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儿立志在沙场,即使是马革裹尸,也无怨无悔。

B. 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C. 为了考上重点中学,他成天目不窥园

D. 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D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D项的成语使用有误,“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清楚知道,形容人人皆知。用在此处感情色彩不恰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婉转    喧闹    诧异   鞠躬尽瘁

B. 奥悔    祈祷    誓言   兀兀穷年

C. 默锲    土壤    丰饶   妇孺皆知

D. 昼夜    深霄    亘古   心不在焉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pìn)   基(diàn)    为人知(xiǎn)  至死不(xiè)

B. 湃(péng)  起(dié)   而不舍(qiè)   气冲牛(dòu)

C. (sòu)   对(jiào)  深痛绝(wù)    不以为(rán)

D. (lán)   流(zhuó)  浩浩荡(dàng)  芒毕露(fēn)

 

查看答案

一位影响了你的老师,一个引为知己的朋友,一件触动心灵的事,一本充满魅力的书,一处经常流连的风景……成长过程中,这每一次美好的遇见总会给你带来种种的收获,满满的欣喜。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中国人的“忍”

(1)“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个耳聪目明的中国人或许都听过这句话。

(2)孔夫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孟夫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圣人们强调,为人做事,万般皆需忍受、忍耐。

(3)中国人因忍字而得以百炼成钢的数不胜数,因逞强好胜而走麦城的也不少。唐代高宗时,张公艺不仅位九世同堂,人生如此圆满,引得皇帝也羡慕,遂问其秘诀,张公艺在纸上写下“一百个忍字”。高宗喟叹,原来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韩信,他早年能忍胯下之辱,终成大业,真个是“无度不丈夫”;后来却张扬高调,浑然忘记了“忍”字,颇有些“庸人得志”,最后横死吕后之手也就不冤。

(4)“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了遥想中的绚烂未来,人们忍受着当下的种种不堪,人们夸赞着“忍”,绝口不想提心中暗暗怀想的他日之收获;若百忍后仍不能得道,自然也会有诸多温润的慰藉理由。

(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其《论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说,“中国人的性格的另一最大特点,是喜欢妥协,易屈服于公众舆论。”封建社会官场中的“见风使舵”,生活细节的“防患于未然”,平头百姓们普遍存在的谨小慎微、办事圆滑等特点,皆可在各怀心事的“忍”字上找到源头。罗素由是感叹,“没有什么能比中国人的忍耐性更令欧洲人吃惊的了”。

(6)一个忍字,两副面孔。一面是温和下的良善,一面是摇摆中的功利;有些人得道,有些人中毒。鲁迅笔下的冷漠看客,便是一“忍”成痴,浑浑噩噩,麻木不仁,无异于行尸走肉。忽然明白了鲁迅的可贵,只因他在崇尚忍耐的国度,居然可以从来不忍。

(7)“忍”字头上一把刀---“每临大事有静气”为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暂时的隐忍蛰伏自是上策,然刀为利器,久忍终恐伤人。

(8)忍该忍之事,说当说之话,为比为之事。

1.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除了举例论证外,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它有何作用?

3.第二段结尾处的“忍受”、“忍耐”两个词语是否重复累赘?为什么?

 

查看答案

欧阳公讳晔,字日华。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僧喜曰饥民赖以全活。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久不决。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注释】案件:登记。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能尽以输官而             号难治__________

去其桎梏而饮                 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的去其桎梏而饮食之中的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持就火炀之     B.虽有千里之能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翻译句子。(2分)

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2

答: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公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从中可以看出其正直的品质。

B.在处理大洪山奇峰寺积物时,欧阳公的反映了他对僧人贿赂的满意,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的心理。

C.一顿饭的功夫就找出杀人犯,由此可以看出欧阳公明察秋毫、智慧过人。

D.欧阳公能像古代的良吏一样处理事情,源于他能心怀百姓,又能明辨是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