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回答后面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面加点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孰: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吾孰与徐公美

B. 朝:朝服衣冠/皆朝于齐

C. 美: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视“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2.下面加点的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

A. 以:皆以美于徐公/自以为不如

B. 于:欲有求于我/ 皆朝于齐

C. 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闻寡人之耳者

D. 者:吾妻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3.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入朝威王(拜见) ②宫妇左右不私王(没有)  ③能刺寡人之过者(全面的) ④虽欲言,无可者(进谏) ⑤能谤讥于市朝(毁谤讥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⑤

4.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今齐地方千里 ④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5.对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文字表现出邹忌是个头脑敏锐、善于分析事理、具有实事求是精神的政治。

B. 这两段文字也表现出齐王是个能够接受臣下意见,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

C. 作者要表达的主张是:要“战胜于朝廷”。

D. 作者还表达了“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主题。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7.从文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

8.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的人数,说明了什么?

9.齐王接受邹忌的进谏,最后“战胜于朝廷”。而在社会生活中,某些部门的“意见箱”形同虚设,往往是“一把手”说了算。假如你是纪检书记,你打算怎样整治这种不良的工作作风?

 

1.D 2.B 3.C 4.B 5.B 6.王后、王妃和左右的待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没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 7.有点虚荣,但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与表扬等,合理即可。) 8.“令初下” “门庭若市”说明齐王治政问题很大;“数月之后,时时而渐进”说明齐王逐渐采纳了很多意见,不断改进了方法;“期年之后” “无可进者”说明齐王已完全采纳了群臣吏民的意思,国家大治。 9.如:加强行政监督,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等,合理即可。 【解析】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1.A.孰:通“熟”,仔细/谁;B.朝:早上/朝拜;C. 美:认为……美/美丽;D.视:都是“看”的意思。 2.A.以:认为;C.之:助词,的;D.者:……的人;B.于:对于/到。故选B。 3.②句“莫”意为“没有谁”;③句“面”意为“当面”。故选C。 4.①句“于是”表因果关系,意为“因此”;③句“地方”意为“土地方圆”;故选B。 5.B.关心民众疾苦的统治者。在文中并没有体现。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关键词是宫妇:宫里的姬妾。左右:身边的近臣。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7.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从邹忌的相貌,以及他和妻、妾、客三人的对话,还有他见到徐公后的表现来描写邹忌,可以体现出邹忌虽然长得漂亮,但是也是一个有自知之明,不被他人言语所蒙蔽的人。从齐国大治,说明齐威王听从了邹忌的劝告,也说明邹忌劝说效果好,是个善于进谏的人。 8.这几个词语,说明了齐王的法令颁布之后有很好的效果,从“令初下”到一年之后,所有人都来提意见,其他人想提意见都没的提了,说明此时国家已经治理的非常好了,也能从“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也可以看出,因为法令的颁布而兴国安邦。 9.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小信未______

(2)小大之______

(3)公将______

(4)望其旗______

2.用原文语句填空。

(1)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语句。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劲,一气把事情完成。

B. “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 选文第一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 选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

5.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

6.齐鲁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结合课外积累,你能举出另两个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吗?

 

查看答案

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______,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_________,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______________,简·爱在__________做了家庭教师,《简·爱》一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曾要与简爱结婚。

 

查看答案

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卢俊义道:“可以回避否?”吴用再把铁算子搭了一回,便回员外道:“则除非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方可免此大难,虽有些惊恐,却不伤大体”卢俊义道:“若是免的此难,当以厚报”吴用道:“命中有四句卦歌,小生说与员外,写于壁上,日后应验,方知小生灵处”卢俊义叫取笔砚来,便去白粉壁上写吴用口歌四句: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1)文中“去东南方巽地上一千里之外”必须经过什么地方?吴用让卢俊义去那里避难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用的四句口歌暗藏什么玄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 ”) 

(1)“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说的是林冲。_____

(2)“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水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指的是宋江。 ______

 

查看答案

选出对《水浒传》的内容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 高衙内一心霸占林冲的妻子,高俅助子为孽,用陆谦奸计,引诱林冲携宝刀进入白虎堂,然后以擅闯军机重地、图谋行刺为由,将林冲发配沧州。

B. 武松回乡探兄,途中路过阳谷县景阳冈,连喝了十八碗“三碗不过冈”,独自一人上山,借酒劲,仅凭双拳和断棒打死猛虎,一时轰动了整个县城。阳谷知县欣赏他,留他做了步兵都头。

C. 宋江和林冲率梁山众英雄在忠义堂排定座次,“智多星”吴用、“神行太保”花荣、“立地太岁”阮小二、“小李广”戴宗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依据所长,各就其位。

D. 梁山泊好汉连战连捷,被活捉的高俅答应请朝廷前来招安。宿太尉奏明情况,皇帝大怒,将几个奸臣痛骂一顿。经过一番周折,宋江率军迎战辽军,走上了为朝廷出力的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