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救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吊:慰问,吊唁。②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③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④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⑤去:离开。⑥擅权:擅弄职权。⑦恶:对…感到厌恶。⑧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⑨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皆以美徐公         能谤讥市朝

B. 臣之妻臣           不宜偏,使内外异法也

C. 知不如徐公美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D. 寡人之耳者         隔篁竹,水声

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根据语段【甲】请简要谈一谈齐威王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4.语段【甲】【乙】的进言方式有何不同?

 

1.C 2.(1)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深了。(2)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历史意义:齐王从谏如流,使齐国政治清明,国势强大,齐国大治。现实意义:作为领导者,应该头脑请醒,防止被表面现象述惑,要广泛听取批评意见,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缺点。 4.语段【甲】的邹忌以生活小事喻国家大事,类比推理,委婉含蓄,利于君主接受。语段【乙】的“老父”直接向孙叔数进言,可谓直言不讳。 【解析】甲:选自《战国策》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乙:选自《说苑·敬慎》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参考译文: 甲: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乙: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骄傲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命令,愿意听您余下的教诲。”老人说:“地位越高,要越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说:“很好,我一定记住您的教诲。” 1.此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理解分析能力。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C项的两个“诚”都是“的确,确实”的意思。A项:比/在。B项:偏爱/私情。D项:使……听到/听到。故选C。 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蔽”“期年”“虽”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品味舍得

①(百喻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昔有一猕猴,持一把豆,误落一豆在地,便舍手中,欲觅其一。未得一豆,先所含者,鸡鸭尽食。初看时只觉得小猕猴可笑,但细细品来,你能看出舍与得的辩证关系问题吗?

②常言道:“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得”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意思是愍意付出不吝惜。拆开这个词不难发现这个词有“舍”和“得”两重含义,看似矛盾,其实却是辨证统一的,有舍有得,先舍后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③”舍得”的精髓首先是“舍”。“舍”就是要放下、放弃。这确实有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晋代陶渊明,宁愿荷锄种豆、东篱采菊,也不为“五斗米折腰”,虽“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却依然“晏如也”。他放弃了官场生活,却用自己高洁的灵魂开垦出一片千百年来让世人惊羡的世外桃源!“舍”就意味着失去,就有可能要忍痛割爱、要长期备受煎熬,要放弃眼前的全钱利益、兴趣爱好、甚至生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只有舍得春天的汗水,才会有秋天的收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生只有舍得那些无聊的游戏玩耍,才会学业有成;“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军人只有敢于舍得奉献自己,才会成为时代“最可爱的人”。

④舍得是一种精神,舍得是一种智慧,更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他在《论语》中提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他学富五车,最终成为万世敬仰的圣人。就连这么有学问的人都舍得放下架子不耻下问,难道我们这些普通人还不应该效仿吗?

⑤其实,舍得与人生的追求、理想、目标有很大的关系。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的就是让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原本衣食无忧,但却有着踏遍祖国大好河山的理想,吃尽千辛万苦游历名山大川,最终写成了《徐霞客游记》;文天祥放弃高官厚禄,为的是民族气节,为的是彪炳史册的那颗丹心;一代伟人周恩来,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报国,因为他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⑥当然,舍得要有原则和立场的,否则就会抱恨终身。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博得红颜一笑,但失去的却是江山!大贪官和珅,中饱私囊,大肆搜刮百姓钱财,后被查抄,自己也落了个一条白陵自级而亡;窃国大盗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实现自己的皇帝梦,而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最终落了个万人唾骂的可耻下场。每个人在作出取舍决定的时候都是需要权衡的。以舍弃青春为代价,换来的一时快乐值不值得?以放弃人格、尊严而换取的职位,又会怎样呢?以抛弃良心为代价,制造的假冒伪劣,难道就真的心安理得吗?由此可见,诚信、无私、善良、尊严等等这些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到什么时候都不能随便舍弃的。

⑦舍得微笑,得到的是友情;含得虚名,得到的是宁静;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尊重。人生在世,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境遇,端正心态,就像果农修枝剪叶一样,时刻整理我们的灵魂,舍弃灵魂中那些丑陋的东西,让美德占领思想高地。舍得必须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亦是如此。只有舍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国家、杜会才能健康和谐的发展

⑧舍得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如果多舍少得,人生将会更有滋味。只有真正悟懂舍得的哲学道理,才能把人生经管得有声有色。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在文中作用?

3.请分析第⑥段论证思路。

4.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很不服气,想给他颜色看,而蔺相如却总是躲避,并对手下人说:“只有将相和,秦国才不敢攻打赵国。”廉颇知道后,静下心来想了想,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查看答案

幸福的密码

①我终于知道了让母亲高兴的密码。今年春节,在外婆家住,有天早上我挽起袖口,发现手腕上有两块红褐色的痴露了出来,硬硬的,十分丑陋。

②妈妈问我,这些是怎么出现的?“嘘,这是外婆家床上的虫咬的。”

③外婆家在山里,公路弯弯绕绕,要下两个坡,再往右拐三次,方能看见枯黄野草中伸出条路来。沿着这条路进去,可以看见一座不大不小的平房,带着院子,这是一座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房子,院里扑棱着公鸡。如今像个迟暮的老人,处处散发出腐朽的气息。

④记得小时候,我对外婆家最初的记忆就是难以忍受,但在母亲的成严下,只好屈从。每次去外婆家总是饿肚子,那里烧柴火做饭,铁锅边缘有一层厚厚的油清,妙出来的菜,总蒙上一层酱油般的褐色,让人难以下咽,实在是找不出几块白净的部分。

⑤菜暂且不提,最难忍受的是厕所。一个坑连着化粪池。冬天尚且好点,夏天走进去嗡嗡苍蝇,仔细一看,里面还有密密麻麻的蛆虫,每次都让我难受至极,还有让人挪不开脚步的鸡屎,这是我一度抗拒外婆家的原因

