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显现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

大自然拥有阳光,万物才显现出生机与活力;生活中拥有阳光,人们才能享受温暖与甜蜜。也许,阳光是一种关爱;也许,阳光是一种心态;也许,阳光是一种追求;也许……

请以“阳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600字以上。

 

范文: 阳光 那儿曾经被雨水拍打过,那儿曾经被暴风吹袭过,那儿曾经被黑暗包围过。可是转过身再看,被雨水拍打过、被暴风吹袭过、被黑暗笼罩过的环境,就一定比一般的差吗? 考试前一个星期,我们家楼下又多了一家烧烤摊,夹杂着原本几个摊档的油烟,一股股让人恶心的气味冲上来,连平常在窗边可以听见的蟋蟀声也被驱散了。楼下喝酒谈笑的声音越来越大,连窗户这道最后的防线也攻破了。假如这仅仅是平常的夜晚,我可能会忍受,但是面对迫在眉睫的考试,我想到的只有如何才能听不见声音。 用棉花堵住耳朵,声音好像减缓了,但是那可恶的棉花像是在给我挠痒,弄得我耳朵里嗡嗡叫。拿开棉花,传入耳中的又是那吵闹的声音,与夏夜的炎热一起气得我头昏脑胀,混乱中我往楼下扔了几块纸团。 楼下的吵闹声依旧,我这时才恢复理性,楼下的人看见纸团,还在若无其事地喝酒,好像要与我抗争。我竖起身板,眼睛紧紧地看着书,西高东低的大中国、精细入微的血液循环系统,像一束无边无际的光线,源源不断地射进我脑中。不知道谁大叫一声“好!”,大概是打牌打赢了,可是这些与我无关。看书看累了,我依偎在被窝里,楼下的吵闹声把我与睡梦绝缘,可是月光是我们之间的导体。我的手紧紧握着:“我要战胜你们!我会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明天灿烂的阳光。” 第二天,依稀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射在我的脸上,我拉开窗帘,灿烂的阳光争先恐后地涌进来,楼下的摊档早已关门,我笑了:“我是这场战争的赢家!”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勇敢面对,被雨水拍打、被暴风吹袭、被黑暗包围……换一个角度想想,乐观地把他们化作前进的动力,在这些磨难过后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阳光。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阳光”为题,在写作时可以选择的角度至少有两个:一是原义的“阳光”;二是比喻义或者引申义的“阳光”,即通过生活中的一个细节,写你在最困难的时候别人给与你的帮助。写法上可以小见大,比如写冬天里的“阳光”,进而联想到父母的爱,来反映亲情的伟大。写作文时,可以写人的“阳光”。也可以写动物或者动画片人物的“阳光”,例如:写动画片《熊出没》中熊大的一次经历,迷路以后得到很多动物的帮助终于回到自己的家。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议论文。因为题目是“阳光”,所以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但要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最好是夹叙夹议,或者先叙后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⑴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⑵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⑶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⑷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⑸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⑹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⑺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⑻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⑼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⑽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⑾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⑿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⒀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⒁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⒂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⒃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⒄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4.选文在⒄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

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的感悟。

链接:

惊!小区车库的“铁笼子”里竟然锁着一位老母亲

翠月东苑是扬州东区的一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这个小区为小高层,车库都是半地下式的,用铁栅栏隔开,每块面积大约在三四平米左右,像个铁笼子一般。但是今天早上,有人到车库去拿车子的时候却发现,三四个平方的铁笼子里面,居然锁了一个老太太,不停地喊着什么。据周围人说的,老太的子女就住在这个小区,新买的房子,家里条件也不差,不晓得什么原因,要把老太放在这种地方。为此记者经过探访得知,原来是张大姐家装修得很漂亮,目前张大姐和儿子媳妇住。据说老太今年已经90岁了,年纪大了,有轻微的老年痴呆,大小便屙身上都不晓得。家里贴的都是瓷砖地板,老太这个样子,少不了要把家里弄脏了,张大姐就把老母亲送到了地下的车库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汪金友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普少吏事     习: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____

(3)启封         及:__________________

(4)其文         讶: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孟子二章》)

B. 卒用人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谓必山林老儒作          盖追先帝殊遇(《出师表》)

D. 语使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宋太祖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两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5.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 【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 【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徐俯(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断桥: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看着花花草草们又从“沉睡”中苏醒,人们在西溪景区参观游览,探访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龙王古寺里虔诚祈祷,观瞻亚洲第一檀木卧佛;在黄海森林公园畅快呼吸,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现在黄海中学社团决定开展“不负春光,共游东台”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1)根据下列内容,为此则新闻添加一个标题。

东台美景又上国家级权威媒体。2018年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五版“焦点关注”专版中刊载黄海森林公园景区图片,向全世界推介景区生态美景。这是自去年8月21日后,该报再度刊出黄海森林公园图片。

黄海森林公园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国营东台林场,总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森林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3800个每立方厘米。近年来,黄海森林公园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品牌、增强服务功能,有序推进景区保护性开发利用,以海传神、以林传韵、以绿传美的生态特色景观得到初步彰显。2015年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体验基地建设试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和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景道。

(2)下列选文中是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扬光大的?为此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今年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策划了众多活动,开城门仪式、泰山寺祈福、敬塔仪式、舞龙舞狮、赏花灯、看马戏、董永七仙女巡游……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天天不重样,其中,看马戏、赏花灯的活动时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3)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是东台的当代名人,你作为社团的一员,代表学校电话邀请吴为山来校作“发扬地方文化特色”的讲座,你准备如何邀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