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

游东山记

杨士奇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兼治儒术,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隐溪乘小肩舆,余与立恭徒步。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傍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不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饮酒者。手一卷,坐庭中,盖齐丘《化书》。延余两人坐。一媪捧茗盌饮客。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呜呼!人生聚散靡常,异时或望千里之外,一展读此文,存没离合之感其能已于中耶?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注释】①意度阔略:心态旷达,无所拘泥。② 晦匿:隐迹深藏。③葩:花。④平衍:平坦开阔。弥望:满眼。⑤八月戊子:八月初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扫石而坐/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B. 穿小径十里/知其源(《小石潭记》)

C. 饮酒者/佛印绝弥勒(《核舟记》)

D. 冬,隐溪卒/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中书》)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皆欲取难于言

A.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

B. 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 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D. 记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一叟七十余岁,素发如雪,披两肩,荣色腴泽,类饮酒者。

4.《小石潭记》和《游东山记》的作者都是和好友共同游览山水,但流露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1.C 2.D 3.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像是会饮酒的人。 4.同:与好友共同欣赏自然美景的闲适愉悦。 异:《小石潭记》通过描写小石潭的幽深冷寂的景色,抒发了柳宗元被贬后的孤独、凄凉、落寞;本文表现了杨士奇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解析】选自《游东山记》 作者:杨士奇 年代:明 参考译文: 洪武二十八年,我旅居武昌。武昌有位蒋隐溪先生,祖上也是我们庐陵人,已经八十多岁,爱读道家书。儿子立恭会写诗。父子二人都是气度旷达的人,平日深居简出,隐藏自己的志向和才气,不随便与人来往,只和我情投意合。 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人带着四五个童仆,携带酒食,出门远游。天还没有亮,朝东走,走过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小路大约十里,穿松林,趟水过山涧。涧水清澈,深处可以泛小舟。溪边一块大圆石,能坐十几个人。青松翠竹,绿阴掩映,十分茂密。这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盛开,香气飘拂沾染衣裳袭人,百鸟争鸣。于是动手清扫石面,坐在上面。 坐了许久,听见鸡叫声和狗吠声。我招呼立恭起身,向东走了几十步,翻过一道山冈,只见田野平坦广阔,近处有十几间茅舍。于是前去拜访。一位约有七十多岁的老者,长长的头发像雪一样白,披落在双肩,面容红润光泽,好像是会饮酒的人。老者邀请我们两人坐下。窗下有几套书。立恭抽出一册《列子》,我拿起一部《白虎通》,都想把书带走却不便开口索取。老人看出了我们的心思,说:“这两部书我没有用处。”于是,我们两人各自将书揣在怀里,告辞离开。 …… 回来之后,立恭对我说:“这次游览可得写篇游记。”可是当时我没有闲暇写作此文。 这年冬天,隐溪先生竟溘然长逝。我痛哭哀悼。第二年寒食节,与立恭相约去给老人家扫墓。没想到那时我又闹了一场病,未能如约前往。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手追记东山之行。没有写完,立恭拿去读,边读边哭,我也忍不住潸然泪下,于是再次搁笔。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给送立恭。 东山春游的第二年,八月初三日记。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遂”意思分别是“于是、就”和“终于”;B项“可”意思分别是“大约”和“能够”;C项“类”都是“类似”的意思;D项“是”分别是“这”和“判断词”的意思的意思。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例句中“而”表示“转折”。A项表示“递进”;B项表示“并列”;C项表示“修饰”;D项表示“转折”。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叟”是“老头”的意思,“素”是“白色”的意思,“类”是“类似、像”的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②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①此诗写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汲(jí):取水。湘:湘江之水。楚:西山古属楚地。③欸(ǎi)乃:象声词,一说指桨声,一说指渔歌。

1.下面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诗的一二句,及设定了一个秀丽悦目的空间画面,又以夜幕初启、晨曦微露的时间变化引出下面对日出的描述,奠定了全诗活跃而又清逸的基调。

B. 诗的三四句,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高昂。

C. 诗的最后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忧无虑地前后追逐,诗境悠逸恬淡。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

E. 全诗按时空顺序叙述渔翁行踪的同时,展现了一幅幅山水美景。

2.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的______(国家) 文学作品和学术名著有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________  (写出一部代表作品名字)。

(2)《傅雷家书》中主要收录了傅雷及其夫人写给长子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信,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品质) 的父亲。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运用比喻手法写出溪流曲折悠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睢》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理想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 (《式微》)

(5) 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蕴涵着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为弘扬传统文化,重温经典诗作,中雅培粹学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声情井茂诵古诗】请选择一首你最喜欢诵读的古诗,并说明理由(20字左右)

古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门别类辑古诗】

(1) 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诗集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以风花雪月为主题,搜集两首诗词中的相关诗句。(每首诗至少写2)

第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将一季分为孟仲季三个月,暮春是指季春三月。

B.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象征着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

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六义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D. 《陋室铭》《记承天寺夜游》《小石潭记》的作者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