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时代的萤火虫 里则林 ①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念:世界它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长大了明...

时代的萤火虫

里则林

①小时候老师教我们念:世界它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长大了明白,那承载美丽色彩的画卷,有时可能只是一张单薄苍白的纸,但是却不能影响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

②我上高中的时候,门口有一条热闹的街,那里全是地摊。

③那条街上,有一对盲人夫妇,起早贪黑卖鼠药。他们两个为了扩大“势力范围”,在相隔十几米的地方,各摆着一个摊位。那时他们手里各自拿着两块小竹板,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声响。

④第一年,我以为那是他们招揽顾客的方法。第二年,我觉得他们是某个秘密组织的线人,在打着摩斯密码。第三年,那天我毕业了,下午我走过那条街,经过盲人丈夫旁边时,他手里的竹板正好响起,紧接着十几米外他的妻子手里的竹板也响起来了,然后丈夫手里的竹板换了个节奏又响了起来。如此反复了几次。这时我看到盲人夫妇的脸上挂起了幸福的笑容。那笑容温暖、知足,融化在了夕阳下、晚风里。

⑤看到那个笑容我才明白,原来竹板声不是为招揽生意,也不是摩斯密码。他们也许永远不知道他们头顶上的天空有多蓝,也不知道旁边卖的花有多美,但是他们知道彼此依然相依相伴,从未走远。他们不像很多夫妻一样,能看到彼此的脸,但是很多夫妻却也不能像他们一样,看到彼此的心。他们眼里的漆黑和生活的苍白,因为彼此的温暖,变得五颜六色。这让我想起了黑暗中的萤火虫,那一个个闪烁着晶莹光华的亮点,不断地在半空中划出漂亮的轨迹,在浓浓的黑暗中营造出一幅流光溢彩的立体图画。 

⑥我曾经遇到一个小男孩,他每天下午6点会准时到他爸爸的小推车那里,他爸爸是卖山东煎饼的。我经过那个地方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小男孩,他茫然地看着人来人往的街道,眼里总映射出一般孩子所没有的孤独。他偶尔自己在旁边玩树下的小草,偶尔趴在一张塑料凳上写作业。晚上9点多的时候,他困了,就枕着小书包睡在爸爸手推车旁的一块硬纸板上。我经过他身边的时候总是看着他,他也看着我,然后我对他眨一下眼睛,他却马上看向别处,仿佛害羞了一样。

⑦有一天晚上,一个中年男子经过,小男孩的爸爸不小心把面糊溅到了那个中年男子的衣服上。中年男子大发雷霆,指着小男孩的爸爸开始骂。小男孩的爸爸很窘迫,一个劲地道歉,脸上尽是无奈和委屈。我透过人群看到了小男孩,小男孩的眼里满是惊恐和无助,紧紧地抓着爸爸的衣角。

⑧后来中年男子终于骂舒服了,走了。小男孩的爸爸一个人默默地坐在凳子上,也许是在儿子面前丢脸了,也许是感到难过和委屈。小男孩站起来,在后面轻轻地拍着爸爸的背。小男孩的爸爸摸着小男孩的头,在远处我看到他嘴里说着什么,也许在安慰小男孩,告诉小男孩他没事。

⑨那时,我正好走到了小男孩爸爸后面,看到小男孩爸爸落寞的背影,看到小男孩爬到了爸爸的腿上,然后抱着爸爸的脖子,脸对着我。小男孩就那样安静地抱着爸爸,手轻轻拍着爸爸的背,眼睛里一扫往日的孤独,有的只是心疼。那一刻,我觉得难过又温暖。只是突然,小男孩的眼里竟然一滴一滴地流出眼泪来。小男孩咬着嘴,也许在努力忍着,不让爸爸发现,手不断交替着擦自己的眼睛。

⑩我想知道,有没有老师教这个小男孩念过“世界它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上面有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地,金黄的麦田上跑过一群鸭……”

⑾我曾经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河流,是辛勤劳动的人们脸上的汗水;我也见过世界上最雄伟的山峰,是那些长满老茧却坚实可靠的肩膀;我还见过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儿,开在那些孤独却仍然微笑的人们脸上。

