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题:①心中的一支歌 ②在色彩的世界里(任选一题) 要求: ①写成不少于50...

文题:①心中的一支歌 ②在色彩的世界里(任选一题)

要求:

①写成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②可以借鉴课文的写法,要尽量写出对音乐或美术的真切情感体验。

③有适当的议论,可加入一点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见解。

 

(1)心中的一支歌 友谊是一杯香醇的酒,让人如痴如醉;友谊是一米阳光,让人暖彻心扉;友谊是一阵微风,让人心旷神怡。自从那次毕业考之后,友谊便在我的心中成了一首动人的歌。 那次毕业考:先考语文,再考数学。语文老师说,为了毕业,所以试卷很简单。考完后,林老师给我们分析了一下考试试卷。分析过程中,我发现我的作文似乎偏题了,心里很不安。这对于平常考九十几分的我是个非常严重的打击。 终于到了公布成绩的那一天。“按号次来报,一号……二十一号九十四分……”应霖琪九十四分,考得这么好!我这次跟她落差一定很大。快报到我了,惨了,上帝啊,耶稣啊,佛祖啊,撒旦啊,我给你们烧香啦!不要,不要,不要报。可是众神都不知道哪去了,于是我最不期待的时刻终究还是到来了,我埋着头,闭上了双眼,静静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八十分,四十六号九十一分……”什么,我九十一分,眼泪一下子就从眼眶里滑落下来,一滴滴,一滴滴……把我桌上的报纸打湿了。同桌陈妍似乎发现了这不寻常的地方,她一只手轻轻拍着我的后背,另一只手把餐巾纸递了过来。我还是哭了,只不过不知此时是恐惧而哭,还是感动而哭。前后左右桌似乎都听见了我的哭泣声,纷纷转过头,问陈妍是怎么回事?明白了缘由,李泓瑾拿餐巾纸给我。那个好像是她自己做的。有着圆圆的头,一双眼睛的“餐巾纸娃娃”,背后写着:粟米别哭,我挺你!我舍不得用,就把它放进了抽屉。陈心远也从自己的餐巾纸盒里拔了几张,给我擦眼泪。此时此刻,我明白了友谊的意义,也体会到它的深情,哭得更凶了。 朋友就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的豁达;朋友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默契。但是朋友,你永远都是我心中一首优美的歌,我会用那一个个美丽音符来记录我们的友谊,我们的回忆…… (2)在色彩的世界里 世界被尘封得太久,变得只剩下灰色和白色。于是,我拿起我的调色盒,向世界泼洒色彩。 绿色 可能是感觉不到人世间的生机,发现世界少了几许生气。于是我向世间泼洒绿色,于是乎,树木变绿了,苍翠挺拔;小草变绿了,鲜嫩美丽。只见人群涌向大地,在绿坪上尽情嬉戏,小鸟在树枝上蹦跳歌唱,一切都洋溢着生命的喜悦。绿色——生命的颜色! 粉色 当大地上充满了阴晦,于是我泼下一片粉色,温暖了大地。那粉色的是阳光,洒进每个人的心里,融化了一切的冰冻,温暖了每一颗心灵。“幸福”那个神秘的字眼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大家用彼此的心来化解一切,用心去感化每一颗被玷污的心灵,泼洒真诚和祝愿,这时黑色变成了白色,阳光不再刺眼,分散成柔和的粉色,温暖和幸福充溢在世界。粉色——温情的颜色! 当世界拥有了生命的色彩——绿色和温情的色彩——粉色,世界变成了美好的人间,人人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懂得了爱与分享,无论贫困与富裕,人人自得其乐。不再有人用双手去破坏,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去辛勤捕捉和栽种。 本性善良的人们啊,请在你们心中栽种下生命的颜色——绿色,温情的颜色——粉色。让我们去泼洒幸福与温暖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让生命绿得耀眼,让世界充满爱与希望! 【解析】试题分析:作文标题(一)“心中的一支歌”。“歌”的理解,可以是具体的一首歌或多首歌,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上的酸甜苦辣之情。具体的歌,如《朋友》、《蜗牛》、《我的中国心》、《母亲》、《明天会更好》等;抽象的歌可以写亲情、友情、恋情,可以写理想、信念追求的执着,可以写思家、思乡、思国,可以写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性之歌。“心中”的揭示。不管是具体的歌还是抽象的歌,不管是写自己的歌还是写别人的歌,所有的“歌”都必须是“心中”的,都是自己或别人心的情弦所弹奏出来的。“心中的一支歌”可以是快乐的,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酸涩的,可以是曾拨动过自己心弦的一句格言、一句激励自己的话、一首诗、一篇文、一幅画、一座雕塑、一位古或今的名人等,总之只要是真善美的或是由假恶丑引发的心灵情感的波动都是生命的歌、心中的歌。作文标题(二)“在色彩的世界里”。“色彩”一词看似普通,实际上内涵丰富。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是:①颜色;②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①为本义,指具体的颜色,如红、黄、蓝、白、黑等;②为比喻义或象征义,如人的某种品质,某物的民族色彩、时代色彩等。那么,考生选择它的本义与引申意思来写作文都是不跑题的。然而,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好的立意一定是在话题的比喻义或象征义上展开,而在本义上做文章则是其次了。可以写“我”喜欢某种颜色及理由。可以把某种颜色同人的品质联系在一起来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这张铜刻的题名是《书痴》。画面是一间藏书室,四壁都是直达天花板的书架,在一架高高梯凳顶上,站着一位白发老人,也许就是这间藏书室的主人,他胁下夹着一本书,两腿 之 间夹着一本书,左手持着一本书在读,右手正从架上抽出一本。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地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

