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天的心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

春天的心

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阳光,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率先听从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着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着早春的时刻。

不知什么时候,竞涌过来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看到这片迎春花,立刻就像兴奋的小鸟一样,一下子钻了进去,有的凝神注视,有的嗅着花朵,还有的把脸埋进了枝条里面,完全陶醉了。

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就有些纳闷: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讲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就可以了,但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

当我为这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孩子们热情地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别的地方走去。可是,这个时候,我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小女孩,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她,是个残疾孩子。

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了她,是为了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画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这——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1.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

2.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画线句子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儿向小男孩儿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儿皱眉的原因是什么?

4.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面句子中的带有“【 】”的词语进行赏析。

(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斜】下

(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5.与朱自清的《春》相比,你更喜欢那篇文章?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至少两点)

 

1.春天的心是一颗纯真的心,是一颗仁爱的心。(意对即可) 2.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写出了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早春景色,渲染了美好、愉悦的气氛,以此衬托春天中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3.(此题要根据情境进行想象)小女孩儿提醒小男孩儿,摄像时不能伤害那个有残疾的女孩儿的心。小男孩儿皱眉是在想主意,活动的形式既要让大家一起开心地玩儿,又要不露声色让那个有残疾的小女孩儿留下对春天的美好记忆。(意对即可) 4.倾泻:这词写出了阳光的斜射,但又多了流动感,同时也写出阳光的灿烂明媚。钻:体现了小孩子们活泼、可爱,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5.此题是开放性的,如果选择《春天的心》,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谈(内容和写作特色),这篇文章不仅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春色,更表现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他们同样构成了一道风景线。在写作上,作品多处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果选择《春》,依照《春》的文章特点来谈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关键句“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孙权劝学》选自《_________》,是北宋______主持编纂的一部________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文中“治经”中的“经”指《诗经》《尚书》《____》《____》《春秋》等书。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 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 往事耳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3.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正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阳闻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

(5)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

(6)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木兰诗》中,既表现出军务紧急,行军迅速,又突出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吐蕊的季节,请写出一句含有春天里的花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我也追‘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题目。

(1)题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凸显主题,请为此次活动题写一则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活动。打开智慧宝匣,为活动再设计两种形式。

A.名人故事大家讲

B.瑕瑜互见说名人

C.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心目中的那颗“星”是谁呢?请你从以下名人中选择一位并简要说明理由。

备选:邓稼先  闻一多  贝多芬  鲁迅  莫言  林书豪  袁隆平

我心目中的那颗“星”是:___________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填空

(1)《骆驼祥子》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

(2)祥子是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_______次买车又_______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B. 《邓稼先》的作者是美籍华裔,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邓稼先是我国的“两弹一星”元勋。

C.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英国作家都德。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