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 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 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 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彼,却也习以为常。

 

C 【解析】试题分析:首当其冲:当:承当;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并不是指冲锋陷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蓬蒿  文绉绉  芸芸众生  一泻千里

B. 取缔  里程碑  人声鼎沸  迫不急待

C. 馈赠  脂粉奁  不容置疑  长吁短叹

D. 竦峙  口头婵  根深蒂固  花团锦簇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是风华正茂的中学生。校园里,我们生机勃勃;校园外,我们热情奔放……

以“我们是初升的太阳”为题作文,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 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 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 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 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 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 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 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乎?________

(3)往女家________

(4)以为正者,妾归之道也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吾孰与徐公美

B. 朝: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 美: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2.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皆以美于徐公/自以为不如

B. 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 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闻寡人之耳者

D. 者: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3.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没有)  ③能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 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 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 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8.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9.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信未______

(2)小大之______

(3)公将______

(4)望其旗______

2.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6.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