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一朵花微笑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摊草...

对一朵花微笑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摊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⑪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文章开头写了“我”两次在荒野草地上的感受。第②段中作者“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的原因是什么?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中“枯萎多年”“终于等来一次生机”的荒草,象征着“劳忙半世”而等待“出人头地”的人生,它让人看到“未来的美好前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B. “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这句话既表现了我对人与自然相融为一的渴望,又暗示了一种无法相融的孤独。正因为如此,我才努力要“真正进入一片荒野”。

C. 文章从对草木的亲近写到草木其实无法亲近,从过去我对生存的麻木写到草木唤醒了我对生存的热情。“对一朵花微笑”,是一种既带有几分无奈、却又满怀虔诚的赞美。

D. 作者笔下荒芜的大自然充满了童话色彩,是人的精神家园。在这片精神家园里,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可以无滞碍地栖居在一起,可以自由地进行灵魂的交谈。

E. 作者通过鲜活朴素的语言、独特的视角,对朴素旷远和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描绘,引发人真切的记忆和悠长的思绪。看似乎静却发人深省,节奏舒缓却撼人心肺。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⑴文章第⑩段中“出来”一词如何理解?

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⑵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意,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下面这一句话加以品析。

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宗璞《紫藤萝瀑布》

刘亮程和宗璞都是独具个性的散文大家,他们用和谐的眼光、善意的眼光、爱怜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因而他们在和自然的交流中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请结合文章第⑪段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刘亮程和宗璞在和花朵的交流中获得什么样的人生体验。

《对一朵花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藤萝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⑴因为“我”在野外与大自然亲近,与花为伍,用自己的心感受花,被盛开的花的美好姿态所感染。⑵荒草对生机的积攒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喜爱它并能与它相伴,因而感到满足。 2.AC 3.(1)人们总为自己的事奔波劳碌,当人能摆脱繁杂的事务,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心就自由了。 (2)比喻、拟人的修辞运用,“等来”“积攒” 等词,形象地突出了枯草滋润后的绿意融融、生饥蓬勃,也表达了“我”对绿草青青的渴望和满足。 4.《对一朵花微笑》:人不能生活得太麻木,应该为生活中的美好而感动;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与大自然的和谐融合能使人愉悦;大自然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泛的自然空间;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紫藤萝瀑布》:“我”从紫藤萝的生机和强大的生命中找到了慰藉,受到了鼓舞,冲淡了焦虑和悲痛,振作了起来,悟出了生命的美好。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不能让悲痛压在心头。 【解析】 1.试题分析:一问,抓住“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几句话来分析原因,还有文章最后几句感悟,可以归纳概括出答案。是因为“我”在野外与大自然亲近,与花为伍,用自己的心感受花,被盛开的花的美好姿态所感染。二问,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即“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 2.试题分析:AC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 A项与“终于等来一次的生机”的荒草相对应的应当是“一个在枯黄田野上……草木青青的一年”,两者之间不构成象征。C项表述的内容应当是对全文而言的,当我“对一朵花微笑”时,有的是满怀虔诚的赞美,并没有无奈。 3.试题分析:(1)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出来”在这里的意思是人摆脱繁杂的事务,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心就自由了。(2)“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明显使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枯草滋润后的绿意融融、生饥蓬勃的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 4.试题分析:比较阅读。题干要求结合文章第⑪段和链接材料,分别说说刘亮程和宗璞在和花朵的交流中获得的人生体验。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的相关部分和链接材料。《对一朵花微笑》的答案可从人要学会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其它生命,面对大自然的角度作答。 《紫藤萝瀑布》的答案可从在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保持坚定的信念,要振奋精神的角度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①在中国历史上,世界级的精神伟人屈指可数,玄奘是其中之一。玄奘不但是一位伟大的行者,信仰者,更是一位伟大的学者。在他身上,有着在一般中国学者身上少见的执着求真的精神。去印度之前,他已遍访国内高僧,详细研究了汉传佛教各派学说,发现它们各执一词,互相抵牾。用已有的汉译佛经来检验,又发现它们译文多模糊之处,不同译本意思大相径庭。因此,他才“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到佛教的发源地寻求原典。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求取和翻译佛教经典。其中,取经用了17年,翻译用了19年。他是一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的人,有极其明确的目标,因而能够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取经途中,常有国君挽留他定居,担任宗教领袖,均被他坚辞。回国以后,唐太宗欣赏其才学,力劝他归俗,“共谋朝政”,也遭他婉谢。

②超常的悟性加极端的认真,使玄奘在佛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他所翻译的佛经,在量和质上皆空前绝后,直到1300多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够超越。他的佛学造诣由一件事可以看出,在印度时,戒日王举行著名的曲女城大会,请他讲大乘有宗学说,到会的数千人包括印度的高僧大德全都叹服,无一人敢提出异议。经访问学者身份成为外国本土文化首屈一指的大师,这在中国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③世界知道玄奘,则多半是因为《大唐西域记》,这本书其实是玄奘西行取经的副产品,仅用了一年时间写成,记述了所到各地的概况和见闻。西方考古学根据此书在新疆、印度等地发掘遗址,皆得到了证实,可见玄奘治学和严谨。这本书为印度保存了古代和七世纪前的历史,如果没有它,印度的历史会是一片漆黑,人们甚至不知道佛陀是印度人。正因为如此,玄奘之名在印度家喻户晓,而《大唐西域记》则成了学者们研究印度历史必读的经典。其实,不但在印度,而且在日本和亚洲其他一些国家,玄奘都是人们最熟悉和崇敬的极少数中国人之一。

