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月桃源分外美。阜宁县羊寨桃花源景区游客如织,然而在这片欢声笑语之中也出现了不文...

三月桃源分外美。阜宁县羊寨桃花源景区游客如织,然而在这片欢声笑语之中也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部分游客为避免走远路,将私家车乱停乱放,甚至直接停在景区的草坪上。如果你是景区的志愿者,应该如何劝告这些游客?

 

师傅(或游客)您好!景区的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您没有按照规定把车辆停在指定位置,既妨碍别人,又有碍观瞻。请您将车辆停放到指定的停车地点,好吗?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针对问题进行劝说,语言要委婉,表达要礼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古代有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有一个人立志追赶太阳,赶上太阳时,感到焦渴,便喝干了黄河、渭河的水,仍感不足,终于渴死。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①_____  ②______    ③ _____    ④面面相______

(2)①烦zào_____ ②挑xìn______   ③jùn工_____    ④丰功伟jì_____

 

查看答案

默写。

(1)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阿累《一面》)

(3)_______________,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她马上成为我________________,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5)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_______________,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6)_______________,复奏如初。 (《宋史·赵普》)

(7)_________________,水波不兴。(苏轼《______》)

(8)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9)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西游记》)

(10)《核舟记》中突出了作者对王叔远高超技艺赞叹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多少人,难以忘怀;有多少事,可以重来。精彩的瞬间,美好的恒久,点亮了我们生命的星空。还记得吗?曾经关爱你的那个人,温暖你的那件事,愉悦你的那道景,感动你的那份情——那眼神、那微笑、那陪伴、那鼓励……都定格在你的心灵深处。

请以“那时,那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班级名;(3)诗歌、剧本除外;(4)卷面整洁,书写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自渡彼岸

雪小禅

(1)那年,他17岁。

(2)家贫。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包的饺子。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还是遗漏了——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

(3)衣裳更是因陋就简。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带补丁的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的衣服……

(4)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钱。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尚不知东北有多冷。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5)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公里上山。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似乎连骨头缝里都在响。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它就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6)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7)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上山4个小时,下山两个小时,回来时天就黑了。

(8)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9)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烤在火墙边,换另一套前一天穿过的棉衣。晚餐依然是窝窝头。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10)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二十几块钱。

(11)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啕大哭。

(12)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13)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耳河,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节选自《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文章的第②③段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3.文中的“他”在东北运木头的过程非常艰辛,请简要概括文章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种艰辛的?

4.文章第(2)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

5.“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潸然泪下”的原因有哪些?

6.“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己自渡。”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