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服衣冠(早上)                于齐(朝见)

B. 吾妻美我者(助词,无实义)    臣妻私臣(的)

C. 寡人之耳者(传到)            不求达于诸侯(使……听到)

D. 月之后(几个)                扶苏以谏故(很多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主要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以及邹忌的冷静思考,说明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 迷惑。

B. 文中齐威王的形象虽着墨不多,仅应答过程中的一个“善”字的语言描写,便使威王的气度、神韵尽现,表明齐王能客观冷静地认识自己。

C. 由于妻、妾、客各自的身份与心理不同,所以回答邹忌问题时在语气和感情上有明显差异。妻的回答包含着由衷的偏爱与赞美;妾的回答包含着拘谨和勉强之意;客的回答包含着不得已的阿谀奉承。

D. 本文在语言上运用了众多排比句和夸张句,增加了语言的节奏感,使之朗朗上口,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

4.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一言不慎便有性命之忧,可见进谏并非易事,而邹忌却能让齐威王欣然纳谏,令人佩服。邹忌的进谏颇有技巧,他是如何向齐威王进谏的?

 

1.AB 2.合乎题意即可 3.D 4.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喻国家大事,以小见大,自己及君,含蓄委婉。启发国君意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从而达到了进谏的目的。(3分。围绕“设喻说理;类比推理;设喻;讽喻”中任意一点展开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C闻:使……听到。闻达:显达扬名,扬名显贵。D“扶苏以数谏故”的“数”:屡次。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期年”“虽”“进”等字词的翻译。 3.试题分析:D项“造成了一种步步进逼的语势,给人无可辩驳之感”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本文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并判定与事实不符时不喜不怒,而是冷静的分析,从中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并准备以此为喻去讽谏齐王。邹忌在讽谏齐王时,先以身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就是“私”“畏”“求”.然后拿齐王的地位和自己作比较,“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些都与邹忌的处境相似,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最后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这种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尽情尽理,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所以齐王接受了意见,并立即下令,改革弊政。 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这个社会在严惩不读书的人

①每当有人劝你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找个好工作的时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你心里是不是在想: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中,大学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买房买车、结婚生子了;在这个万众创业、人人有机会改变自身阶层的时代中,大学生大多会把脑子读坏,连交际能力都堪忧,能有啥出息?

②总之,你已经将读书无用奉为圭臬,将赚钱至上视为信条。网络上流传着各式各样的读书无用论段子。有一个段子说:XX初中辍学,他的小伙伴却最终考入了名牌大学;身为部门经理的XX,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录用他名牌大学毕业的小伙伴……

③千万不要拿这样个别的例子去忽悠那些还心智未开的年轻人。因为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就会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④记得朋友圈曾疯狂流传过这样一个帖子:两排名单,第一排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等9人;第二排也是9人,分别是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估计大部分人都不熟悉第一排的人,而熟知第二排的人。帖子最后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第二排全是当时科举的落地者,因此结论是读书无用。

⑤这可是严重的偷换概念!第一排人你不熟悉,不代表人家当时在社会上没有创造出价值;第二排的人虽然大家现在都熟知,但其中有的人在他们生活的那个社会,并不招人待见。

⑥更重要的是:比例!成为蒲松龄、金圣叹这样的人,能有几个?还有,如果我列举既学习好、在当时社会又创造出价值、广为后世所知的人,会更多!

⑦同样,没有上过大学而自主创业获得成功、赚了大钱的人,在当下中国确实有,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可能有这样的人,或许就有我们的亲戚和朋友。但是,中国没有上个大学的人那么多,他们中有成为富豪、老板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吗?但是他们当中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⑧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人们一样不认为上大学是必须走的一条路。那时候有没有学士学位对收入的影响非常低,25至32岁大学毕业的薪资对比高中毕业的薪资,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9000美元;50年后的今天,两个群体收入差别翻了一番,更关键的是岗位占比数,靠高中文凭能找到工作岗位占比从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岗位少,生活直接崩盘。

⑨出身于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参加了香港本地一档叫做《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节目,按节目的要求体验了一把时薪只有25港币的环卫工的生活。田北辰在体验了两天清洁工生活、尝尽底层心酸后,一语中的:“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⑩这句话说得真狠。

(选自《启迪与智慧》,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出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本文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出文章议论的话题。这样能够生动形象地、深入浅出地抓住读者心理,起到引人入胜之效。

B. 从文中可以看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生活幸福、事业有成的人群中,低学历的人还是少数。

C. 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D. 文中举香港富豪田北辰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这个社会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这个观点。

3.请分析④—⑦段的论证思路。

4.第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两个人的电影

迟子建

    ①母亲在那个春天血压居高不下,我怀疑是故乡的寒冷气候使然,便劝她来哈尔滨住上一段,换换水土,她来了。说也怪,她到后的第二天,血压就降了下来,恢复正常。我眼见着她的气色一天天好看起来,指甲透出粉色的光泽。她在春光中恢复了健康,心境自然好了起来。她爱打扮了,喜欢吃了,爱玩了,甚至偶尔还会哼哼歌。每天她跟我出去散步,看待每一株花的眼神都是怜惜的。按理说,哈尔滨的水质和空气都不如故乡的好,可她却如获新生。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②白天,我看书的时候,母亲也会看书。她从我的书架上选了一摞书,《红楼梦》《慈禧与我》等,摆在她的床头柜上。受父亲影响,她读《红楼梦》不止一遍,熟知哪个丫鬟是哪一府的,哪个小厮的主子又是谁。大约一周后.她把《红楼梦》放回去,对我说,后两卷她看得不细。母亲说《红楼梦》好看的还是前两卷,写的都是吃呀喝呀玩呀的事情,耐看。而且,宝玉和黛玉那时还天真,哥哥妹妹斗嘴斗气是讨人喜欢的。到了后来,宝玉和宝钗一结婚,小说就不好看了。母亲对高鹗的续文尤其不能容忍,说写的人不懂趣味,硬写,把人都搞得那么惨,读来冷飕飕的。她对《红楼梦》的理解令我吃惊,起码,她强调了小说趣味性的重要。

