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诗意,他的生活也会变...

作文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 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诗意,他的生活也会变得诗意。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花儿开在我们眼里,我们便把它深深镌刻在心中,也许这就是诗意。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喜欢的音乐、感动的故事……都会留下诗意的痕迹。

作文要求如下:

① 请将题目“那一次,我在_________中感受到了诗意”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不超过 900 字的文章;

②有真情实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否则扣分,如无法避免,请以**代替

 

那一次,我在春天中感受到了诗意 柳丝依依,春水涟涟,紫燕翻飞,草绿花红。大自然的春天,是永远年轻、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因为这是新的日子,新一轮季节循环的开端。而那些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随便翻动手边的书页,在唐诗宋词里,有关不住的满园春色。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浩荡,春风灵巧,春风能一夜间吹绿大江两岸,又能以纤美的艺术之心,剪裁出碧玉似的鹅黄柳眉。 和春风相伴而来的是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显然是位现实主义者,知道民以食为天。“夜雨剪春韭”,它让离乱中与旧友重逢的杜甫感慨万端。如烟的春雨,还悬挂起历史朦胧的面纱:“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花鸟草木,最先感知春天的到来,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就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意了。近观是“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远望有“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眼前的融融春光,远处的烟波垂柳、芳草天涯,牵惹多少绮思别情、旅人相思?何况还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寂寞凄清呢。 古典春天有说不尽的伤春之感。“一片花飞减却春”,一片花瓣的无声坠落就是春意的消减,更不用说一夜风骤的绿肥红瘦了。才女薛涛有诗曰:“花开不同赏,花落不同悲。欲问相思处,花开花落时。”不能与爱人共享花开时的欢乐、花落时的悲哀,就只能在花开花落时倍添缠绵,更增伤情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牵肠挂肚的珍惜依恋;“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这是毫不在意的听之任之。事实上,那看似洒脱的背后隐藏着深意。花开花落,人来人往,丝毫都不会改变春天什么。倒是春天多情,唤醒了记忆,那似乎淡忘的生活片断,恰如离离春草,轻易地就漫上心头来。 春天是浩大的,世界是广阔的。不只春天,四季都有好风景:“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对于自然与人生中蕴涵的美,也许并不缺乏,我们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那一次,我在春天中感受到了诗意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首先,要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可以是一件事,可以是一个瞬间,可以是一个季节,可以是书等。所填的词语一经确定,文章的内容也就定了。因而填写的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能够概括地反映所写的内容。从题目的“那一次”,我们还可以明白,写的事情是过去发生的。选择自己熟悉的题材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月是故乡明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因此,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③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象的。

④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⑤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⑥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那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⑦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干嘛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一空,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⑧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⑨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乡愁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作者常常把这种乡愁寄托在对故乡的一种特定回忆中。在我们初中现代文中也有几篇经典的思念故乡的文章。请仿照“月是故乡明”的句型结构,写出两篇课文作者对家乡的某种特定思念,并写出相应的课文题目。

2.文中第 6 段作者反复写到“我的小月亮”,你怎么理解月亮前面的“小”字?

3.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要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和朗润园的奇景?

4.本文作者语言优美雅致,请以第⑦段划线句子为例从不同角度赏析。

5.文中第④⑤段作者写童年在家乡的生活趣事,伴着家乡的水家乡的月,显得童趣盎然。在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过某种物外之趣。请用不少于 100 字的片段来描述。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宗教与科学是否对立?

朱清时

①一般人看来,科学跟宗教是不相融的,有人甚至会觉得是对立的,这是现在很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其实宗教和科学它们做的事和着重点完全不同。宗教是让人自身精神变得更好,而自然科学是要发现自然界物质世界的规律,改造物质世界。

②科学它很强大,制造了大量的人类物质财富。但是科学本身不能最终解决人的信仰问题,不能保证让人变得更好。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个在科学里头你推来推去到最后,找不出依据。

③ 最近一个世纪科学迅速发展,全人类物质生活都在发展,但人类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战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科学自身不能彻底解决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要能够最好最正面最成功地发展,它需要一些精神上的东西,就是人类这个物种,大家都遵守一个信念,人类才能强大。

④你看完《人类简史》之后,会发现人跟动物的最大区别不是人类聪明,有些动物很聪明,比人还聪明。有些动物很强大,人到自然界去,到森林里头,一个普通的大动物人就无法对付。人之所以成为地球的霸主,在所有竞争中胜出,是人有一个精神,就是大家都承认那个规范。

⑤所有人都这样来做,这样人类就强大起来了。这个规范比如诚信。动物有诚信,血亲之间它会诚信,但是它对它陌生的,跟它毫无关系的,甚至是跟它竞争的那些动物,它会诚信吗?但是人类就会,人类就有一个精神的东西,这是宗教做的事。就是让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要诚信,要利他。

⑥这个规范不是科学推出来的,这是宗教,由于有这种宗教,人类才强大,战胜了各种野兽,最后人类成了地球的霸主。你看看人类发展史,宗教存在的时间非常长,现在欧洲出土的几万年壁画就有宗教。所以宗教在人类发展史上起了很大作用,其实道理很简单,宗教就是把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要让它强大,要发展,要持续很多年。

⑦否定宗教的作用,我觉得这是现在的一个误区。人类完全靠科学技术,靠物质,靠力量强大是不行的。宗教叫你历练,比如你很富了,但是你的财富不是你的,你必须要利他,你的责任,你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把这些东西散尽,让大家都享受。这就是宗教,为什么要这样?宗教那里有答案。

⑧人类文化最大的价值就是要让整个物种变好,靠什么?靠人的精神规范。不是靠技术,不是靠财富。

⑨人类其实聪明一点,有智慧一点就可以发现,人类这个物种在自然界胜出就是因为我们有精神,把大家都团结起来,大家都为一个精神去奋斗,我们才能够成千上万,甚至上亿人合作做一件事。如果不是这样,人类要想跟野兽竞争是很困难的。

节选《禅定与大脑》(有删减)

1.结合全文,作者认为宗教与科学对立吗?为什么?

2.阅读第⑤段,本段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第③段“这些问题是科学自身不能彻底解决的。”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4.读完全文,请结合自己实际说说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相而去 ②下车

③强者之以德 ④不知卿家君孤,孤卿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3.两篇选文中的元方表现出了什么共同的特质?请回答。

 

查看答案

请把下面的古诗文补充完整。

(1)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_________________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4) __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5)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6)只恐双溪舴艋舟,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武陵春》)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8)________________ ,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

(9)在中国古代诗文中,月亮常有其它意象相伴,最多的是山和水。比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请再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选出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 ( )

A. 课文《孙权劝学》、《陈涉世家》、《曹刿论战》、《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都出自中国古代历史著作。

B.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里,加点的词“仿佛”“已经”“满”都是副词,“花、里”是名词。

C.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这句话的标点符号是正确的

D. 对联这种文学形式有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同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