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邹忌子以鼓琴见威王,威王说而舍之右室。须臾,王鼓琴,邹忌子推户入曰:“善哉鼓琴!”王勃然不说,去琴按剑曰:“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邹忌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醳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吾是以知其善也。”王曰:“善语音。”邹忌子曰:“何独语音,夫治国家而弭人民皆在其中。”

王又勃然不说曰:“若夫语五音之纪,信未有如夫子者也。若夫治国家而弭人民,又何为乎丝桐之间?”

邹忌子曰:“夫大弦浊以春温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攫之深而舍之愉者,政令也;钧谐以鸣,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者,四时也。夫复而不乱者,所以治昌也;连而径者,所以存亡也:故曰琴音调而天下治。夫治国家而弭人民者,无若乎五音者。”

王曰:“善。”                                         

(《邹忌说琴谏齐王》)

注释:①说:喜欢  ②浊以春温:缓慢并且温和  ③廉折以清:高亢明快并且清亮  ④攫之深:指勾弦用力  ⑤醳之愉:放开舒缓  ⑥回邪而不相害:曲折不正之声而不相干扰  ⑦纪:调理  ⑧弭:安抚  ⑨丝桐:指琴弦  ⑩连而径:连贯而轻快

1.解释下列加点部分。

臣之妻私臣_________    ⑵ 以美于徐公__________

之右室____________    ⑷ 语音__________

琴音调而天下治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夫子见容未察,何以知其善也?

3.根据乙文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4.下面对两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邹忌见威王后,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向威王进谏,而是先讲自己的切身体会,用类比推理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

B. 乙文邹忌巧妙抓住威王喜爱弹琴这一喜好借机讽谏威王弹好琴和治理好国家在原理上是相通的,从而达到劝谏目的。

C. 甲文“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用夸张手法表现进谏取得的效果;乙文威王两次勃然不说正是邹忌采用婉言劝谏这种方式的重要原因。

D. 两文中邹忌之所以敢于进谏且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一是他言不在私而在于公;二是他欲擒故纵,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国君的受蒙蔽,以五音协调喻国家和谐安定。

 

1.偏爱我(臣)认为(我)比徐公美入住;住谈论音乐(保)天下太平。 2.(1)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太深了。(2)先生只看到我的样子,还没有认真观察,怎么能知道弹得好呢? 3.一个国家应该有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贤臣;一个国家应该有善于纳谏的君主;作为国君应该把个人爱好融入到对国家的治理,应该把治理好国家作为第一要务;作为国君应该使国家上下和谐,安抚好百姓,使百姓安乐;作为国君应该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答 4.D 【解析】 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私臣”:偏爱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于”“以”等虚词的意思或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蔽”“甚”“容”“察”“何以”等字词的翻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⑴ 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⑵ 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鬓微霜,又何妨!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⑸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查看答案

研读下面材料探究《舌尖上的中国3》遭吐槽的原因。

材料一:第二集中煎饼馃子摊的下岗再就业大妈,第四集里关于中药自制口红的片段,观众感觉放在美食纪录片有点奇怪。第三集里,有将近1/4的时长在讲武术家如何收徒、传承武术。第一集解说词中“集万物于一山(的野生蜂蜜),使得蜂蜜饱含清甜”。事实上蜜源植物繁杂的蜂蜜不会清甜,反而会带有药味;云南石锅并不起源于云南,而是四川。有人分析,“舌尖”第一、二季的成功与“人肉餐饮地图”陈晓卿密不可分,他的团队都没有参与第三季拍摄。

材料二:第三集“宴”,以江苏宝应婚宴上用“藕”引出“合以得偶”,随后切入辽宁彰武的清沟鱼,可没等到全鱼宴上桌,又转回来说宝应的全藕宴,其后登场的却是一名久负盛名的——武术家。讲述园林家叶放为制作“金齑玉脍”时,苦寻“太湖之冠”花鲈不着,只好以美国引进的大口黑鲈替代。第四集“养”中大篇幅讲述的广东煲汤,节目播出后,广东有媒体发表文章称,广东人肾脏病高发与煲汤有关。

材料三:有网友表示“看《舌尖1》时可以在片中找到自己,找到家里的味道。《舌尖3》回应质疑说要创新,但对于吃货来说并不买账。在前两季“舌尖”中,亲情与乡愁令人印象深刻,这两样东西与美食相结合,又在过年的氛围中,所以深受观众欢迎。在“舌尖3”中,这些元素被淡化处理。

 

查看答案

请写出王昌龄《听流人水调子》里写到的几个典型场景。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流人:离开家乡,流浪外地的人。②水调子:指水调歌这首乐曲,曲调哀切。③这首诗大约写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所贬途中。

 

查看答案

任选一幅哲理漫画为其配上蕴含生活道理的文字。

                      (图一)                        (图二)

我选图______,配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对下列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  )(   )

A. 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中念书,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经过数次航行后在伦敦定居。

B. 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人外形好像马,缺乏智慧、自制力和礼节,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对人类十分排斥。

C. 《朝花夕拾》中《琐记》、《藤野先生》、《无常》三篇作品,记述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经历,留下青年鲁迅在追求真理的人生道路上沉重的脚印。

D. 《五猖会》记述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E. 祥子没有轻易忘记自己的车被抢的事。一想起这事,他心中就觉得发怵。他恨不得马上就能买上一辆新车。为此,他更加拼命地挣钱,甚至不惜去抢别人的生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