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和做》选自《人民日报》,作者臧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春秋时期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最后一课》是由法国作家都德写的短篇小说,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起因、经过。                                                            

 

A 【解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表述错误,《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C项表述错误,《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D项表述错误,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jū ɡōnɡ jìn cuì_______________,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请根据文中括号处的拼音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5)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郭茂倩《木兰诗》)

(8)雄兔脚扑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茂倩《木兰诗》)

(9)《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0)有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任选一题作文。

(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出生的历史时期与国家,也无法选择周遭环境。但是在这些无法选择之中,我们却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是勇敢无畏还是胆小怯懦,是目标坚定还是随波逐流,我们能决定生活中哪些事情至关重要,哪些事情微不足道……

请以“我选择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勇敢、忍让、坚韧),使题目完整。

(2)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相伴,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甜美;花草树木,山川田野的相伴,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名著美文、诗词歌赋的相伴,让我们获得心灵的洗礼……一路相伴,我们一路成长。

请以“ 有你相伴,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具有真情实感;②字数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名、人名;④不得大篇幅引用,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拔下钥匙

①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80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20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将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

⑧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⑨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高架后的路是一条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⑩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⑫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⑬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⑭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挡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可能会无意识地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⑮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第11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说说下面加点短语的不同含义。

(1)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4.陈乐平是一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他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5.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选择一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春天的心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率先听从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着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竞涌过来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看到这片迎春花,立刻就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钻了进去,有的凝神注视,有的嗅着花朵,还有的把脸埋进了枝条里面,完全陶醉了。

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讲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但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当我为这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孩子们热情地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小女孩,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这——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2.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儿向小男孩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面句子中的带有“【 】”的词语进行赏析。

(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斜】下

(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5.与朱自清的《春》相比,你更喜欢那篇文章?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至少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