③母亲对历史的理解也是直观朴素的。那段时问,我正看关于康有为的一些书籍,有天晚饭同她聊起康有为,她说:“这个人不好啊,他撺掇光绪帝闹变法。变法失败了,他跑了。要不是他,光绪帝能被幽禁吗?”为了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她拿来《慈禧与我》,说那里面有件事涉及康有为,证明了他的不仁义。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康有为就这样被她定了性。

④我除了带她到商场购物,去饭店享受美食,去植物园看牡丹和郁金香外,还带她进剧场。我陪她看了一场京剧,是省京剧院在五月份推出的“京剧现代戏经典剧目回顾展”,母亲看得直摇头,有时干脆堵起了耳朵。好不容易捱到戏散,她得救般地对我说:“还是些老戏是好东西啊!”

⑤刘老根大舞台最近落户哈尔滨的工人文化宫,每晚都有演出,场面很火爆。我约母亲一同去看,半途中,母亲终于忍不住了,她几乎是用命令的口气大声对我说:“咱走吧!”我也没有料到演出是那么低俗,赶紧跟着她出来了。

⑥有一天黄昏,我和母亲散步时路过文化宫,看见王全安导演的《图雅的婚事》在上映,立刻买了两张票。我知道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奖。按照票上的时间,它应该开演五分钟了,我正为不能看到开头而懊恼呢,谁知到了小放映厅门口,却吃了闭门羹。原来,这场电影只卖出这两张票,放映厅还没开呢。我找来放映员,他说坐飞机要是一个乘客,人家都得给飞,电影票呢,哪怕只卖出一张,他也会给放的。放映员打开门,为我和母亲放了“专场”电影。当银幕上出现了蒙古包、羊群和纯朴的牧民时,母亲慨叹了一句:“这是真景啊!”母亲看过两部流行大片,对里面电脑制作的假景很反感,所以这真实的场景让她觉得亲切。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征婚,要带着“无用”的丈夫嫁人。而这个文夫之所以“废”了,是因为打井所致的。这背后透视出的是草原缺水的严峻现实。虽然它与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老井》有似曾相识之处,但影片拍得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我和母亲被吸引住了,完整地把它看完了。出了影厅,只见大剧场刘老根大舞台的演出正在高潮,演员在台上热闹地和观众做着互动,掌声如湖。

⑦我和母亲有些怅然地在夜色中归家,慨叹着好电影没人看。快到家的时候,母亲忽然叹息了一声对我说:“我明白了,你写的那些书,就跟咱俩看的电影似的,没多少人看啊。那些花里胡哨的书,就跟那个刘老根大舞台一样,看的人多啊。”

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我没有想到,这场两个人的电影,会给她那么大的触动。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因为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啊。 

(注:迟子建,当代著名女作家)

1.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下文有什么联系?

2.文章第①段划线句中“温暖”一词包含哪两个方面?作者为什么说“看来温暖是最好的良药啊”?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表现了母亲质朴、本色的性格特点。反映在以下生活小事中:读《红楼梦》、评康有为、评样板戏、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演出、看电影《图雅的婚事》。

B. “母亲翻来翻去,找不见那页了,她撇下书,对我说:‘不管怎么着,连累了别人的人,不是好人啊。’”句中加点词语运用动作描写,表现母亲急切地想找到证明康有为不仁义的文字证据。

C. 本文以《两个人的电影》为题,主要是要突出“我”和母亲两个人一起看“专场”电影这个特别的情节,表现对人们不愿意看电影现状的不满。

D. 文中详写电影内容,突出电影“朴素、自然、苍凉而又温暖”特点,表现母亲不俗的文化品位。

4.怎样理解第⑧段中“母亲的话,让我感动,又让我难过。”这句话?

5.文章标题是“两个人的电影”,但作者却花一定的笔墨写陪母亲进剧场看京剧、进刘老根大舞台看戏,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6.文章结尾句中“我生命中的电影”该怎样理解?“有母亲在,我生命中的电影,就永远不会是一个人的。”这句话有何含意?

 

查看答案

古诗词默写填空

__________,鲸鲵唐突留余迹。(李白《赤壁歌送别》)

⑵曾是洛阳花下客,_______________。(欧阳修《夷陵书事寄谢三舍人》)

_________________,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⑷ 虽然我这次考试失败了,但我不会丧失信心,我坚信“__________________。”(用李白《行路难》中诗句填写)

⑸《饮酒》诗中,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C.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曹刿论战》便选自这一著作。

D.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句子排序,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A. ③②①⑤④    B. ⑤③④①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