块铁的心。

以后,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件事,一直是我心里的一道伤痕,连同生命里许多不快乐的事儿,被深深地收藏在记忆的底层里。

事隔多年,在接受资深记者黄丽萍小姐的访问时,爸爸忽然提起了这件尘封已久的往事,说:“我当时老是担心她误交损友,所以,不让她回信。”

听到这话,眼前立刻浮起一个瘦小的背影。她站在垃圾桶前,把信一捆一捆地往下丢,长长的脸,满满的都是怨;细细的眼,湿湿的都是泪。可是,这女孩,没有想到,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等意识到背后有这样一双温暖的眼睛时,这女孩,已为人妻、为人母了;而且,她也正以同样的目光,注视着她自己的孩子哪!

1.用一句话概括文中的这件往事。

2.第三自然段可否删去?说说理由。

3.品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的背后,有一双充满关怀的眼睛,如同照明灯一样,为她照亮前面的道路。

4.读完全文,你认为“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对“爸爸”的做法怎么看?请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尤殷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仿照示例,为节选部分的小标题补写一个能概括其主要内容的副标题。

示例: 第一部分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中国近百年史

第五部分  “我不能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选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3.作者建议摄制《邓稼先传》的导演采用《中国男儿歌》,你认为用这首歌作为背景音乐好不好?为什么

4.下面是感动中国栏目组为“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写的颁奖词,请你结合第一课的学习,仿照这种写法,为邓稼先写几句颁奖词。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仿写:【颁奖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3)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5)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6)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_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非常喜爱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______的故事,还有他身边的人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文中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以下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后一课》的写作背景是1870年的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本文作者是德国小说家都德。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间的史事。

C.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它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黄河颂》作者端木蕻良在该歌词中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