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注是全正面的一项是:( ) A. 气魄pò 污秽huì 澎湃bài ...

下列加点字的注是全正面的一项是:(     )

A. pò     污huì       澎bài     住gěng

B. 育pǔ     罚chéng     悔ào       胡

C. 障píng   可hán       痛zhì     长zī

D. 语lán    泛làn       头gǎo     逼xiá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D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中“湃”应读pài。B项中“哺”应读bǔ。C项中“炽”应读ch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问题的世界,问题无所不在,它是那样的复杂而又神秘;疾病、生命、战争、自然、宇宙……它又是那样的现实与贴近;学习的问题、生活的问题、交往的问题、情感的问题、前途的问题……

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记叙文阅读

心灵的花粉

祥子

美国费城大学是享誉世界的著名高等学府,然而这所占地近百亩的综合性大学最初营建时,仅仅付出了57美分的采购地皮价。如今人们慕名前来费城大学参观时,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主楼的展览大厅,在那里悬挂着一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小女孩画像,而这个不知姓名、年龄和出生地的小女孩,居然被公认为是这所著名学府的始建者。

故事发生在1803年,那时候的美国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百废待兴,经济凋敝,下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在这种状况下,一位体弱多病的母亲牵着女儿的手来到了费城,但是她们找不到任何营生的活儿,被迫靠四处乞讨来打发困苦的日子。

初夏的一天午后,母女俩来到城郊一所学校大门外,蹲在墙根处晒太阳。从墙里传出的琅琅读书声和弹奏钢琴的音乐声深深吸引了母亲身旁的小女孩,她不解地问母亲这是什么声音,为何会如此动听?母亲愁苦地一笑,随后告诉女儿,那是一所贵族学校,是专门供有钱人家的小孩子读书和弹奏钢琴的地方。

从此,小女孩一有机会就跑到学校围墙外倾听里面传出的悦耳声音。有一次学校礼堂内举行音乐会,小女孩实在按捺不住强烈的好奇心,就恳求看门人放自己进去,却被看门人拒绝了。

就在小女孩泪水涟涟地要走开时,一位老师恰好从旁边经过。他问清缘由后,以自己的名义作担保带小女孩进到校园里。小女孩疑惑地问那位老师:“既然富人和穷人家的小孩都喜欢这里,那么为何只接纳富人子弟而拒绝穷人家的孩子进入校园呢?”老师也许是为了保护小女孩那颗脆弱的自尊心,用善意的谎言笑着答道:“哦,因为这所学校太小了,小到只能容纳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等到学校扩建的时候,一定也会欢迎穷人家的孩子来读书的。”

小女孩此后一边憧憬着美好的读书梦,一边继续随母亲在城市里乞讨。但是就在第二年,母亲不幸染病身亡,只留下孤苦伶仃的小女孩。一个寒雪飘飞的冬日,有人在学校围墙外发现了这个被冻死的小女孩,于是通知流浪者管理中心的收容人员。收容人员赶来处理小女孩尸体时,意外地从其口袋里翻出57美分硬币和一张字迹歪歪扭扭的纸条:“为了能把这所学校扩建得更大,使所有的穷孩子都能进到里面读书,我已经忍饥挨饿足足攒了57美分啦……”

人们读过字条后,才晓得那些文字是小女孩母亲生前教给她的。小女孩为了实现心中渴盼已久的夙愿,整整乞讨了一年时间才攒下57美分。但她不是把这些钱留给自己,而是想捐给学校用来扩建校舍以便全城穷人家的孩子都能被收纳进去。

小女孩和57美分的凄婉故事被媒体报道后,人们无不为之动容落泪,同时纷纷把这种感动付诸行动。首先是一个房地产富商主动请求把近百亩土地出售给那所学校以扩建校舍,而且售价仅仅是57美分;接着有木材商、砖石经销商等各个商贾巨头更是倾其全力捐献建材用品,继而有无数能工巧匠到学校报名,甘愿义务出工扩建校舍。那所本来小得不能再小的贵族学校就这样逐渐扩大为占地近百亩的大型公立高等教育学校,并更名为费城大学。

费城大学从正式建校至今已二百余年,它与美国其他名牌高等学府迥然不同的是,对待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一直是减免费用和实行经济补贴的。这都因为当年那个不知姓名的小女孩,是她把天真的爱散落成心灵的花粉,并传播给更多心灵的花朵,因此酿造出人间最甘甜的花蜜。

摘自《甘肃日报》2012年12月17日

1.本文的标题也作“57美分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好?请说出理由。

2.选文第二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3.请概括第八段文字所叙写的内容。

4.简要分析下面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女孩为了实现心中渴盼已久的夙愿,整整乞讨了一年时间才攒下57美分。

5.如果你有机会到费城大学参观,听到这个凄美的故事,你在留言簿上会写下怎样的留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百科知识》2015.03A.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3.文章第④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解释句子的加点词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______

(2)入则无法以家______

(3)江南蟹雄,螯能______

(4)可俯拾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甲文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__________

4.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杨炯的《从军行》中,用视觉和听觉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独酌》中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楼》中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达诗人愈老弥坚,忠于朝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