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本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刘桢,建安七子之一,其诗风格劲挺,不重雕饰。题目当中的“从弟”是堂弟的意思。

B.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松柏形象。

C. 本诗属于五言律诗,其中“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音韵和谐。

D. 诗歌的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所描绘的画面。

3.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何在。

 

1.C 2.松树在狂风中挺拔耸立,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 3.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C项表述错误,“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一联对仗不工整,不是对偶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这句诗的意思是: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加入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 3.本题考查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作答时要抓住本诗中“松”的象征意义。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开笔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后面两句为表现松柏的苍劲,接着又加以“冰霜”的进袭,再看松柏,它却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借松柏顽强的生命力来表达自己如松柏一样坚守本性,从而达到劝勉从弟的目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名著阅读。

(1)(甲)在妻子康克清的眼中,他是一个天性极端温和、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并打成一片的人

(乙)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这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这两段文字摘自《红星照耀中国》,句中的“他”分别是我国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甲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乙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乙)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昆虫记),从下面四个选项中选择,两段文字分别写的是哪种昆虫?

A.蝉    B.蝈蝈    C.螳螂     D.蟋蟀

甲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_,乙文段写的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材料二】随着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享受,旅游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的休闲方式之一,全国4A级以上景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近2亿。但随之而来的是游客对景区的严重破坏。以泰山为例,旅游旺季,清洁工人每天在山上捡拾下来的垃圾超过3吨;有时,工作人员冒着极大的危险到高达数百米的峭壁上去清理游客随手扔下的饮料瓶;而岱庙、红门、南天门等重要历史遗迹,也早已经伤痕累累,“某某到此一游”随处可见。

【材料三】某培训机构兴趣班备受欢迎,2017年暑假共招收学员2000人,其中钢琴、拉丁舞、跆拳道、篮球兴趣班排在前4位,报名总人数超过1600人,而古筝、民族舞、书法等传统艺术则全面遇冷,报名人数不足百人,为“国粹”的京剧兴趣班更是只有尴尬的3人。

(1)材料二、三分别表现出我国文化遗产面临的什么问题?

(2)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带领一个旅游团到泰山游览,发现某男性游客在游览中想要在某石碑上刻字留念,你该如何劝阻?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燕争春热闹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赤壁》中作者通过对史事的假设抒发内心感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使至塞上》描写大漠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一句写“雪”的古诗词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根据要求修改。

①创建文明城市不仅能够提高市民精神生活的品位,而且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②在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全县人民树立“庆云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去。③我们要共同维护庆云文明形象,形成助人为乐、和谐友善、扶贫帮困、和诚实守信的社会新风尚。

(1)第①句语序不当,应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成分残缺,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中有一处标点有误,你的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句子成分的判断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这个句子当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

B.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这个句子的谓语中心语是“执行”。

C. “这副劳动者的忧郁面孔上笼罩着消沉的阴影。”这句话的主干是“面孔笼罩阴影”。

D.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这句话中“写实性很强”在句中充当补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