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两个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源于选文中的两个成语

4.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5.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及名言。(不超过20字)

 

1.苟且偷生通“德”感激 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这样,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舍生取义、嗟来之食 4.比喻(或比喻论证),作者把“生”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生动形象的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5.示例: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的枪口;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谭嗣同,为变法舍生,喊出我以我血荐轩辕;史可法,不畏强暴,抗清被俘,不屈而死;文天祥,祖国灭亡,兵败被俘,南面拜君后从容就义。 【解析】选自《孟子》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会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还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所以有祸患(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没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没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事情,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做的呢?按照这种方法可以生存却不采用,按照这种方法可以躲避祸患却不去做。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那就是义),有比死亡更厌恶的东西(那就是不义)。不仅仅是贤人有这种思想,每个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道德不丢失罢。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如果)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就是过路的饥饿的人都不会接受;用脚踢着给人家,即使是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高位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道义就接受了,那么这种高位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为了妻妾的侍奉,为了所认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为了(道义)宁死也不肯接受(施舍),如今却为了所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不可以停止吗?(如果不停止的话,)这就是所说的丧失了人本来的思想,即羞恶之心。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1)“苟得”是“苟且取得”的意思,在这里指的是“苟且偷生”。(2)“得”是一个通假字,必须先点明通哪一个字然后再解释,这样答案才完整。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贤者”“是”“万钟”“辩”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成语的积累。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舍生取义”意思是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结合整篇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开头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5.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可以把战斗英雄作为写作对象,如黄继光等,注意交待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语言要简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 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 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 “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其中“压”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自己的理解。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图标看右图)。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微信可以将精彩内容分享给好友,也可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官方网站上的宣传语为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截至2013115日,微信用户突破3亿。

1)以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作为宣传语的目的是什么?

2)请向你还未使用过微信的好友介绍一下微信图标。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填空。

(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诗经》)

(2)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在当今日益强大的中国,我们也要有着内忧外患的意识,用孟子话,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在北方已是冰天雪地的世界,请你写出连续两句描绘雪景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孙悟空——大闹天宫

B. 刘备——桃园三结义

C. 诸葛亮——空城计

D. 林冲——醉打蒋门神

 

查看答案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冬的肃杀,我们感受不到春的妩媚;没有冬的单调,我们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没有冬的真实,我们摆脱不了秋的虚无怅然。

我几乎爱上了冬季。

虽然没有鲜花、绿草的点缀,但我还是由衷感谢造物主设计了冬。

不为别的只因为冬天有融融的炉火、温暖的阳光和飘零的雪花。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

A. ②④③⑤①    B. ⑤②④①③    C. ③②⑤④①    D. ④⑤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