④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位受到许多国家崇敬的中国人,今天在自己的国家还有多少人真正知道他?今天许多中国人只知道电视剧上那个娱乐化的唐僧,不知道历史上真实的玄奘,懂得他的伟大的人就更少了。一个民族倘若不懂得尊敬自己历史上的精神伟人,就不可能对世界文化做出新的贡献,应该说,忘记玄奘是可耻的。

1.文中作者所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分别加以概括。

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诚如文章末段所言,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精神伟人被电视剧等形式“娱乐化”了,对此等现象,人们看法不一:①有人认为这是对伟人的亵渎与不敬,不该提倡;②但也有人认为,以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介绍伟人未尝不可。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结合文章说说理由。

 

查看答案

中国人与茶

①茶是中国人发现的一种饮料,与中国文化同具悠久的历史。懂得喝茶的艺术,又能辨别茶的好坏的,当然以中国人为第一。

②远在四五千年前,“神农氏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又传说,“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这是喝茶对人的好处,也是最古的记录。茶最早产于蜀地,到了三国时代,喝茶的风气已经更加普遍了。

③到了唐代,茶博士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茶的焙制及烹饮的方法,才得到完善的注释,使世人更懂得喝茶的艺术了,这是最早的关于茶的专门著作。喝茶的风气,在这时达到了流行的顶点,不仅人人喝茶,家家都要喝茶,在贸易繁盛地带或通行大道上设有茶座,自不待言,乡间墟集草市,都有茶座的开设。这时的茶座,是单纯卖茶的地方,没有其他复杂的饮料,更没有点心之类可吃的。

④但是到了宋代,茶座又称茶坊,所卖的茶,五光十色,除纯茶外,又有酸梅汤、姜茶、和合汤、宽煎叶儿茶等等。《水浒传》中记述北宋时的茶坊,又有不少花样,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此外,又有甜的杏仁茶,咸的牛肉茶,随客人的嗜好而供应。

⑤南宋时设在临安的茶坊,又称茶肆,比王婆的茶坊又大异其趣。

⑥在中国,茶是民间最普通的饮料,全国各地都有种植,但有些地方,因天时地利的特惠,以及品种的优异,所以产品特别有名,驰誉遐迩。据陆经所载,原有五种不同的名称,如早采的叫茶,晚撷的叫茗。但后来茶产愈来愈多,只得个别另立名目,以资分辨。如以采取时间而得名的有雨前茶、白露茶等;以产地而得名的有浙江的龙井茶、福建的武夷茶、安徽的六安茶、云南的普洱茶、湖南的君山茶、台湾的冻顶茶等;以象征事实或吉祥文字而得名的有碧螺春、铁观音等;以色泽而得名的有绿茶、红茶、白毛尖茶等;以香气而得名的有香片茶、茉莉花茶、菊花茶等;以味道而得名的有甘露茶、苦茶等。至于团茶、沱茶、砖茶、块茶、梗片等,便是以制出后的形式而得名的。

⑦当春季茶树发芽时,即由茶树上采摘嫩叶,叶的尖端即称为尖,或名叫枪,分有五等。采摘时多用小刀或剪刀,但妇女用指甲采的更为名贵。至于在秋季采的,就统称为秋茶,或白露茶,也可索性地叫它做老茶,品级远不如春茶了。

⑧茶叶采摘后,马上就得进行焙制。制法不外晒干,揉团,摊开,焙烘几个阶段。制绿茶时必须先用高温把叶中的酵素杀死,以阻止它发酵,所以绿茶又称不发酵茶,可以保持茶叶天然翠绿的色泽。至于红茶的制法,是把从茶树上取来的青叶,略为晒干,加以揉捻,使茶叶中的细胞破裂,挤出液汁,然后放着让它发酵。发酵时茶叶的绿叶素破坏了,出现红色,加以烘烤,便成红茶。在中国的安徽祁门,便是著名出产红茶的地方。

⑨茶叶之所以芬香,是因为它含有芳香油的缘故。芳香油很香,但容易挥发,红茶在发酵后,经过长时间的烘烤,芳香油大部分都消失了,没有绿茶芳香,事属当然,无须多辩。如珠茶、贡熙茶、蟹目茶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可见茶的种类繁多了。

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茶。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一说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例如王婆在清河县城紫石街开设的茶坊,在茶内还放得有白松子或胡桃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文章②⑤段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进行说明的。

B. 第⑥段“据陆经所载”,表明了信息来源,准确地说明了中国茶原有五种不同名称的特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 茶的焙制方法可分为晒干、揉团、摊开和焙烘四个阶段。

D. 红茶之所以没有绿茶香,是因为经过长时间的晒干,其中易挥发的芳香油消失了。

 

查看答案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1.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自董卓来       __________  ②则命一上将荆州之军以向苑、洛___________

③诚如,则霸业可成_________   ④于是与亮情好密              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挟天子令诸侯

A. 不思则罔(《<论语>八则》)    B.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C.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D. 黑质白章

3.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高  祖  因  之  以  成  帝  业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

⑴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①曹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诸戎、夷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博山:今江西广丰县西南。王氏庵:姓王人家的破旧小草庵(茅屋)。②归来:指作者淳熙八年冬弹劾落职归隐。

1.这首词中与《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可怜白发生”意思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这两句的妙处。

3.这首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调动你的积累另选一个传统节日仿写一句,并形象地表达你的理解。

[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节日见解】在本次活动中,王芳同学很不屑参加。她认为,所谓的过传统节日就是“吃”,吃了某一传统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对她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做法,作为好友,你该如何劝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