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蜡梅花”,句中加点的“折”在鲁迅的初稿中“采”,后来在定稿时换用了“折”。请你说说鲁迅作此修改的妙处。

2.选文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主要写了哪三个片段?

3.鲁迅在描写师生读书的情景时,学生所读的语句无标点,而老师所读的语句有标点,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4.鲁迅先生在回忆这段私塾生活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地加以分析。

 

1.蜡梅花的花形很小,又是紧贴枝干长的,因而蜡梅花不是一朵一朵“采”下来的,而是一枝一枝“折”下来的。“折”准确地反映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2.(1)我问“怪哉”虫是怎么回事;(2)同窗们到三味书屋后面的园里自寻乐趣;(3)师生的读书场面。 3.学生因为所读的内容艰深难懂,不能理解,故没有停顿,读得有口无心;老师因为理解其中意思,因而能吟诵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渐入佳境。 4.(1)鲁迅在回忆中,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私塾教育表示不满。依据:“最严厉的书塾”,所教的内容陈腐、艰深,脱离学生实际。 (2)鲁迅在回忆中,流露出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留恋之情。依据:花园中玩耍、师生读书场面的描写,都充满着欢乐与情趣。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辨析词义就是求同析异,重点是分析“异”。可从词义的不同着重点、词性、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感情色彩、词的造句功能等方面去辨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三是词语的选用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的语言表达得才更准确。本题就要在辨析“折”和“采”两个词的基础上,从蜡梅花生长的特点角度进行分析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文章内容。解题时,要围绕文章所写的内容,划分文本的层次,然后采用“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方式进行概括。注意概括语言的简洁性。本题要先将文本内容进行层次划分,然后分别对内容概括即可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古代的书籍上的文字是没有标点的,因为学生不能理解其语句含意,所以在读的时候没有采用正确的句读;而老师是理解文意的,是按照正常的句读来诵读的。因此,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学生朗读的内容没有标点,老师诵读的给加上标点。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这个书塾里读的内容艰深难懂。据此作答。 4.试题分析:考查概括文章内容主旨的能力。可采用的方法是:①找中心句要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或者文本中叙写的主要事件进行揣摩体味。②自己概括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批判了、揭露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本文通过写在三味书屋的生活,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留恋之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以“爱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纸质书阅读和电子书阅读这两种不同的阅读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现状的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孩子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B. 《爸爸的花儿落了》通过记叙“我”的成长体验,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父亲形象。

C. 《丑小鸭》是一篇童话,作者是英国的安徒生。

D. 《伤仲永》的作者是宋朝文学家王安石,方仲永的人生悲剧令人叹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果家用空调过滤网上的有害细菌超标,就会增加使用者患气管炎和鼻炎等疾病的风险。

B. 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的政府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C. 这次送温暖活动中,社会各界给贫困山区学生捐赠了一批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D. 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相宜 丑陋 瞬息 人迹罕至    B. 确凿 讪笑 肿胀 荒草萋萋

C. 书塾  幽寂  博学  来势凶凶    D. 泯然  嫉妒  叮嘱  骇人听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