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⑴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⑴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⑵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⑶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是,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⑷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⑸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儿就搬过去。”

⑹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⑺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⑻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⑼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⑽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⑾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⑿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

⒀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年少时,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現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⒁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⒂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⒃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⒄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半点委屈。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三次写到“我”忍不住流泪。它们分别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3.有人认为“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应放在“父亲给我买包子”之前写。你认为可不可以这样写?试说明理由。

4.选文在⒄自然段,改换称谓,称父亲为“这个男人”,请说说作者这样改的原因。

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你对“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的感悟。

链接:

惊!小区车库的“铁笼子”里竟然锁着一位老母亲

翠月东苑是扬州东区的一个大型拆迁安置小区,这个小区为小高层,车库都是半地下式的,用铁栅栏隔开,每块面积大约在三四平米左右,像个铁笼子一般。但是今天早上,有人到车库去拿车子的时候却发现,三四个平方的铁笼子里面,居然锁了一个老太太,不停地喊着什么。据周围人说的,老太的子女就住在这个小区,新买的房子,家里条件也不差,不晓得什么原因,要把老太放在这种地方。为此记者经过探访得知,原来是张大姐家装修得很漂亮,目前张大姐和儿子媳妇住。据说老太今年已经90岁了,年纪大了,有轻微的老年痴呆,大小便屙身上都不晓得。家里贴的都是瓷砖地板,老太这个样子,少不了要把家里弄脏了,张大姐就把老母亲送到了地下的车库里。

 

1.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意思对即可) 2.①第一次潸然泪下,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怜悯和爱。②第二次泪如泉涌,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之情。③第三次失声痛哭,表达了我深深的自责、悔恨之情。 3.不可以。①因为原文使用插叙,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插入在“我送父亲到养老院的路途”中来写,两者恰好形成对比; ②这样安排,使父亲形象更感人,“我”更渺小,对“我”的思想触动更大,从而改变了我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的做法。 4.①男人在人们习惯印象中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改换称谓后,更能表现出我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尽孝之道;因为能给我生命、给我家的男人就是我的大恩人,我理应感恩,涌泉相报。②作为父亲的“这个男人”,我更应“有始无终”地感恩于他,赡养好他,不能让他受半点委屈。 5.①父母在,不远游,常回家看看,陪伴父母。②“友情”等感恩可能有始有终,但亲情的感恩是有始无终的。③孝敬父母是人生永恒的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我最初打算送父亲到养老院养老,经过多次的情感洗礼,最后我改变主意,接父亲到北京养老。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情感的体会。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结合上下文,去理解人物的心理情感。第一次“潸然泪下”出现在文章第七段,是因为看到“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想到他现在的境况,心里涌出对父亲的怜悯和爱意;第二次“泪如泉涌”出现在文章的第十五段,回想起父亲以往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内心无比的愧疚,所以会流泪。第三次“失声痛哭”也出现在第十五段,结合前一句的内容,可以看出此时我内心是充满着自责与悔恨,所以会痛哭。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顺序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文章写作顺序的安排是为中心服务的,从全文内容来看,原文使用的是插叙,将“父亲送我上幼儿园”那件事插入在“我送父亲到养老院去的路途”中来写,这样能将“我”与父亲的行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父爱,表现“我”行为的错误,为文章的结尾埋下伏笔。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谓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知男人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是一个勇敢、有担当的人。改换称谓后,既能突出父亲以往形象的高大,又能表现我对父亲的感激、敬爱之情,再结合文章结尾我不愿再将父亲送到养老院的行为具体分析作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感悟与启示。完成阅读感悟启示题,要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注意表述流畅,语言要简洁明了,最好能做到有创意的表达。结合本文内容,可围绕着“父爱、感恩父母”等内容展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汪金友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④段与第⑤~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普

【甲】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刘宣

【乙】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而文恭知人之名益著。

(焦竤《玉堂丛语》)

【注释】①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②刘公宣:即刘宣。③发解及第:(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④刘文恭公铉:即刘铉,下文中的“文恭”也同。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普少吏事     习:__________________

(2)家人箧视之   发:__________________

(3)启封         及:__________________

(4)其文         讶:__________________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2)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征于色发于声,后喻(《孟子二章》)

B. 卒用人                  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C. 谓必山林老儒作          盖追先帝殊遇(《出师表》)

D. 语使                    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4.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宋太祖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两人身上有什么共同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5.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写赵普沉着镇定,描写了“跪而拾之”的细节。一个“拾”字表明,赵普此举非常冒险,很可能再次触犯龙威。

B. 【乙】文中写到了卫使爱惜人才,刘铉慧眼识才。

C. 【甲】文通篇没有说明赵普奏荐的是何人,为什么奏荐此人,而把笔墨落在一奏、再奏、三奏、四奏上,通过“复奏如初”,显示赵普的为人。

D. 【甲】【乙】两文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分别写了赵普和刘宣刻苦读书,奏荐人才的事例,都表现了一个中心:能以天下为己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徐俯(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断桥:湖水漫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一年之计在于春,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看着花花草草们又从“沉睡”中苏醒,人们在西溪景区参观游览,探访董永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在龙王古寺里虔诚祈祷,观瞻亚洲第一檀木卧佛;在黄海森林公园畅快呼吸,领略大自然的旖旎风光……现在黄海中学社团决定开展“不负春光,共游东台”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1)根据下列内容,为此则新闻添加一个标题。

东台美景又上国家级权威媒体。2018年1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五版“焦点关注”专版中刊载黄海森林公园景区图片,向全世界推介景区生态美景。这是自去年8月21日后,该报再度刊出黄海森林公园图片。

黄海森林公园始建于1965年成立的国营东台林场,总面积6.8万亩,森林覆盖率超过90%,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森林,拥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良生态系统,森林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3800个每立方厘米。近年来,黄海森林公园高点定位、科学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品牌、增强服务功能,有序推进景区保护性开发利用,以海传神、以林传韵、以绿传美的生态特色景观得到初步彰显。2015年以来,先后获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体验基地建设试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和江苏省首批旅游风景道。

(2)下列选文中是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发扬光大的?为此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今年东台西溪旅游文化景区策划了众多活动,开城门仪式、泰山寺祈福、敬塔仪式、舞龙舞狮、赏花灯、看马戏、董永七仙女巡游……从除夕到正月初六,天天不重样,其中,看马戏、赏花灯的活动时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3)中国美术馆馆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是东台的当代名人,你作为社团的一员,代表学校电话邀请吴为山来校作“发扬地方文化特色”的讲座,你准备如何邀请?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中的人物判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他的诊金也是一元四角。但前回的名医是圆而胖的,他却长而胖了:这一点颇不同。”句中的“他”是《父亲的病》中的陈莲河。

B.“众猎户都拿了挠钩枪棒,跟着他,再上岭来。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个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只大虫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句中的“他”是《水浒》中的武松。

C.“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浑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句中的“她”是《童年》中的外祖母。

D.“我如今不比桑菲尔德果园那棵遭到雷劈的老七叶树强到哪里去,”过了一会儿后,他说,“这么个枯树残桩,有什么权利要求一棵正在绽放新芽的忍冬用青翠来掩盖它的腐朽呢?”句中的“他”是《简·爱》中的罗切斯特。

(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A被赶了出来,坐在门口最下一磴台阶上。他想,该怎么回家呢?母亲在税务官家里当厨娘,每天从清早忙到深夜,为他操碎了心,该怎么向她交代呢?眼泪哽住了A的喉咙。“现在我可怎么办呢?都怨这该死的神甫。

选段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文中的A是_______

(3)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A因何事被老师赶回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