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冬眠的奥秘

张劲硕

①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们,掌握着我们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

②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 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档: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档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的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

③冬眠的意义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挨过环境严酷的时间段。动物冬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1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④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就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的、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30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

⑤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 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可以达到800岁!

(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减)

1.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完全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①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下文,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②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不能。“几乎”表限制,“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3.列数字、作比较。通过冬眠菊头蝠与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引出说明对象,总领全文等作用。第①段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不能。“几乎完全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实际不符合,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六句)

①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⑤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

⑥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飞来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⑧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峡》第一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貌性描写。两岸没有中断之处的连绵不绝的高山,是从高度上描写。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和不是正午半夜不见日月是写其广度。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 《与朱元思书》全文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第一段总起,后两段分写水和山。第一段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点出其特征——“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从具体的用词上看,除了语气相同,目的全然不同。愚公妻子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着关心,她并不反对移山,提出的是移山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语气,“残年余力”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简直是讥笑愚公的无能。

D.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首先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事例,以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艰苦磨炼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的事实,提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成的。而艰苦的环境就是人成才的主观条件。

 

查看答案

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因此,用这些办法打动他的内心,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B.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 指向豫州的南面,到达汉水的北岸,可以吗?

C.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D.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从南朝的康乐公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我一起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君之力/不疾也

B. 如土石何/将固可袭而虏也

C. 山不加增/濯清涟不妖

D. 箕畚运渤海之尾/告之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晓雾将(消散)

B. 使人称(谢:感谢)

C. 人恒,然后能改(过:过错)

D. 无与为乐者 (思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