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题文)顺顺突然指着下面的图问你:“这幅油画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呢?”你笑了笑,说:...

(题文)顺顺突然指着下面的图问你:“这幅油画里的主要人物是谁呢?”你笑了笑,说:“这幅画中的主要人物就是咱们读过的名著《_____》中的__________。”

油画“受难者”图(局部)

 

骆驼祥子 祥子 虎妞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掌握。阅读名著要注意掌握以下内容:①作者:姓名、国籍(朝代)、主要作品、成就等。②作品内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③作品主题及现实意义。此类题中,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及事件、作品主题的了解。根据图中画面内容的拉车人可以知道,这幅画出自名著《骆驼祥子》,人物是祥子和虎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终于你等到了姗姗来迟的顺顺,他激动地说:“你的指路太心了!”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上句中“心”的“暖”含义最贴近的一项是(  )

A. 北京的冬天十分寒冷,人们出门时总是习惯的带上手套手。

B. 20I7年11月7日,因突然降温,北京市启动了提前试供

C. 东城区委开展了“支援西部,情人间”爱心捐赠公益活动。

D. 到了10月,装修市场明显回,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查看答案

集合时间就要到了,但你的好友顺顺还没到。原来他到了下图中星号处,但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请你给步行的他发一条指路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展厅里的一段话,在横线处填入正确的字形和读音。

1917年的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终结和现代文学的发端。郭沫若、茅盾、老舍、曹禺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作家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虽饱受苦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在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融汇与对传统文化的革新创造中,不断探索和实践,为中国文学贡献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关注现实,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以敏锐的洞chá_______力担当思想解放的先锋,在文学的题材、风格和手法上不断推陈出新,为推动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新局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我们深信,经过一代代中国作家前_______后继的奋斗与努力,中国文学一定会以崭新的风貌矗立在世界文学之林。

 

查看答案

请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门前的小草,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大自然的风景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在慢慢长大,父母却渐渐老去;煤油灯成为古董,管道天然气进入厨房,电脑也挤进我们的生活,真诚和友谊被人们重新拾了起来,时尚的春风吹遍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只要细心观察,你会发现,变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你的生活中,你都看到、感受到了哪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

请以“感受变化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2)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不少于600

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五岁的晶晶在院子里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两天后,妈妈发现晶晶的左手举不起来了,原来女儿的锁骨受了伤。妈妈又急又疼,可是晶晶却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妈妈我现在知道哪边是左边了!”晶晶太小,一直分不清左右,这下好了,她知道了:痛的那边就是左!

晶晶摔了一跤就分清了左右的经历,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受挫折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走过崎岖小路,才能真正体味生活的欢乐;穿过茫茫迷雾,才能深切感受阳光的明媚。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不吃一堑,难长一智!……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3)不少于600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习惯成自然

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醒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有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理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到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请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1)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到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的习惯。_______

(2)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_______

3.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4.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