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字。元祐中...

课外文言文

东坡居士极不惜书,然不可乞。有乞书者,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字。元祐中锁试礼部,每来见案上纸,不择精粗,书遍乃已。性喜酒,然不能四五龠②已烂醉,不辞谢而就卧,鼻鼾如雷。少焉苏醒,落笔如风雨,虽谑弄皆有义味。真神仙中人,此岂与今世翰墨之士争衡哉?

(节选自黄庭坚《题东坡字后》)

【注释】①锁试:文中指东坡任主考官近两月间,不能与外界联络。②命(yue):古代容量单位。③谑弄:开玩笑,嘲弄。④翰墨:借指文章书画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有乞书  (2)不精粗

(3)书遍乃  (4)谑弄皆有义味

2.翻译下列句子。

(1)正色诘责之,或终不与一字。

_______________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黄庭坚称苏东坡是“神仙中人”?(用自己的话概括)

 

1.(1)……的人(2)选择,讲究(3)停止(4)即使 2.(凡求他写字的,)他都会严肃地批评,有时还一字不给。欣赏山水的乐趣,体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自己喜爱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却要喝醉。 【解析】选自:《题东坡字后》 作者:黄庭坚 年代:宋 参考译文: 苏东坡平时极不吝啬自己的书法,但却不可求他写。凡是求他写的,他都会严肃地拒绝,有时到底也不给一个字。元祐年间他在礼部任职,每次来见到桌上有纸,他会不择好坏地在上面写,写完了才停止。他天性好酒,然而饮上四五龠便会醉,不管什么场地,倒头便睡,鼾声如雷。不久醒后所写的字落笔如风雨般潇洒,即使是开玩笑也是非常有意味的,真像是神仙中的人呀!这哪里是当世的书法创作者能与他争高下的呢? 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择:选择,讲究。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本题需注意的词语是:或:有时。寓:寄托。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苏东坡自己喜爱书法,从不给别人;酒量不行,却要喝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而去之()            (2)亲戚之()

2.翻译下列句子。

环而攻之而不胜。

3.“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含义: _________________

事例: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

(2)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一一本来就如此!”

这段话是谁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温庭筠《望江南》):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

(2)(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

(3)《渔家傲·秋思》中揭示作者思念亲人又渴望为国立功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在《武陵春》中运用比喻,把“愁”化虚为实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诗词中,许多写花的佳句表现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怀,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连有误的一项是()

A. “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指的是儒教,佛教、道教;“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指的是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B.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中国小说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江城子·密州出猎》和《记承天寺夜游》都是他的作品。

D. “说”表”记”铭”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但”序”书”则不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