⑿有很多人就像这个时代的萤火虫,卑微、孤独、不被人所理解、不为人知、没人注意,但他们彼此温暖。每当你的黑夜来临,他们总会扑哧扑哧地飞到你面前,带着自己小小的亮光,在这个无边的世界里,哪怕只温暖和照亮了一平方厘米的地方。

⒀黑夜里,他们的眼睛,就像萤火虫一样美丽。

1.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第加横线句的理解。

2.指出下列句子中“温暖”的具体原因。

(1)那笑容温暖、知足,融化在了夕阳下、晚风里。

(2)那一刻,我觉得难过又温暖

3.第六段中对 “小男孩”的描写,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时代的萤火虫”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作者想知道的其实是,在小男孩的心中,这个世界还是不是美好的。这里道出了作者对小男孩父子的遭遇的深深的同情和对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的忧思。 2.(1)盲人夫妇虽不能看到彼此的脸,却用清脆的竹板声知道彼此,他们为此感到幸福。(2)原本柔弱无助的男孩子如此懂事地安慰、心疼爸爸,作者为此而感到欣慰。 3.运用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写出了小男孩生活境遇的窘迫和内心的孤独胆怯无助,与下文小男孩安慰体谅父亲的懂事成熟、咬着牙努力忍泪水的坚强作对比。 4.象征着社会上卑微、孤独、不被人关注,但给别人带来光亮、温暖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象萤火虫一样渺小、卑微地生活的人的同情,又对他们所发出的仍不忘给身边的人以温暖的人性美的赞赏 【解析】 1.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 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偷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 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后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自《北大中文系第一课》,有删改)

1.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④⑤两段,请概括读书有哪些好处?

3.文章①-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简要说明其作用。

 

查看答案

钟离意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

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县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曰:“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后除瑕丘令。县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皆争,意曰:“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曰:“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改动)

[注]①掾:属官;属员。 ②班:分。

1.下列句中的“而”与“帝怪而问其故”中“而”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B. 佣者笑而应曰

C. 黑质而白章    D.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钟离意为督邮时,受到太守的赞许,于是被委任管理县里的事务。

B. 钟离意在大司徒侯霸幕府时,遣送囚徒到河内时正值冬寒,就动员当时所在的弘农县给囚徒制做棉衣,事后弘农县令写信向光武帝上奏赞扬了此事。

C. 钟离意把罪犯防广放回家去给母亲办理丧事。他的仁爱和宽容,使罪犯受到了感化。

D. 钟离意担任尚书时,朝廷破获了交阯太守张恢的贪赃枉法案,显宗下诏书把没收的钱物赏赐给群臣,钟离意一身正气拒不接受没收的钱物(赃物),得到显宗的赞赏。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意亦具以   闻:      ②良吏也   诚:

③后瑕丘令   除:         ④广敛母    讫:

4.翻译下列句子。

⑴罪自我归,义不累下。

⑵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

 

查看答案

夜 坐

张耒

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注释】张耒,北宋诗人。自幼有雄才,然而仕途却十分坎坷。新旧党争中,他受到蔡京等的迫害,一再被贬黜。

1.2.诗歌的一二两句描绘了庭户怎样的特点?

3.4.第四句中的“尚有声”不仅是指树叶声,更是诗人的心声,你能揣度一下诗人的心声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名著,回答后面的问题。

说时迟,那时快,蒋门神急要挣扎时,武松早落一刀,劈脸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武松便转身回过刀来。那张都监方才伸得脚动,被武松当时一刀,齐耳根连脖子砍着,扑地倒在楼板上。两个都在挣命。这张团练终是个武官出身,虽然酒醉,还有些气力;见剁翻了两个,料道走不脱,便提起一把交椅轮将来。武松早接个住,就势只一推。休说张团练酒后,便清醒时也近不得武松神力!扑地往后便倒了。武松赶将去,一刀先割下头来。蒋门神有力,挣得起来,武松左脚早起,翻筋斗踢一脚,按住也割了头;转身来,把张都监也割了头。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盅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盅,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写下八个大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

⑴请为这段文字拟写一个贴切的标题。

⑵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本选段体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刘唐当众在酒桶中打酒喝、吴用在酒中下药。

B. 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经,行至白骨岭前,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三次分别变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白发老丈,全被孙悟空识破。

C.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在洞中历险,他使用手电筒和风筝线来探路,最终脱险。

D. 《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经没有先前那么高兴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