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汉皇树葬墓园里,前...

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汉皇树葬墓园里,前来凭吊的人们_______(驻足  站立  伫立)在郁郁葱葱的塔柏树前,心中满怀着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2)2018 世预赛亚州区12强赛中,于大宝抓住_______(千载难逢  转瞬即逝  白驹过隙)的良机,俯身头球破门;为中国队战胜韩国队应下头功。

 

伫立 转瞬即逝 【解析】试题分析:(1)伫立:久立,长时间地站着。这里形容的是“凭吊的人们”,所以用“伫立”来表达沉痛的情感。而“站立”“驻足”则没有这种感情色彩。(2)转瞬即逝:指一眨眼就消失了,“逝”机会错过了,形容时间很短暂。注意语境是在强调时间短暂和机会难得,所以自然填“转瞬即逝”。“白驹过隙”没有强调机会。“千载难逢”没有强调时间短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是(   )

A. 陨落      遐想      洗耳躬听      险象迭生

B. 自诩      追溯      越俎代庖      勇往直前

C. 懈怠      震憾      无瑕顾及      月明风清

D. 铸就      雄踞      忘忽所以      危言耸听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如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是(   )

A. 呜咽(yè)        症结(zhēng)     消弭(mǐ)       自怨自艾(yì)

B. 透迤(wēi)       黝黑(yǒu )       咫尺(zhi)     毋庸置疑(wú)

C. 贻误(yí)        笑靥(yàn )       恣情(zì )      奄奄一息(yān)

D. 作揖(yī)        纨绔(wán )       翌日(yì )      怏怏不乐(yāng)

 

查看答案

请以“忘不了的身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2)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3)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祥子是老舍笔下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形象,他本是农民,进城后以_______为生。虎妞是祥子的妻子,也是车厂主_______的女儿。

(2)请简述祥子的三起三落。(字数在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后一课 

郑振铎

这一天的清晨,天色还不曾大亮,我在睡梦里被电话的铃声惊醒。

“听到了炮声和机关枪声没有?”在电话里说。

“没有听见。发生了什么事?”

“听说日本人占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

接连的又来了几个电话,有的是报馆里的朋友打来的。事实渐渐地明白。

英国军舰被轰沉,官兵们凫水上岸,却遇到了岸上的机关枪的扫射,纷纷地死在水里。日本兵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和郊外开进租界。

被认为孤岛的最后一块弹丸地,终于也沦陷于敌手。

我匆匆地跑到了康脑脱路的暨大。

校长和许多重要的负责者们都已经到了。立刻举行了一次会议,简短而悲壮的,立刻议决了:“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大学关闭结束。”

太阳光很红亮地晒着,街上依然的熙来攘往,没有一点异样。

我们依旧摇铃上课。我授课的地方,在楼下临街的一个课室,站在讲台上可以望得见街。

学生们不到的人很少。

“今天的事,”我说道,“你们都已经知道了罢,”学生们都点点头。“我们已经议决,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刻便停课,并且立即地将学校关闭结束。”

学生们的脸上都显现着坚毅的神色,坐得挺直的,但没有一句话。

“但是我这一门课还要照常地讲下去,一分一秒钟也不停顿,直到看见了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为止。”

我不荒废一秒钟的工夫,开始照常地讲下去。学生们照常地笔记着,默默无声的。

这一课似乎讲得格外的亲切,格外的清朗,语音里自己觉得有点异样,似带着坚毅的决心,最后的沉着;像殉难者的最后的晚餐,像冲锋前的士兵们上了刺刀,“引满待发”。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的紧张的神色。该来的事变,一定会来的。一切都已准备好。

谁都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我愿意讲得愈多愈好;学生们愿意笔记得愈多愈好。

讲下去,讲下去,讲下去。恨不得把所有的应该讲授的东西,统统在这一课里讲完了它,学生们也沙沙地不停地在笔记着。心无旁用,笔不停挥。

别的十几个课堂里也都是这样的情形。

对于要“辞别”的,要“离开”的东西,觉得格外的眷恋。黑板显得格外的光亮,粉笔是分外的白而柔软适用,小小的课桌,觉得十分的可爱;学生们靠在课椅的扶手上,抚摩着,也觉得十分的难分难舍。那晨夕与共的椅子,曾经在扶手上面用钢笔、铅笔或铅笔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涂写着,刻划着许多字或句的,如何舍得一旦离别了呢!

街上依然的平滑光鲜,小贩们不时地走过,太阳光很有精神地晒着。

我的表在衣袋里低低地嗒嗒地走着,那声音仿佛听得见。

没有伤感,没有悲哀,只有坚定的决心,沉着异常地在等待着,等待着最后一刻的到来。

远远的有沉重的车轮碾地的声音可听到。

几分钟后。有几辆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车,经过校门口,由东向西,徐徐地走过,当头一面旭日旗,血红的一个圆圈,在迎风飘荡着。

时间是上午10时30分。

我一眼看见了这些车子走过去,立刻挺立了身体,作着立正的姿势,沉毅地合上了书本,以坚决的口气宣布道:“现在下课!”

学生们一致地立了起来,默默地不说一句话,一个女生似在低低地啜泣着。

没有一个学生有什么要问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个个人都已决定了应该怎么办,应该向哪一个方面走去。

赤热的心,像钢铁铸成似的坚固,像走着鹅步的仪仗队似的一致。从来没有那天无纷纭的一致的坚决过,从校长到工役。

这样的,光荣的国立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生命,默默地在忙着迁校的工作。

1.在这“最后一课”上,“我”的心情是怎样的?试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并说说原因。

2.128日这一天,暨大做出了一个什么决定?(用原文内容)

3.划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学生们对课桌等的依恋,写学生在宣布下课时的“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彷徨”,这二者是否矛盾,你体会到他们此时此刻是什么心情吗?

5.试谈谈本文与都德的《最后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