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1)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社戏(节选)

(1)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2)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1.分别用一句话概述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2.“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1)写船离赵庄回望戏台的情景。 (2)月夜归航的情景。 2.留恋,依依不舍的感情。 3.直接描写船,“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化静为动,增强了景物描写的效果;“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是侧面描写,间接写船行得迅疾,突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 【解析】 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一段可从船离赵庄回望戏台的角度作答;二段可从月夜归航的角度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重要语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理解好“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这句话的意思。明显是还沉浸在戏剧里。可见抒发的是对社戏的留恋和依依不舍的感情。 3.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首先要答出方法,然后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答出效果。把航船,比喻成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船在水里速度和状态,突出了孩子们的无忧无虑天真快乐。这也是直接描写船的语句。“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是侧面描写,间接写船行得迅疾,突出了小伙伴们划船技术的高超。在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人物的情感或对人物形象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风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注释:①【蘸】zhàn;②【断桥】指湖水浸过桥面。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好。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文都”端午]“东亚文化之都”泉州,节日习俗独具特色。安溪县湖头镇端午有“献江”习俗:端午午时(12时),先在蓝溪边的关帝庙祭请关帝爷,祭祀结束,祭江队伍高唱屈原《招魂歌》。随后,岸上和桥上的人们纷纷抛出粽子,砸向龙舟。舟上的人回掷,形成一场粽子大战,至粽子抛完为止。

[材料二“虚拟”端午]网络科技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过节的新选择,他们可以宅在家里,在网络上快节奏地体验别样的“节味儿”:和网友聚在虚拟社区里参加各种节日活动,既能“吃”到节日特色食品,也可“赛龙舟、扔粽子、编彩带”;大家畅所欲言、交流心得。

[材料三“采风”端午]北京某旅行团慕名前往安溪县湖头镇参观端午民俗活动,经网络查询,整理出三条线路:

线路1:北京乘飞机(约2小时票价约1300元/人)→晋江乘汽车(约2小时票价约30元/人)→安溪湖头

线路2:北京乘火车(约30小时票价约450元/人)→厦门乘汽车(约2小时票价约30元/人)→安溪湖头

线路3:北京乘动车(约10小时票价约750元/人)→福州乘动车(约1小时票价约60元/人)→泉州乘汽车(约2小时票价约40元/人)→安溪湖头

(1)网友们观看湖头端午活动网络直播后,想“拼凑”一副对联表达感受,邀请你参与,将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祭关帝歌招魂传统习俗独具特色

下联:宅家中聚网友             

(2)泉州旅游部门想动员更多网民赴湖头镇参加端午活动,你认为最具说服力的理由是什么?

(3)相比“线路2”与“线路3”,“线路1”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4)湖头特产丰富,旅行团购买了大量特产,经费紧张,你会建议旅行团返程时选择哪条线路,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戏》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 《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谣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 《灯笼》中“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运用夸张与比喻,形象地表达出了“我”与“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爱。

D. 腰鼓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这个句子的谓语是“吹动”。)

B. 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领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的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 ④③①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③②①    D. 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