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石(人名)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藩(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若石(人名)隐于冥山之阴,有虎恒蹲以窥其(篱笆墙)。若石帅其人昼夜警,日出而殷钲(敲击出声的器物),日入而燎辉(点燃火把),宵则振铎以乐,植棘树(高墙),(挖抗)山谷以守。卒岁,虎不能有获。一日,虎死,若石大喜,自以为虎死无毒已者矣。于是弛其(弓弩),撤其备,墙坏而不修,藩决而不理。无何,有(一种猛兽)逐麋来,止其室之(房子的拐角处),闻其牛羊豕之声而入食焉。若石不知其为獾也,叱之,不走;投之以块,獾人立而爪之,毙。

(节选自刘基《郁离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若石隐于冥山之    阴:_____________

(2)自以为虎死无已者矣    毒: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獾人立面爪之

3.这则故事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请结合故事内容作简要分析。

 

1.(1)山的北面(2)危害 2.貙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扑)他(若石)。 3.猛虎的威胁存在时,若石一家时时处处戒备,忧患中全家平安无事,得以生存。而虎患一除,若石防范之心松懈,因而丧命。 【解析】选自《郁离子》 作者:刘基 年代:明 参考译文: 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北坡,有一只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若石领着他的家人日夜警惕它。日出的时候敲击金属器物,日落的时候就燃起火把,夜晚就敲铎铃守夜。种荆棘灌木做高墙、在山谷里挖地洞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什么收获。一天,老虎突然死了,若石很高兴,自认为老虎死了,再没有危害自己的野兽了。于是放松了弓弩,撤除了防备,墙坏了不修补,篱笆破了不修理。不久,有一只貙追捕麋鹿来到他房屋的拐角处,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叫声就进去吃它们。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喝斥它也不逃走,(又)用土块打它,貙像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把他抓死了。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其中“阴”指“山的北面”。 2.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这篇文章,了解故事的情节,分析作答。猛虎的威胁存在时,若石一家时时处处戒备,忧患中全家平安无事,得以生存;虎患一除,若石防范之心松懈,因而丧命。这正是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诚:_____________

(2)往送之门,之曰    戒: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生话,说一说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刘桢,建安七子之一,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题目当中的“从弟”是堂弟的意思。

B.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松柏形象。

C. 本诗属于五言律诗,其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

D. 诗歌的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所描绘的画面。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查看答案

(题文)名著阅读。

(1)(甲)在妻子康克清的眼中,他是一个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并打成一片的人

(乙)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这两段文字摘自《红星照耀中国》,句中的“他”分别是我国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甲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乙)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昆虫记),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哪种昆虫?

A.蝉    B.蝈蝈    C.螳螂     D.蟋蟀

甲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乙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材料二】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旅游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方式之一,全国4A级以上景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近2亿。但随之而来的是游客对景区的严重破坏。以泰山为例,旅游旺季,清洁工人每天在山上捡拾下来的垃圾超过3吨;有时,工作人员冒着极大的危险到高达数百米的峭壁上去清理游客随手扔下的饮料瓶;而岱庙、红门、南天门等重要历史遗迹,也早已经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随处可见。

【材料三】某培训机构兴趣班备受欢迎,2017年暑假共招收学员2000人,其中钢琴、拉丁舞、跆拳道、篮球兴趣班排在前4位,报名总人数超过1600人,而古筝、民族舞、书法等传统艺术则全面遇冷,报名人数不足百人,为“国粹”的京剧兴趣班更是只有尴尬的3人。

(1)材料二、三分别表现出我国文化遗产面临的什么问题?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带领一个旅游团到泰山游览,发现某男性游客在游览中想要在某石碑上刻字留念,你该如何劝阻?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热闹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作者通过对史事的假设抒发内心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使至塞上》描写大漠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一句写“雪”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