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未,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选,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小小的书架成了!

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风来,漆干。抱起书架,就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开。放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家里也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使如此,它都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②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架陪伴“我”成长。

2.品读第⑦段划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

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⑩段划线句作两条批注。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拨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

 

1.“我”在老师家看到书架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2.“笑意”表现妈妈对“我”对如此爱书(书架)的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盼。 3.“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想象和期待。“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喜悦。 4.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 【解析】 1.本题考查文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对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第三、四段的内容可将第一空填写为“到老师家看到宽大的书架”; 根据第十一至十六段的内容可将第三空填写为“父亲为我制作书架”。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要根据前后事件以及句子内容来分析。妈妈是在听了我自制的“小书架”之后有了这样的表现,表现出妈妈在听了我的描述后,明白了我对书的喜爱,她为我的爱读书而自豪,但想到家庭条件差无法满足我的小小要求而内疚,所以眼里有了泪花。 3.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题目要求写出两条批注,则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赏析。结合句子内容来看,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使用了虚写的方法,都为表现我希望得到“书架”的迫切心情。从这两个角度分别赏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②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③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秋天的怀念》

1.第①段“她又悄悄地出去了”一句中“悄悄”一词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2.第③段中的“诀别”意思就是永远的分别,前面再加个“永远的”,是否多余?

3.第④段划线句是________描写,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 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下面句中加点词语与里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乐,而天

A. 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B. 一狼其中    C. 非学无以广    D. 穿井一人

2.翻译下面句子。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文末说 “魏于是乎始强”,从文章看,你认为魏国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二)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有剩骨__________________  ②恐前后受其__________________③禽兽之变诈几何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静修身    B. 一犬坐于前   择善者而从之

C. 两狼并驱如故   下车引    D. 后狼止前狼又至  四十不惑

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南宋时期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诗中的“轮台”在这里代指____________

2.诗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处境?它们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唐僧收了四个徒弟,在__________(地点)救出悟空,___________地点)收悟能,鹰愁涧收了白龙马,流沙河收了____________(人名)。

(2)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影响他成长的多位人物,其中有私塾先生寿镜吾、父亲、日本留学时的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长妈妈、邻居衍太太、朋友

______________等。

(3)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的是丹麦作家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有《皇帝的新装》《________________》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