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

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

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桑竹之__________         ②阡陌交通__________

③便还家__________         ④后遂无问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说说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4.文中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了桃花源的生活图景?体现了桃花源怎样的特点?

5.唐代诗人王维曾写到“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作者勾画了这么一个平等、幸福的桃花源,让人难以忘怀,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陶渊明东晋 2.类交错相通通“邀”,邀请渡口 3.这段景物描写突出桃花源美丽,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4.围绕“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安定祥和,人们生活自由快乐”回答即可。 5.围绕“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表达自己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对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的向往”回答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此题考查的是与陶渊明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交通”:交错相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积累与运用

(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 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为政》)

(3) 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富贵不能淫》)

(4)________,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5)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作者通过想象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春意融融的境界,给萧条寒冷的边塞平添了无限温暖与希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给人以路疑无而时有,景似绝而复出的感觉,并且蕴含着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借用典故,表明虽被贬谪,但仍希望得到重用,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之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古代诗人描写落花,常常是面对落花,唏嘘感叹,而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巧妙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1)著名作家毕淑敏说:“人可能没有爱情,没有自由,没有健康,没有金钱,但我们必须有心情。如果你渴望健康和美丽,如果你珍惜生命的每一寸光阴,如果你愿为这个世界增添晴朗和欢乐,如果你即使倒下也面向太阳,那么,请锻造心情。让我们沉稳宁静广博透明的心,覆盖生命的每一个清晨和夜晚。”

请以“有个好心情”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感情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以“              伴我同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如若选(2)先把文题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十五”“八十”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2),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4),钟鼓不修(5),子女不饬(6),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浅:狭、窄小。(3)教:教化.(4)张:乐器上弦。(5)修:设置.   (6) 饬:谨慎、恭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

(2)忠之属也。    属_________

(3)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

4.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查看答案

雨中背影

陶诗秀

在女孩的记忆中,妈妈从来没有爱过她。妈妈是个教师,她给予她的关怀少于她的学生。无论是节假日还是生日,妈妈从来没有单独陪过她,永远在为她的学生们忙碌。

那天,女孩微微感冒了,躺在床上。妈妈给她吃了点药,就又带着她的学生去参加市里的数学竞赛去了。娇气的女孩想叫住她,但叫不出。她哀哀地想,即使自己叫了,妈妈也不会留下。

那一天,女孩哭了。她哭累了,睡过去,梦见了在远方工作的爸爸,梦见了疼她爱她的陈老师,还梦见了一个她妈妈的学生,那学生脸上洋溢着幸福。

窗外,雨点敲打着窗户的声音惊醒了女孩。望着空荡荡的家,她猛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置身于小舢板上的弃儿。她决定离开家,离开这个让她伤心的地方。

走出门来,女孩却一片茫然。去哪里呢?突然,最爱她的陈老师那张慈爱的脸又浮现在她泪水迷蒙的眼前。鬼使神差的她撑起沉甸甸的脑袋,跌跌撞撞冲进雨中,往陈老师的家走去。

巨大的雨点砸在脸上,女孩感到头重脚轻,一头栽倒在地上。蓦地,她恨极了妈妈。她想,她是妈妈唯一的女儿,却不是她唯一的牵挂。甚至比不上班上的一个孤儿更重要。她只求她能陪她一次,爱她一次,可妈妈连这点都难。妈妈啊,究竟什么是“血浓于水”?

摸摸索索来到陈老师家,已是傍晚。开门的陈老师被她狼狈的样子吓了一跳:全身滴着水,衣服丢了,脚上的一只鞋已不知去向。见到老师,女孩只满足地喊了一声:“老师——”便眼前一黑,什么也不知道了。

醒来已是深夜,雨淅淅沥沥,像首摇篮曲。女孩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陈老师就在她的身边。女孩打了一针,感觉头痛好多了。女孩已换了一身干爽的衣服,陈老师正为她敷热毛巾,擦脸,测温,像妈妈,不,比妈妈更周到。

“老师,您一夜未睡?”望着老师满眼的血丝,女孩内疚地问。

陈老师点了点头。

突然,陈老师的电话响了。电话里说:“老陈,兰兰的手术成功了。”

女孩听出,那是陈老师爱人李叔的声音。兰兰是陈老师的女儿。

“老师,姐姐怎么了?”

屋内,突然异常地寂静。好久,陈老师才哽咽地说:“她,她今晚动手术。”

“老师,我想回家。”女孩说。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如此强烈地想家,想妈妈。陈老师说:“孩子,我送你。”

深夜,寂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只有路灯发出淡淡的光,照亮着师生二人回家的路。远方,一个人影踉踉跄跄地向她们冲过来。是妈妈。

妈妈从老师怀里一把搂过女孩,紧紧地抱住。此时,女孩已懂得妈妈——一个教师妈妈的心。陈老师的女儿正动着手术,而她却守在学生的病床前。女孩摸着妈妈冰冷的被刺破的脸,还有摔得满是泥泞的膝盖,深深的自责涌上心头。

“妈妈,我错了。”

陈老师的背影默默地在雨中远去了。女孩知道,那也是妈妈的背影。

1.作为母亲和老师,文中女孩的妈妈和陈老师在性格特点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指出并说明其作用。

3.文中塑造女孩的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作分析说明。

4.文章结尾为什么说“陈老师的背影也是妈妈的背影”?而朱自清在看到或想到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下眼泪。是什么打动了作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