B读书是一件乐事,藏书更是一件乐事,但这种乐趣不是人人可获得,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 来即是的。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 ,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版本家的藏书,斤斤较量着版本的格式,藏家印章的有无,他是在收古董,并不是在藏书。至于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 那更是书的敌人了。

C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求慰藉的人。他固然重视版本但不是为了市价 他固然手不释卷 但不是为了学问 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 将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节选自叶灵凤的《书痴》

1.填空:A段文字的语言表达方式以_________为主。能证明它是藏书室的显著特征是__________。选文主要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介绍。

2.“天花板上有天窗,一缕阳光正斜斜地射在他的书上,射在他的身上。”根据这句话的 意思判断:

①这时的太阳所表示的时间大约是___

A.早上太阳升起不久

B.傍晚临近太阳快下山之前

C.上午十点以后至下午四点以前

D.正午时分

②“梯凳”在室内所摆的方位应是___

A.室内偏北 B.室内偏南

C.室内偏西 D.室内偏东

3.“也不是随时随地可以拈来即是的”中的“拈”应该为( )

A. zhān    B. niān    C. liǎn    D. zān

4.对“开卷有益”解释符合上下文意的一项是( )

A. 一种可以自由查阅资料的考试

B. 一打开卷子就能受到好处

C. 打开书本,受到读书的好处

D. 打开卷绸,就能受到好处

5.B段写了三类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书是一种乐事”,读书之乐表现在;“藏书更是一件乐事”,藏书之乐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问家的读书……估量着书中每一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表现出学问家读书的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旦夕之间便坐拥百城”中词含义的理【解析】

①“旦夕之间”的含义是___

A.早晨或晚上 B.早晨与晚上

C.早晚之间 D.短时间内

②“百城”的含义是___

A.一百座城市 B.周长有百里的城

C.一百座城装的书 D.一百座城里的书

8.你认为读书的乐趣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写出两句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选文C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①广阔——___________ ②哀——________

11.选文C后部分未加标点,下列标点正确的项是( )

A. ,,,,,。    B. ,;,。,。

C. ,,,。,。    D. ,;,。,!

12.“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 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中的“他”指代的是( )

A. 读书人    B. 做学问的人

C. 爱书家和藏书家    D. 暴发户和大腹贾

13.“手不释卷”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子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 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 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棹着小船___ 纠葛___ 停了楫___

2.联系课文解释词

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包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作者对他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

4.六一公公在问偷豆一事中,从他的语言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责怪孩子们偷豆,只是心疼_________;当“我”说豆“很好”吃时,他“竟非常感激起来”,“竟 ”字说明了他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这正表现了六一公公这位农民的__________性格特点。

5.人物双喜的言很有韵味和表现力。他先是用“是”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 干脆果断,表现孩子的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作挡箭牌,使六一公公无话可说,第三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句是用“________”转换话题,从而表现了双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整篇文章看,那夜的“豆”并不好吃,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一句中“感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只求别人理解、肯定,就感恩图报。

B. 因为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我”赏识他的豆,成为六一公公的知音,他便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C. 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肯定了他的豆,六一公公认为这是对他最高的一种奖赏,因而十分感激,表现中国农民的淳善可亲。

D. 六一公公的“感激”,实际上是对“读书人”和“统治阶级权力”的敬畏,作者这样写 是为了善意地批判农民的愚昧无知。

 

查看答案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 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 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朦胧”属原_____词,在本文中作______词用。

4. 的句子为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用了词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这个词。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

A. “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

B. “我”是城里来客,应该坐在舱中。

C. 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6.第一段的描写,表现了( )

A. 小伙伴们拔篙、点船、架橹、摇船等一系列驶船动作的娴熟。

B. 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赶赴赵庄看戏的心情。

C. 小伙伴的娴熟的驾船技术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7.“我”和少年小朋友的心情,在第一段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动词表达出来的。

8.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

A. 前段用行动描写,后段用环境描写

B. 前段用心理描写,后段用行动描写

C. 两段都是行动描写。

9.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和借代    D. 比喻和拟人

10.划横线的句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 确实是船走得慢

B. “我”急于看戏的缘故。

C. 他们换了四回手,已没有力气了。

D. “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12.第二段的三个句子各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二段意思正确的解释是( )

A. 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 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苦劳作。

C. 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 写美丽的景色,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技术高超。

14.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与第二段下列表猜测的语句相照应的句子,分别写在各句的后面。

A.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料想便是戏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或者也许是渔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这则节选短文选出一个恰当的标题( )

A. 赵庄看戏    B. 月夜抒怀    C. 赵庄途中    D. 月夜行船

 

查看答案

根据具体言环境,简明、得体地补充人物要说的话。

暑期中一天下午二点,小刚到同学李明家去借数学《名师指导》。

小刚:(敲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是小刚呀,天热我躺了会儿,让你久等啦,快进屋坐!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小明到他外婆家去了,我能帮你做什么?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父:你拿去用吧。

小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题文)填空。

①《社戏》中对一般事件一笔带过,而对主要事件则尽情点染,体现了组材上

____________的特点,看社戏的全过程是详写,这部分内容可用三句话概 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是用第_____人称写的,文章主要记叙了________的情形。围绕看戏还写了一些趣事,如____________等愉快 生活片断。作者写这些,表达了“我”同农村孩子_________的感情,反映平桥村是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归途中写了偷吃罗汉豆的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豆的几个细节描写,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表现出来。

④《安塞腰鼓》中用“农民衣着包裹”、“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_____________出强健有力的后生“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⑤给《绝唱》另写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作者写琴师、黑妞旨在用他们_________白妞。刘鹗的《_____________》被称为清朝四大_______________小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