⑥稍微大了点,住不了两三天,就吵着要走,甚至自己背好包,头也不回地往外跑。身后响起许多声音,“回来回来,你妈妈还没走呢。”

⑦我回头冲他们喊:“我真的受不了了。”在我看来,这是一场勇敢的揭竿而起。后来我母亲屈服了,和父亲一起赶上来,喊我上车。

⑧上了车,我觉得自己很英勇,敢于抗争并取得了胜利。我趾高气扬地离开了这个山

增,再也不用踮脚躲鸡屎了

⑨母亲没有生气,只是很难过,“你为什么非急着走,外婆喊不住你,急得哭了。”

⑩瑟瑟的寒风凌乱着我的发丝,现在回想起让母亲心寒的往事,心里阵阵发酸,还好有了那次经历,让我彻底明白了......

有了那次出走,母亲的容忍,不满情绪日盛的我胆子似乎更大了,随时都有可能发泄,有次我略在被窝里,朝庭院里半夜打鸣的鸡骂起来。起初,母亲并没有理会,翻了身继续睡。

天微亮时,再次被鸡叫声吵醒后,我开始絮絮叨叨数落。从打鸣的公鸡,到咯吱作响的床板,再到臭烘烘的厕所,甚至鱼塘尽头的猪哼哼。

母亲终于出声,“够了,矫情!

我立马噤声,母亲有点儿生气了。

“我在这儿生活了十几年,有缺胳膊少腿吗?让你一年就住上几天,跟上刑一样,不知道是谁把你养得这么矫情。”

她真的生气了,我不敢说话,沉默地听着

没想到母亲话锋一转,叹口气,语气缓和下来,“你知道的,外公身体很不妤了,妈妈见他一面少一面。”

缩着脖子的我正准备承受母亲的批评,没想到她会突然这样说。这番话让我愣了一下,紧接着某种情感上的共鸣被撩动,我的心脏好像被人按下去一块儿,鼻子隐隐发酸。

我将“外公”转换成“母亲的父亲”后,原本隔了一代的疏远,现在却能感同身受了。母亲不止有我,还有她年迈的父亲。

今年春节,回到外婆家,发现自己柔和了许多。

我看见床单上的水溃,或是猫爪按上去的泥点,或是院落里被大雨冲得到处都是的鸡屎时,我一声不吭地跳过去,拍拍床单上的泥点,将水清那面翻到外面

睡了一觉后,我开始觉得浑身发痒,后来被我挠出了血。

我没有当着外婆外公的面说这件事,而是将母亲喊出来,拉开衣袖说:“你看,外婆的床上有虫。

母亲说:“外婆要是知道,她铺的床将自己的孙女咬成这样,肯定会心疼哭的。”

吃过午饭,我们一家人便要动身回去了。整理行李时,我偷偷将两百块塞到母亲手里,小声对她说:“这是外婆给的,你给外婆还回去。

母亲有点惊讶,笑起来,“你什么时候这么懂事了?”

一切东西归置完毕,我和父亲坐在车上,等待母亲。过了几分钟,母亲从低矮的木门出来,后面跟着步履蹒跚的外婆。

母亲三步一回头,朝外婆说:“别送了,外面冷。”

外婆不依,跟在后头,不住地用手整理母亲的农角。

母亲上了车,我给她递过去一个询问的眼神。她说:“钱还给外婆了。”我舒了口气。

接着母亲又说:“外婆都哭了,问你为什么不要她的钱。”但母亲脸上没有难过,她是带着笑说的,一脸欣慰。

穿越代沟的爱恋就是母亲幸福的密码,我必刻骨铭心。

(作者:阿芙。有删改)

1.对外婆家的记忆,作者有哪些心理和行动的变化,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2.文中母亲几次提到外婆哭?为什么?

3.文章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4.简要分析②段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电信诈骗是指不法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不法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材料一:2018年如何不被骗?快看2017年的诈骗新套路!传统中奖骗局“转战”热门网游;扫码领红包诈骗;支付宝面对面转账也有假;潜伏微信群饲机换头像诈骗;冒充支付宝客服实施诈骗;冒充黑社会敲诈实施诈骗等数十种。大多数受骗人防范意识不强,再加上愚昧无知、恐惧心理、贪婪等因素,犯罪分子屡试不爽。

材料二:近两年,全国公安机关在国内侦破了一批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电信网络诈骗大案要案,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9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余名,在境外10余个国家开展打击工作,将2700余名犯罪嫌疑人押解回国依法处理。

材料三:2017年二、三季度“电信诈骗”数据统计图

(1)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分析“电信诈骗”现状。(70字以内)

(2)仔细观察材料三的统计数据,用上“虽然……但是……”写一句话,告诫人们莫对“电信诈骗”掉以轻心。

 

查看答案

将下列五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

①普通读书人经解试、省试两级考试后,获得授官资格。

②一来庆贺他们通过第一级考试,二来也祝愿他们在接下来的第二级考试中有优异表现,为家乡争光。

③在这两级考试之间,各地官员会为通过解试,即将赴京参加省试的学子举行盛大的乡饮酒礼

④隋唐时期,科举制成为中央选官的重要途径之

⑤唐玄宗年间颁行的《大唐开元礼》中正式把礼送举子的乡饮酒礼确立为定制

A. ⑤③②①④    B. ④②③①⑤    C. ④①③②⑤    D. ⑤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简述相关故事情节。

①八卦炉的一把火(《西游记》)

②翠云楼的一把火(《水浒》)

(2)一哲理,在经典名著中俯仰皆是。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感悟。

①《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

②《海的女儿》(选自《安徒生童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