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

【甲】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

【乙】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在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刘湛秋《雨的四季》)

1.分别概括【甲】【乙】文中的雨(水)的特点。

2.【甲】【乙】两文都写雨,在表达上各有什么特点?

3.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4.【甲】【乙】文,哪篇短文引发了你对雨的遐思,请引用古代诗文中描绘雨的诗句来抒发你内心的感受。(不超过20字)

 

1.【甲】文中的雨细、密、轻柔、绵长。【乙】文中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凄冷 2.【甲】文在写雨时侧重描写,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多实写。【乙】文在写雨时侧重抒情,写秋雨一笔带过,感受与联想着墨较多,多虚写。 3.(1)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2)运用排比,写出了人处在瓢泼大雨中辨不清方向,看不清世界的复杂感受,生动形象。 4.结合古诗文名句来谈感受,做到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的方法步骤是:先弄清全文的内容;再读懂各自然段的内容,在正确理解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区别主次;最后用明确、完整、简要的语句表述。甲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突出了雨的细密;“一下就是三两天”突出了雨的绵长。乙文中从“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可以提炼出雨的特点。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以及对表现手法的分析。从“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可知甲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和“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的正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了雨的特点。从乙文中的“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可知重在抒发人们的感受。 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第(1)句运用了比喻和排比,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第(2)句是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在大雨中的感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甲)《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有自远方来______     (2)温而知新_______

(3)人不知而不________    (4)淫慢则不能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都强调了学习;甲文侧重谈_______,乙文侧重谈_______ 

(提示:从A.学习方法B.学习态度C.个人修养来选择)

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请你写出关于自己学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原文填空。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__(《论语》)

(3)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5)《观沧海》中含蓄地表达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班上开展“感恩母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同学们收集整理好的描写母爱的诗歌、散文等作品拟书名__________

(2)根据下面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句子,使句意协调。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喜雨,滋润着我们;它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教育孟子,其母三易其居。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不少,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尤其深远,请写出一个著名的事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没有理性的态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B. 看动画片,我们常常会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

C. 我和他是小学六年的同班同学,这次萍水相逢,我太高兴了。

D. 他学习成绩优异,得益于自己的勤奋,还有经常向老师不耻下问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杜绝“随手乱扔”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B. 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C. 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 在阅读名著时,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